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胡勋璧掌舵知音30年:“英雄”也终将离开战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吴耀谦 发自武汉
2014-09-01 15:3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知音传媒内部人士称,胡勋璧被免职并不是因为其本人违纪,只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家庭。

        童话《白雪公主》按照“知音体”作另一番煽情解读,就变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

        如今,这一文体的运用和调侃,早就超脱于其母体《知音》杂志之外。当一个新闻事件风靡网络的时候,总会有意见领袖以各类媒体编辑方针来制作标题。

        “知音体”往往和“人民日报体”、“环球时报体”以及“南周体”摆放在一起,足可见其在传媒江湖的地位。

        《知音》名气非同凡响,然其缔造者胡勋璧却鲜为人知。即将步入耳顺之年的他,在知音传媒集团上市前夕,在清查“裸官”元年,突然火了一把。

        8月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多个权威信源处了解到,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下称“知音传媒”)董事长胡勋璧,因涉“裸官”问题,已被主管部门湖北省妇联免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职务。

        知音传媒一位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说,胡勋璧的孩子早年去加拿大留学,身体不太好,其爱人出于照顾目的也去了国外。湖北省妇联建议胡勋璧将家人接回国内,继续主持知音传媒工作。因为其家人已入加拿大国籍,且考虑到孩子身体状况,胡拒绝了这一请求。

        内部人士还称,被免职并不是因为胡勋璧本人违纪,只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家庭。

        《知音》一出生便饱受争议,赞弹不一,胡勋璧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采访中有所回应。

        他开通了认证的新浪微博,但没有更新任何消息。

        上世纪80年代,《家庭》、《读者》、《故事会》等一大批期刊也曾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但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只是维系着单一品牌。而《知音》杂志在胡勋璧的带领下,总能适逢其时得抓住政策机会,攻城略地,最终衍生出一家传媒集团,如今和湖北最大的党报《湖北日报》并立于武汉市东湖路。

在“知音”故里创办“知音”杂志

        胡勋璧1954年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一个小村庄。据《传媒》杂志介绍,胡勋璧的哥哥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胡勋璧说,哥哥的作文就是他小时候的课外读物。他还有一位叔父酷爱古代文学,空闲时常给他念上几段《拍案惊奇》。

        胡勋璧高中时写过小说等一些文艺作品。他回乡期间做过民办教师、生产大队团支书,业余时间进行新闻写作。1974年,他被调到武穴市田镇区委搞通讯报道,开始走上了新闻之路。

        22岁,胡勋璧担任《湖北青年》杂志社驻黄冈地区记者站站长,同时也是共青团黄冈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1年,他被调到《湖北青年》编辑部工作,后被提拔为编辑组长。

        1984年,在提倡兴办经济实体的气候下,各地妇联纷纷提出实体项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时任湖北省妇联主任的周明觉得,企业不好办,但办一本妇联的杂志,算得上个“实体”,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

        在湖北省妇联四处选“将”之际,后来长期担任知音集团“二把手”的雷一大,当时还是省妇联机关工作人员,推荐了胡勋璧。

        知音传媒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此前胡勋璧集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三权于一身,前几年胡卸下总经理之职,由雷一大担任。胡勋璧涉“裸官”被免职后,正是由雷一大暂代其行使董事长职权。

        当时,湖北省妇联经考察认为,胡勋璧有成为过硬主编的潜力。最终,省妇联选择了胡勋璧。

        胡曾坦诚,创办《知音》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理想。

        彼时,胡勋璧正担任《湖北青年》杂志社编辑组组长。杂志有一个叫“分忧解愁”的栏目,解答读者的心理困惑,这个模式刚开始并不被胡勋璧这个文学青年看好。

        然而,这个栏目收到的读者来信每期都有整整三大麻袋,其中最多的内容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困惑。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不久,很多报刊杂志还未从喊口号、“高大全”的睡梦中醒过来。像这样贴近读者的栏目少之又少,自然大受欢迎。

        由此,胡勋璧对于刊物风格有了新认识。他发现当时的纪实期刊都是文摘类之后,有了“做原创”的冲动。“当时天下文章一般抄,我就想办一本离读者很近的刊物,近,怎么个近法,那就是要真正来源于生活,婚姻,爱情,家庭。”胡勋璧在一档名为“杂志嘉年华之《知音》”的纪录片中这样说。

        当时湖北的刊物几乎都在刊名前加上地域名称,如《湖北文艺》、《湖北教育》等。省妇联的干部们在讨论刊名时,建议以《湖北妇女》命名的占绝大多数,最后,以暂定名《湖北妇女》和《家庭内外》向湖北省委宣传部打报告,决定二者选其一。

        胡勋璧觉得这个刊名不适合他最初对人生、人性关注的定位,便向省妇联提出建议,要求修改。

        《知音》创刊的1985年正好是市场经济大潮来临的时刻,最后其名字的敲定也是因为胡勋璧采用了相对市场的办法。他和雷一大跑到邮局、大学和纺织厂征集刊名,最后一共征集来了30多个刊名,其中就有“知音”。

        最后由省妇联领导和筹备人员从中选取10个进行投票,结果,得票第一的是“女性之光”,“知音”排第二。

        武汉汉阳的古琴台,曾有过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胡勋璧和雷一大两人商量后认定,在“知音”故里创办“知音”杂志,再合适不过。更重要的是,“知音”这个名字更契合胡勋璧心心念念的“人生、人性”。

3万元起家,三轮车上建立起发行渠道

        按惯例,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办杂志,会批给人员编制指标、人头经费和办刊资金。但当时正逢财政体制改革,省财政仅一次性拨给了3万元和7个编制。

        《知音》创始团队再借贷7万元,杂志于1985年1月正式创刊。胡勋璧后来回忆说:“我们一创办就直接跳到了市场的大海中,虽戴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但实际上每一分钱的收入,都要靠自己到市场中去挣。这一跳,逼得我们在市场的海洋中学习游泳并提高技艺。”

        甫一问世,《知音》遇到的最大困难在渠道。如今报刊发行主要有3种方式:通过邮局“邮发”、二线渠道零售和报刊的“自办发行”。

        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期刊发行的主要渠道是邮局订阅,零售和“自办发行”往往被人“看不起”,觉得“没身份”,也鲜有人有勇气去突破传统的杂志销售方式。

        只依靠邮局订阅对于初出茅庐、自负盈亏的《知音》来说,效率很低,几乎意味着一开始就必死无疑。

        重压与现实逼迫之下,胡勋壁选择自己组建发行队伍。幸运的是,他们赶上了零售期刊发行市场的野蛮生长期,零售发行成为《知音》的一招险棋。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基本就是跟着火车跑,走遍了京广线和长江沿线。火车能到的地方我们都去。”后来,胡勋壁这样形容当初“打鸡血”的状态。

        与此同时,《知音》与武汉邮局零售公司默契配合。零售公司大力推广,知音员工骑着三轮车,穿行在武汉大街小巷的报摊,送货找市场。最终,48个页面、售价三毛五的创刊号实发量达到40万份,年底突破100万份。《知音》也成为当时期刊界唯一拥有自己发行渠道的产品,这也是它跟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之一。

布下一个叫做“知音传媒”的局

        快速发展的同时,《知音》也遇到了成长期的第一个“拐点”。

        1987 年,《知音》的月发行量不断下滑,一度降到不足50 万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失去了创业初期的热情,身心和意志出现了疲惫,造成了稿件质量的不断下降。”胡勋璧曾这样解释。

        为重塑品牌形象,胡勋璧提出了“篇篇可读、期期精彩”和“篇篇是美文,期期有重点”的两个质量目标。严苛的标准和编辑管理的改善让《知音》的发行量逐步走出低谷。

        1996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进程驶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知音杂志社陆续成立了广告、印务、发行、物业等公司,开始了产业链增长的多元化发展。

        同年,《知音•海外版》杂志创刊,由知音发行公司受刊社委托直接代理发行,因发行机制灵活,发行量很快达到50 多万份。

        此后,胡勋璧一步一个棋,布下了一个叫做“知音传媒”的局。

        1997年下半年,知音印务公司成立,解决了以往印刷质量不稳定、出厂拖期、在印刷环节被盗版甚至刊物在工厂被盗卖的问题。一年后,知音物业公司成立。由于房地产具有较高的升值空间,物业公司给知音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0 年1月,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在期刊界,知音率先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谈到为何要积极转制时,胡勋璧曾称,知音遇到了发展瓶颈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就在于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

        另外,从1998年始到2005年间,知音集团先后接收、兼并了因经营不善而难以为继的3报4刊。事实上,按照报刊审批政策,常规情况下一连申报几个报刊刊号不大可行。此次报刊整顿让知音集团期刊品种更多,结构趋于完善。

        胡勋璧认为,从长远需求来看,财经类、时尚类期刊将在未来期刊发展中占领更多市场。“财经刊也好,时尚刊也好,它们跟海外合作得比较多,在读者中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知音集团对其所接收、兼并的7家报刊重新定位。除了在擅长领域上进行内容延拓外,还向文摘、财经、时尚等领域拓展,2006 年,集团实现总收入3.10 亿元,利润1.14 亿元。同年8 月,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全国期刊第一家传媒集团——湖北知音传媒集团。

        为适应知音传媒产业规模化发展,胡勋璧在管理上也下了一番工夫。在他的主导之下,知音开始实行“扁平式管理”,减少副总经理管理层次,改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组成的总经理办公会直接管理各个编辑部门和行政经营部门,管理核心尽量接近一线业务部门。

        同时,胡勋璧还对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金分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报道,胡勋璧改变原来单一按完成版面数量对编辑进行考核管理的方式,实行‘全程跟踪、全方位考核、全面培养提高’的‘三全’考核管理方式,并将单纯的‘版面奖金’分配方式改为经全方位考核后确定编辑的工资奖金等级,实行级别工资奖金与版面奖金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批发情感和人生故事的“知音体”

        在胡勋壁定下“人性美、人情美”的基调后,《知音》的风格30年未变,它已然成为一个批发情感和人生故事的“流水线”工厂。

        虽说近年来给《知音》供稿的作者渐渐转型去写剧本了,但相对高酬的稿费和高曝光率平台,还是让不少人争当其写手。凄美、曲折乃至惊悚的故事仍旧从全国各地的线人不断汇集到《知音》编辑的电脑里。

        一位接受《知音》约稿的作者告诉澎湃新闻,《知音》约稿信中提到几点,故事本身冲击力强,关注精英人群的故事,例如白领、大学生、教授、富商等人群,主人翁的人物层次和身份越高越好,有特点的边缘人群故事也可关注。

        《知音》2014年7月上半月版的选题也能很好印证这一点:《无臂教授那不变的港湾:落败有你狂放有你》、《富姐“毁约”后的血腥对决:怎堪“立约”时的轻佻》……

        不少人对游走于小说和新闻之间的知音故事真实性存疑。1998年,《知音》专门成立了法务部,负责对刊发稿件进行核实。胡勋壁称,“我不敢说我们的文章做到了100%真实,但绝大多数都没有问题。”

        实际情况是,近年来《知音》因为触犯隐私和捏造部分事实,多次被告上法庭。

        《知音》引起巨大争议可以追溯到9年前。杂志刊登了《青年“毛泽东”如此快乐爱上“吃醋”的妻子》的文章,按照该文中提到的时间,毛泽东特型演员王霙与现任妻子贺亚琳的爱情故事竟然从王霙和前妻成郁馥没离婚时就开始了。

        这让成郁馥强烈不满。

        法院审理查明,王霙与成郁馥离婚后,该文章在社会上流传,人们把王霙与贺亚琳的正当爱情误认为婚外情,同时也使成郁馥名誉受到损害,据此判决《知音》为原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不过,《知音》这种路线不会踩到“红线”。知音一位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说,即使败诉也就是赔点钱而已,这么多年来,胡勋璧几乎从没受到过上级批评。

        毕淑敏等多位知名作家曾批评《知音》“缺乏道德底线”。和知识分子阶层反感“知音体”相对的,是不少读者对于《知音》的支持,他们认为有人看就是王道,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情感作家“水木丁”曾经在“知乎”上解读过《知音》成功的原因,她认为《知音》是有心理治愈作用的。

        她说,“自己有一个读博士的朋友,曾经得抑郁症,然后整整一年不能看任何文字,只能看《知音》,因为读《知音》时不用过脑子。”

        事实上,饱受争议的《知音》“吃改革饭”长大成传媒集团后,并没有停下壮大的脚步。

        2004年,曾经是知名调查记者的赵世龙入武汉,在知音传媒集团旗下创办《新周报》。主打生猛调查的《新周报》报道了“南京师范大学女生停课陪舞事件调查”、“女播音员死在副市长家床上”等热点新闻,轰动一时,但其只存活了45天。

        2010年,《新周报》复办。赵世龙告诉澎湃新闻,他想做一张新闻纸,然而新闻与知音传媒认定的文摘路线冲突,最后《新周报》彻底成为了一份文摘报纸。

        不过,2014年7月,胡勋璧再度启用赵世龙,担任旗下《长江商报》执行总编辑。

        走90后路线的《知音漫客》于2006年1月创刊,成为中国第一本全彩漫画周刊。项目启动两年后即2008年开始创利,2011年利润超过4000 多万元。用胡勋璧当时的话说:“《知音漫客》给我们挣了一半的‘江山’。”

        不过,就在知音传媒2014年冲刺IPO的关键时刻,动漫业务遭遇人事动荡。除《知音漫客》创始人、知音传媒副总经理朱家君(又名李靖)遭到解职调查,知音动漫公司的多位高管,亦因不同的原因先后离职。

        据新京报报道,有消息源称,朱家君被拘,系知音传媒主动报案。曾在知音有过10天采访经历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对澎湃新闻说,李靖曾长期漂泊于出版界,后获胡勋璧重用,两年前他和胡勋璧的关系还处于“蜜月期”。

        体积愈发庞大,内部管理问题迸发,传媒第一股的野心,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肆虐,对于挺过数次改革的知音来说,似乎当下正面临最难过的一道坎。

        曾经不惧互联网冲击的胡勋璧也开始重视新媒体的发展。澎湃新闻注意到,《知音》杂志每篇文章后面都会附上知音微信公众号的推广。

        知音新媒体运营中心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2014年集团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整合旗下媒体资源,同时还在建设电商平台,虽然尚不盈利,但胡勋璧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没有哪家媒体能够躲得过时代症候,2.0版本的“知音”注定会向互联网产品靠拢。

        在被免去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后,胡勋璧会继续保留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身为《知音》教父的他终将以一个虚职身份继续注视着这本杂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