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37、38集剧情精要:小平登黄山

澎湃新闻记者 蒋曦 实习生 王民超
2014-09-06 10:3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从8月8日晚起,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播出。

        另外,东方卫视也从9月3日起每晚19点30分播出该剧。

        澎湃新闻记者整理了其中的部分剧情,共同缅怀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历史转折时刻的决断与智慧。

        以下为9月5日晚第37、38集剧情精要。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黄山与大学生合影留念。
        

        日出黄山。

        安徽黄山,观瀑楼,这是邓小平难得休闲时刻,他正遥望着黄山的三大主峰: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

        妻子卓琳和女儿们劝说时年七十五岁的邓小平:前山秀美,后山艰险,有一千五百多阶台阶呢!

        邓小平看了看妻子,说:气可鼓,不可泄嘛!明天我要拿下这个山头!

        

        天都峰山道上。

        一千五百多的台阶,孩子们都觉得艰难,妻子卓琳在孩子们的搀扶下勉强跟着,而邓小平则柱着一根竹节拐杖,一路前行。

        女儿毛毛想为父亲找一副滑竿,邓小平拒绝了:坐什么滑竿啊?爬山就是爬山,我今天就是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

        还是妻子卓琳最懂小平的心思:难得老爷子高兴,今天就让他爬山吧!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跟在邓小平身后,也是气喘吁吁的。

        邓小平和万里开玩笑:我们要比赛爬山哦!

        

        黄山道上,邓小平兴致很高,指着远方的山峦,对万里说:这风景真是黄山独有!不过我可要声明,不封山,不限游,你答应了,我们继续爬山,不答应,就不爬了,打道回府。

        万里略一思索,说:好吧!

        女儿问:真的很难想象,当年你是怎么走完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邓小平说,很简单,就三个字——跟着走。

        女儿:就这么简单?

        邓小平:你不跟着走,就要掉脑壳,很多同志,在行军中,躺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还有很多同志,就是拉着马尾巴,把自己拽到延安。

        女儿:我记得你说过,当年也是这么走到大别山的。

        邓小平:对,从太行山到大别山,是执行毛主席的一个很伟大的战略部署。

        

        半山。

        女儿发现了一行标语:“走资派还在走”。

        邓小平疑惑地看了一眼,万里可着急了,赶紧对秘书说:还不赶紧把这种“文革”余孽的标语清除掉!

        邓小平却说:不用不用,留着也好。现在不是有人说你万里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嘛!留以警世。

        

        迎客松前。

        邓小平回头望着身后的群山,对万里说:这就是周总理说的中国第一“宝树”啊!名副其实,黄山这里风景很好,但条件还没有搞好,我们要发展旅游,然后带动城市建设,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富起来,要敢想敢闯嘛!来,我们一起在迎客松前合一张影吧!

        

        山间的宾馆里。

        王秘书端来热水,给爬了一天山的邓小平泡脚,解乏,邓小平关切地对王秘书说:我看今天的游客蛮多,我们住在这里,是不是把别的游客都挤出去了?

        王秘书宽慰邓小平:不会的,我们和省里有约法三章,绝不能影响别的游客。

        邓小平还是有些不放心:你出去看一下,看看游客们吃的够不够,住的好不好,有问题找万里协调一下。

        王秘书说:这个我问过他们了,吃的呢,游客都有挂面,住的方面,山上房间不够,省里专门调了一批帐篷。

        邓小平说:这山里,晚上挺冷的,住在帐篷里头,行不行?

        正说着,邓小平发现平日穿的鞋子穿不进了,王秘书仔细一看,发现邓小平的脚走了一天,已经肿了起来。

        邓小平赶紧说:不要紧,没关系。

        

        在黄山。

        邓小平和爬山途中遇到的群众一起坐下来聊天,他再次重复起来自安徽农村的顺口溜儿:“‘庄稼地里出口粮’,群众说话简单,但是他把那个问题啊说得很深刻,又说得很有道理;还有你们那个知青,要有雄心壮志,我相信中国的未来啊,是要靠你们!所以说家庭经济啊是我们经济的细胞,如何调动家庭经济的积极性,很可能就是我们最需要探索的农村经济的一条出路。大包干我知道了,有什么困难?”

        群众有些退缩,说没有困难,万里看了出来,问道:“叫你搞包干到户,你怕不怕?”

        他老老实实回答:“怕。”

        邓小平马上插话:“不怕!怎么想就怎么说。”

        “邓副主席,我们心里没底,报纸上说要坚决纠正包产到户的错误做法。”

        邓小平很理解这种想法:“你们这种顾虑是正常的,我知道在六十年代啊安徽就搞了包产到户,后来被批判了,有些干部受到了伤害,还打击了一部分群众的积极性。老实说,我当时是同意搞包产到户的,我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叫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其实这句话是打仗的时候,我们的刘帅说的,就是刘伯承元帅,是四川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万里同志你知道吗?”

        万里接话:“知道,现在是邓公的一句名言,妇孺皆知啊。”

        “那个时候是三年的困难时期,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恢复生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的是固定不变的形式,哪种形式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取哪种形式;哪种形式群众喜欢,就采取哪种形式。这句话啊,我不收回,我仍然坚持我这个观点。”邓小平摆摆手说道。

        万里鼓励在场群众:“在农村还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要承认各式各样的形式。你们的粮食产量说明了问题,不要怕,大胆地干,不要受舆论的干扰。”

        邓小平接下去澄清:“有人说啊,我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就像我昨天看到的那个标语:‘走资派还在走。’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一种误解!”

        邓小平敲了敲他的登山拐杖:“我十六岁就跑到法国去勤工俭学,就是去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是我看到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局限,我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深刻的体会!哪怕是一万年,中国也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搞得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让包括八亿农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过上富裕的好日子。这个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你再好听的理论也没有用,我读书不多,就是相信毛主席说的四个字:‘实事求是’。”

        登上始信峰,邓小平看着大好河山说道:“我们有这么美好的山河,还有这么好的人民啊,确实啊要对得起大自然的恩赐啊。还是那句话,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好黄山的资源,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的生活。”

        万里保证:“一定好好研究一下。”

        邓小平还没说完:“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啊,就是要加快步伐,搞富的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怎么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啊?要是我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一千美金,就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还可以增加外援,有什么不好啊?”

        万里汇报:“小平同志啊,现在山区的农民干劲都提高了,生产非常活跃。有您这次来给他们打气,我们就能挺直腰杆,不和他们争论,不怕挨批评。我和他们说,只要农民能增加收入、集体能增加积累,对于国家来说能增加贡献啊,就是好办法,抓工作就是抓这‘三增’。”

        “说得好,所以我说,今年干好啊,明年还要干!”回望远处的群山,邓小平接着说,“徽州这块地方啊它的资源就是山,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还要再加上一条:‘靠科学技术’。”

        邓小平和家人一路爬上了光明顶:“这次爬黄山很值得,所以黄山这一课,我合格了!”

        

        来到徽州市委大院。

        万里请邓小平尝尝当地有名的讨饭村搞了大包干后收获的玉米,邓小平连声说好:“这个花生饱满,吃到嘴里头啊也很香,责任制之后的花生啊它就是不一样。我在江西的时候,就我那个女儿毛毛啊,就邓榕,她从陕北来,给我们带来了花生,当时买花生好像还很困难,还要凭什么票。我想以后啊,花生这样的东西啊,一定要:老百姓想什么时候买都有,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万里请邓小平给安徽省委以及徽州地区的领导同志说说指示,邓小平摆摆手:“我说的也是不是什么指示,就是提提意见:靠山吃山,黄山是我们的财富,但是你们这里的条件搞得不好。第一个是脏,二一个是乱。”

        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接话,接受批评,承诺马上进行脏乱差整治。

        邓小平接着说到全国的旅游事业:“这个当然也不仅是你们的问题,全国的旅游景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黄山是个好地方,它物产丰富,美不胜收,发展旅游事业是大有作为的!”接着邓小平拿起茶杯对魏心一说道:“魏书记,这是祁门红茶吧?”

        魏心一回答:“报告邓副主席,是今年的春茶。我们的祁红和屯绿都获得了丰收,春茶和夏茶的产量三十万斤。均价是一百五十元,百分之六十创汇,出口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每年能为国家创汇不少的美元啊。”

        邓小平听了很满意:“好得很!所以说啊,你们把这个旅游事业搞好以后,在全国能起表率作用。旅游赚了钱了,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搞城市建设。”

        接着邓小平问起农村社员的收入,得知是一般一百元左右,他拿河南产棉区的例子说道:“它能收到二百七十块钱,有这么个典型材料我说给你们听听,它那个地方啊有个大队,大队门前有十几亩地,没的人管,猪啊鸡啊在上面糟蹋,更谈不上收成。后来有个人管起来了,也就是承包了,这一下子就变了,当年就在那个地上粮食增产了。你看,实行了责任制,这个群众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会千方百计地在这块土地上把粮食增产。”

        万里同意:“邓副主席,这个责任制一搞,粮食产量它就上去了!”

        邓小平接着说:“就是啊!这个花生就是事实啊,大家都吃了是不是?所以说不要怕群众富起来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发展生产上。要打破束缚,多思考,我们国家有九亿人口,平均发展啊不大可能,总有那么一部分地区要富起来的,所以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广东广州。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等召集省委同志正在讨论深圳经济特区条例草案,有人在会上提出:“‘通过土地转让获得资金’这个提法合适吗?”他们觉得把土地租给外国人、资本家,“这不成旧社会的租界了吗?”

        谷牧觉得:“我们办特区,是一种试验。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办经济特区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新事物,要试验就可能会碰触到雷区。但是啊,这是国外的成功经验,现在全世界有七十多个出口加工区,大部分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利用出租土地获得租金的办法是可行的,是可以借鉴的嘛!”

        见各位还有疑虑,谷牧拍了桌子:“这么明显的道理怎么就说不通了,让一个好好的土地就让它躺在那里睡大觉?人家要来开发,我们还不让人家用?我说同志啊,咱们现在国家要发展经济,我们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老框框里了,在里面兜圈子了,不能再走老路了。否则我们真是寸步难行。”

        还有同志仍然持保留意见。

        习仲勋发话了:“我们先暂时搁置争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今天加班,对照草案内容看看我们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当晚政策研究室的人员加班翻阅马克思、列宁等人的全部经典著作,找他们是如何论述土地问题的。习仲勋也睡不着,还请工作人员给他们送去宵夜,并打探一下消息:“看看他们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工作到深夜,终于有人找到了,在《列宁全集》里,有一条:“工厂、住宅等等至少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是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使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

        面对各种困难和争议,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创新,只争朝夕,带领广东人民开辟了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上海414招待所。

        国家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正跟邓小平谈到旅游事业的发展:“邓副主席,我们看了您的黄山讲话,可都坐不住了。”

        邓小平笑着说:“坐不住就对了,你们这个旅游啊,它赚钱多,来得快。它又没有什么要还外债的问题,所以我说,这个旅游大有文章可做。”

        卢绪章汇报:“是啊,我国的旅游资源是非常的丰富,但现在关键是接待条件太差,您像这个住宿啊交通啊,都特别差,想改善呢,又没钱。特别是这个住宿问题,如果不解决,恐怕就接待不了那么多游客了。”

        邓小平提出了新思路:“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解决的办法不一定是伸手向国家要钱。我跟你说实话,国家也没有钱。你们要利用外资和侨资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一个利用外资和侨资的领导小组。因为许多华侨都想来投资,都想来建旅游饭店,你要方便人家啊,要鼓励。”

        卢绪章一想:“对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要利用外资建饭店呢?对了,香港船王包玉刚正在北京参观考察,向我提出过一次,想捐款建个饭店,但是我没敢答应。”

        邓小平有点懊悔:“你可以答应啊!这是好事嘛,所以说你们那个思路啊,不开阔。你可以找些老工商界人士一起来参加,然后推荐一些人来管理。”

        卢绪章保证尽快把饭店的事情落实了,邓小平满意了:“好,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走出招待所,邓小平指着一片风景说:“要对外开放,让外国人来住。你把这个地方租给外国人了,你可以收外汇,然后拿出来支援四化建设,有什么不好?”

        卢绪章有些不敢想象,邓小平劝他:“要大胆地想,要会做生意,要会赚钱,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好的宾馆,你不用起来,一个是可惜,二一个是浪费,414这个事情我就交给你卢局长了,我给你半年时间,半年之后,对外开放。”

        “你看那个水,可以养鱼,养了鱼之后人家来钓鱼,可以挣钱!”邓小平看着前面那一片水,提出了又一个新点子。

        卢绪章更惊讶了:“这个还能挣钱!”

        

        接见上海市委。

        邓小平在上海还接见了市委的领导同志,他首先谈起了宝钢的问题:“宝钢我调查过了,两条,第一布局是合理的,第二工程进展是快的,现场是不错的,总的来说宝钢的情况是好的。这我就踏实了,现在外面对宝钢议论纷纷,我们不后悔,这个问题啊就是把它搞好。”

        列席的宝钢工程指挥陈锦华站起来说道:“确实建设中存在一些讲奢侈的问题,我们要检讨。”

        “这个很重要,要引起我们注意啊,我们这个国家还很穷,就是哪天富裕了,那也不能讲排场,讲奢侈。在座都是共产党员,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嘛。我知道现在宝钢的下马风刮得很烈,你们压力很大。你们不要管,宝钢的建设是中央决定了的,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全场掌声雷动。

        得知宝钢建设好之后就是世界先进水平,邓小平鼓励:“你们一定要把日本的先进经验给学回来,这个钢铁啊,是工业的基础,对国家来说很重要。过去我们搞了几十年,搞来搞去也没有搞上去。现在这个宝钢啊,是个新的思路,全套引进外国的新技术来搞,所以要搞好!无论如何要把钢铁搞上去,还要搞快一点!”

        回到414招待所,邓小平见到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彭冲,看了关于宝钢的报告,邓小平说:“我踏实了。”

        彭冲说:“宝刚去年开工啊,还是谷牧同志亲自主持的。”

        邓小平接下话:“谷牧同志现在在广东,跑特区的事。”

        彭冲提到:“小平同志,听说广东那边试办特区,争议也很大。”

        “这个办特区啊,它是个新事物,经济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存在尖锐的斗争,这个事情谁也没有干过,谁也没有经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难免的,这是考验我们智慧的大事。”说完邓小平吸了一口烟。

        

        广东广州。

        谷牧正在听取汇报,他得知:把地租改为土地使用费,虽然仍然有同志持保留意见,但是终于勉强通过。谷牧说:“可以嘛,我们允许保留意见,但也要允许我们试一试嘛。”

        但是问题最大的还是税率,有的人反对将特区的税率定低一些,谷牧觉得为难:“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没有重点,也就没有政策。现在中央决定要办经济特区,特区,‘特’就是重点。这个地方,应该和国内的其它地方有所区别。”

        得知有的同志坚持要和内地税率一样,谷牧急了:“都跟内地一样,那还搞什么特区呀?特区、特区,那还能特在哪儿?没有区别那还叫什么特区?不客气地说,我们是在制订一条限制人家的条例,不是欢迎人家、鼓励人家的条例,总是在自己的圈圈里打转,总想着自己。经济这种事,你只有让人家赚到钱,人家才能大批地进来,我们的特区也才能赚到钱,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这批人怎么就想不通呢?”

        反对的人坚决不让步,谷牧觉得这只能去寻求邓小平的支持。

        

        上海市委会议。

        邓小平此时正在上海参加市委会议,彭冲跟邓小平介绍他的班子,上海市委常委一共19位同志,5位没有出席,参加刘少奇案座谈去了。邓小平得知后很满意:“刘少奇案件复查组已经到上海了,很好啊!”

        接着,邓小平提高了声音,跟全场说:“我讲个大问题,大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今天在座的我年纪最大,七十五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啊,解放路一批老干部、老同志,恢复了工作岗位,这是必须的。但是这些人的年纪比较大了,现在到处都是这个问题。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找一批年轻的同志出来,这是党的战略任务、根本任务。现在各级领导班子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年龄老、身体差,一眼望去都是白头发,再过十年会怎么样啊?恐怕都去见马克思了。这样子下去不行,你总不能在办公室里画圈圈吧,这个是没有希望的,因为现在的工作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大量的外事工作、大量的经济工作、大量的组织工作,谁在做这些工作啊?还不是那些年轻人嘛。既然这样,为什么就不能把他们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要大胆地把他们提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这样干了一两年不就干起来了吗?”

        邓小平的建议得到了在场同志的一致赞同。

        他接着说:“我回去以后,中央工作会议要重点地讨论这个问题,中央上面也要找一些年轻人来干。我是下了决心的,我心里想当一个顾问,退下来当个顾问,顾得上你就问,又顾又问,多好啊?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啊。”

        邓小平提出自己的倡议:“老同志们啊,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选人,选好接班人,趁着我们还在的时候找一批年轻人,拥护三中全会路线的同志,培养起来,亲自看他们成长起来。根本的问题、百年大计的问题、对党负责任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选择人,选择好接班人,不能等了,从现在就要开始!”他坚定地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

        他拿起茶杯:“这是个大事,一定要关心这个大事!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我们见不了马克思。”接着邓小平放下茶杯。

        而此时,一筹莫展的谷牧也追到了上海。

        在邓小平还在吃早饭的时候,他就来到414招待所。

        邓小平风趣地说:“谷牧同志啊,你到上海来是要找我打官司啊?”

        谷牧跟着说:“小平同志啊我们确实是来找您打官司的。”

        邓小平明白他们要说什么,让他们到外面去说,外面空气好、环境也不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