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刘西林 用沧州调唱响《解放区的天》

2021-05-14 08: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人物简介:

刘西林,1920年12月10日生,南皮人(原属沧县)。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初被分配到贺龙一二零师战斗剧社。1942年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1943年春,创编歌曲《解放区的天》。历任东北电影厂副厂长、吉林省文化局副局长、国家对外文委演出公司副经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秘书长、驻外使馆政务参赞,1998年去世。

一首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几经波折的署名纠纷,扑朔迷离的作者身世。名曲《解放区的天》响彻新中国成立之日的阅兵大典,奏响在新中国第一部革命历史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里。就是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其作者刘西林,50多年来鲜为人知,他的具体籍贯和身世,至今仍被家乡人所探寻。

01

法院判决 保护刘西林署名权

1999年9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胡守云诉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作出判决:被告某公司停止出版发行、销售未对《解放区的天》予以正确署名的出版物;被告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向原告书面致歉;被告赔偿原告胡守云相关费用。

3年之后的7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就胡守云诉另外一家公司的著作权纠纷案作出判决:被告出版发行的涉案光盘中收录了歌曲《解放区的天》,署名为“佚名词曲”。未能给创作者以正确署名,侵害了刘西林的署名权,被告应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立即停止出版发行未对歌曲《解放区的天》予以正确署名的光盘,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致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这是两个不同的案件,却都是涉及到《解放区的天》作者为谁的案件。最终,法院以判决书的形式,为《解放区的天》作者刘西林正名。

其实,1995年12月20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已经对《解放区的天》进行过作品登记,记谱作词为刘西林;同年12月26日,北京市版权局也对《解放区的天》进行了作品登记。但这些登记并不广为人知,由于作品以前为口头流传未曾正式出版,有关音乐类书籍里,对这首歌曲的署名,不是“佚名”,就是另一音乐家陈志昂。虽然陈志昂曾在媒体上发表过自己不是《解放区的天》作者的声明,多名知情人士在《人民音乐》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刘西林创作《解放区的天》词曲由来等多篇文章,可惜的是,署名问题在以后的出版物中依然出现了偏差。

两起案件里的原告胡守云,是刘西林的遗孀,而刘西林,已于1998年12月4日去世。刘西林生前未能看到法院对《解放区的天》署名权的保护,成为遗憾,而家属的心情和《解放区的天》的真正作者,却如歌词所写的那样,随着判决的到来而明朗起来。

02

新秧歌里 唱红《边区的天》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这部光辉的著作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那时,刘西林随一二零师的战斗剧社返回晋绥边区开展大秧歌运动。根据《讲话》精神,他创作了这首歌曲,反映了党领导的根据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

据刘西林生前回忆,这首歌用的是流行于沧县南部和盐山一带民歌《十二月》的曲调。逢年过节,当地百姓就踏曲舞唱,寄托对太平生活的渴望。刘西林从小耳濡目染,“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呀呼咳呼咳……”的歌调,事隔多年仍常在耳畔回响。1943年春,刘西林写了秧歌剧《逃难》,描述国统治区百姓为躲避水灾、旱灾、蝗虫、反动派四害之苦,逃难到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过上了好生活。根据剧情需要,他把《十二月》曲调增加了音符,填上了新词,作为主题歌以歌颂党的领导,名为《边区的天》。后来歌词“边区的”改为“解放区的”,歌名也随之变成《解放区的天》。

著名作家柳青在小说《种谷记》中描述,约1945年春,《边区的天》就已传遍陕甘宁,接着又传到其他地区。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的《解放区的天》等曲目,成为阅兵仪式上的标配。1964年10月2日,随着在人民大会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解放区的天》的演播,这首歌红遍全中国。

03

家乡人探寻 作者身世之谜

许多沧州人都能哼唱《解放区的天》,但知道刘西林的并不多。今年,沧州音乐家常连祥写作《

<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一文。3月,李炳天将军电联本报记者和有关人士,问询刘西林的身世和具体籍贯,刘西林走进家乡人的视野。

在刘西林回忆中,他自称是沧县人,大体在沧县东南一带,但到底是哪个乡镇哪个村,没有说明。根据《解放区的天》原曲调的流行范围,人们大致划为沧县、南皮、盐山、孟村交界处。但不能确定具体村镇。3月初,本报记者查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查实刘西林原籍南皮,那么他所在村庄应大致是解放前原属沧县今属南皮的地带。刘姓是南皮望族,据此推测刘西林大概是南皮王寺、小集、鲍官屯等乡镇人,但是李炳天将军等人和本报记者问询南皮文史界和王寺镇、集北头村、小集村有关人士,均不能详。

《沧州日报》在2007年曾刊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一文,本报记者查询原文并询问作者刘立鑫,只得到刘西林是南皮人的概况,具体村镇依然不详。考虑到那时的革命青年为了保密或不喜欢原名的情况,刘西林一名可能是革命后所改。随后,本报记者购藏到刘西林钢笔签名的内部资料《贺龙与战斗剧社》、刘西林写给战友筹划编写此书的毛笔信札3封,果然,在此书里,刘西林名字后备注原名:刘锡林、刘锡琳。

在“锡”字上起名,大体应属南皮集北头刘姓,但是否就是该村人,尚缺乏资料佐证。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而作者刘西林的具体籍贯,目前仍难确定。这位革命音乐家的迷离身世,参加革命前后的具体情况,还有待家乡人继续探寻解密。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祁凌霄

原标题:《献礼建党百年 记录百名先锋丨刘西林 用沧州调唱响《解放区的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