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媒评全国人大甲子庆:四中全会商定法治,亟待人大制度发力

人民日报评论
2014-09-06 02:08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大会。  新华社 图
       

        又是一场隆重的纪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七常委全部出席,习近平发表讲话。9月5日见报的《人民日报》头版,就发表了一篇述评——《人民民主,镌刻在每一项议程上》,总结了人大立法、决定、监督、选举等方面的工作。而明天开始,相关评论员文章肯定也会相继刊出。

        从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算起,60年一甲子,沉淀下来的东西很多,自然应该隆重纪念。不过,回望历史,总是在现实的语境之中——如党报评论君对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分析。在人大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同样可以看到中国现实与未来的方位。

外国使节参会,向世界宣示“中国制度”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次大会,“外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驻华使节”也应邀参加了。这个细节显示,这次隆重庆祝,不仅是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也是向世界宣示,中国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制度”。

        习近平曾经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这些古语,指向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他认为,从政治制度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体制,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怎么可能千篇一律?而中国理应走一条历史决定的、人民选择的制度道路。

        不论是习近平的讲话,还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综述,都有一个核心的表述是,人大制度有着很强的中国特色,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我们知道,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954年的第一次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后来被称作“五四宪法”。宪法的制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在“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看,人大制度更是基本制度了。

        这都使得这一场纪念活动,有着格外的意义。

四中全会商定法治,亟待人大制度发力

        说起人大,“法”可说是个关键词。而还有一个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人大60年纪念,党的四中全会,因一个“法”字,正可一起考察。

        注意,四中全会的议题,并不仅仅是“依法治国”,更是“全面推进”。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依法治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既有“老问题”——比如,领导干部不懂得依法解决矛盾,而是用维稳思维压倒法治思维,甚至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也有“新问题”——比如,全面深化改革,行进到了一些领域时,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于是就出现了改革和法治的二元悖论:要改革,就得突破法律的禁区;要法治,这个领域的改革就得“停工”“歇火”。

        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议题,既要给“旧问题”动手术,也要给“新问题”开药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势在必行。

        依法治国,话题很大。细分的话,就能看出人大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在庆祝人大60周年的纪念活动的讲话中,习近平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据。人大作为权力机关,有着立法的权力,所立的法科不科学、是不是针对现实问题,人大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改革遇到的“新问题”,习近平的讲话也明确指出,立法工作要“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改革进行到哪里,立法也要跟到哪里,破除改革和法治的二元对立,要用法治推动改革,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人大的立法工作。

        “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

        依法治国,其次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但是主体实施的情况、法律施行的质量,靠谁监督?人大是重要的一环。举个例子,《预算法》修改,全口径预算约束“浮出水面”,用多少钱、钱花在哪里,政府都得向人大汇报,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被“斩断”,财政的“钱袋子”也就捂得紧了。将人大的监督作用落实,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

        “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更重要的,依法治国要让全社会树立法治思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更要让“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普法、监督,人大旁无责贷。

        人大还肩负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选举、任免。反腐“零容忍”已开始重塑中国的政治生态,但一个好的政治生态,除了制度,关键还在于人。对于行政机关,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人大有着任免的权力。

        可以预见,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国必将迈上新台阶。全国人大作为最高立法机关,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岐山之后,还看德江。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人大制度神针定海

        放在60年尤其是30多年来的历史中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在不断与改革同步,在不断完善中释放出了更多的“制度红利”。比如,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比如,立法之前先在网上征求意见,个税法时甚至把网站都挤瘫痪了……人大制度在人们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不变的,是习近平所强调的“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既要“毫不动摇坚持”,也要“与时俱进完善”。

        诚然,60年来,人大制度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也受到了不少中外人士的批评和指摘,但谁都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只有通过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制度,才能把10多亿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意志凝聚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际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而要稳住这根“中流砥柱”,有“四个坚持”必须得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这“四个坚持”的同时,也给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六个切实防止”: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切实防止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切实防止党政纷沓、相互倾轧;切实防止民族隔阂、民族冲突;切实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切实防止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现象。

        “一个制度也许并不完善,但如果我们忠实地服膺和实践这个制度,那么,即使粗疏的制度也会在实践中逐步丰满和完善。相反,一个制度即使很完善,但如果得不到认真执行,也会被废弃于一边。”评论君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切实防止”,正是要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今后是否会在这几个问题有所动作,我们拭目以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