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亚观察 | 从印日“私奔”看中印合作前景

姚远梅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4-09-24 18:5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两周前,印度总理莫迪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并引起舆论大波。有人认为印日如此“热恋”,是出于对中巴友好的妒忌。也有人认为印度倒向日本,是印度朝世界大国发展的一个策略,是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过,从中印日三边关系来看,中日关系恶化之时,中印决定“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奉行务实外交,集结两国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国家间政治,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8月30至9月3日,新任印度总理莫迪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从外交层面来看,一国首脑愿意抽出五天时间外访一个国家,这意味着两国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从大国关系角度来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之时,印日两国改善关系或结盟,情理之中。对日本而言,拉上印度抗衡中国,无疑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砝码。否则,没有哪个大国能够充当印度的角色。美国虽然名为日本盟友,但安倍十分清楚:日本就是山姆大叔的看门狗,不管这条狗多么温顺与健硕,也无法与主人平起平坐。因此,他想挣脱狗绳的羁绊,争取国家正常化。安倍也曾试图拉拢普京,但介于日俄北方四岛之争及莫斯科与北京友好,他知道普京大哥不会轻易跟随他跑,除非他愿意拿北方四岛作交换筹码。其它大国,德国、法国、英国、巴西、南非及伊朗等,与中日两国均无核心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依照国际惯例,中日交恶之时,她们骑墙观战或随风使舵,更为符合她们的国家利益。这一点,安倍内阁心知肚明。
        比较而言,印度则独具特色。其一,中印边界尚存争议,如同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无法吞下亦无法吐出,毕竟边疆无小事,如寇松总督所说:“边界如同刀刃,决定着战争与和平,一个国家的生与死。”其二,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是印度的夙敌。印巴敌对,乃当年英国人“分而治之”留下的痼疾。加上印巴克什米尔之争,建国以来,巴基斯坦一直积极向外求援。伊斯兰堡清楚知道:身小力薄的巴基斯坦只有拉上一个大国,方能与印度抗衡。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印关系恶化至低谷之时,自然中巴关系火速升温。但是,战略上,这难免不被人视为中巴联手。其三,现在中印都处于工业化时期,且又是世界人口大国,国内市场对油气资源及原材料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推动两国处于能源竞争之位置。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竞争不是灾难性的,因为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印两国。但是,好事者的借题发挥及煽风点火,难免让原本心生矛盾的中印两国存在更大的信任赤字。
        这样,上述三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无论战略上还是外交上,中日关系恶化之时,东京都会选择与新德里进行“热恋”。这符合国家间政治的自然法则,不足为奇。
印度不会和日本“私奔”,因其务实外交深入骨髓

        印日“热恋”,印度会倒向日本吗?笔者认为,印度非但不会“一边倒”,反而会更加务实外交。原因如下:

        其一,印度文化传统决定其外交“务实”。
        印度文化传统,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通,都是“以心观世界”,与西方的“从上帝眼中看世界”有很大不同。在此认知哲理之下,日常生活中,印度人信奉宇宙万物皆有灵性,懂得“善恶到时终有报”。因此,他们遵循“轮回说”,有很强的“守法”意识。
        这一价值观,决定印度奉行务实外交。这是因为,他们的“守法”意识,决定他们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并做与其位置匹配的事情,因此显得格外务实。例如:冷战初期,当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都来拉拢印度时,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回答曰“不结盟”,由此饱尝中立外交的好处,一度成为第三世界的老大。后冷战时期,当美国人鼓励印度去抗衡中国时,印度高层则反驳曰: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朋友,但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邻居;中国作为我们的重要邻居,我们必须学会与之相处。正是这种“居其位,谋其职”的务实外交,让一些人深刻体会到“印度人顽固僵化,死心眼”。
        其二,印度继承英国人的务实外交传统。
        虽然印度经历被英国人殖民的屈辱史,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英国人也给他们留下很多殖民遗产。务实外交就是其中之一。大英帝国纵横捭阖于世界舞台二百多年,其精湛的外交技艺,国大党领导人几乎全盘吸收。例如,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印度人与其它自治领一起争取高度自治权,义不容辞;在独立后处理帝国领土遗产时,国大党抓住一切时机去实现实际控制,毫不手软;而在外交场合,他们辞令委婉,举止优雅……印度这“说软话,做事硬”的外交风格,与英国的务实外交如出一辙。
        鉴于上述两点,不难看出,当下印日“热恋”,不是别的,是印度务实外交的一个表现。无论安倍如何拉拢,只要中国不做令印度人吃惊的事情,莫迪不会“私奔”日本,也不会做激怒“重要邻居”的事情,相反,会以此加大与中国的谈判砝码。莫迪东京行后,印日未能就核能及高铁项目达成一致,而印方也仅拿到340亿美元的投资订单。一些印度人对此感到失望。这没有什么值得失望的,因为莫迪在期待中国的丰厚礼物。
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9月17至19日,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带去1000亿美元的投资订单,涵盖铁路、建设工业园区等大型项目。习主席带来这么厚重的礼物,对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很好政绩的开始。正因为此,莫迪敢于自豪地说:“如果我必须描绘中印关系的潜力,我将说从‘英寸’奔向‘英里’[If I have to describe potential of India-China ties I will say — INCH (India & China) towards MILES (Millennium of Exceptional Synergy)]”。

        从经济角度说,当前,中印经济均进入发展瓶颈期。印度急需资金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进入亚洲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在这方面,中国有其资本优势。与日本相比,中国经济托盘要大得多。因此,在安倍多次“示爱”的情况下,莫迪依然不忘中国有更大的投资项目。而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战略空间四处受挤压的情况下,也只有与印度这样的重要邻国进行合作,方能度过难关,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基于这两点,双方达成就新能源、交通、金融和医疗等多领域的合作,愿意共同致力于中印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建设。
        然而,从战略角度来说,碍于边界争端问题及两国同时崛起,中印信任赤字还将继续,外围大国的拉拢及挑拨离间也将持续存在,再加上印度正寻求世界大国的角色,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一些领域,如南海、印度洋及战略资源等方面,中印双方的相互竞争与猜疑也在所难免。
        国家间政治,没有永久的敌人,亦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之争。当今国际时局之下,中印两国领导人选择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务实外交。这体现他们高超的政治智慧。莫迪提倡从传统中寻找合作灵感,而习近平主席则点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倘若当前中印合作的一小步,为未来两国更多领域的合作打开缺口,进而带动两国持续快速发展,那么,中印关系从INCH奔向MILES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