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表白恋爱分手条例”制订者:没想到突然火了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实习生 刘丽君
2014-09-22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这份表白恋爱分手条例PPT严肃又有趣的内容,引得“围观者”纷纷点赞。

        “禁止使用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行表白;表白时间务必于当日22时结束;表白不成仁义在,不得霸王硬上弓;大型表白活动需向指导员校领导上交策划;恋爱期间发生虐心事件及时与老师及指导员沟通;分手后不得产生报复心理……”

        日前,有网友“晒出”一份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务学院的“表白恋爱分手条例”PPT照片。严肃又有趣的内容,引得“围观者”纷纷点赞并表示,“这学校真是醉了。”

        据了解,该条例并非出自“官方”,而是由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辅导员李老师于2013年制作的。

        “当时,每个学院负责做大学入学条例的一个版块,我们做的是大学生活,‘表白恋爱分手条例’是大学生活条例中的一个章节。”

        9月22日,李老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实际上他去年讲完后,都忘了这回事儿,“没想到突然火了,自己觉得有些‘躺枪’。”

        已参加工作四年的李老师,今年只有24岁,是不折不扣的“90后”。在和学生交流时,他表示,自己更像朋友。

        “在和他们说话时,谈话的方式肯定需要注意,注意语气,用他们能接受的语气词或者语言习惯,肯定能更接近他们……我2011年在海口工作,现在在重庆。当时班上的学生今年已毕业,后来他们来重庆找我玩。我们以朋友的关系保持到现在。”

对话

        澎湃新闻:去年为何要制订这个条例?

        李老师:当时是学校要求每个二级学院负责做大学入学教育建设的一个版块,有的(学院)做生活,有的(学院)做党建。我们学院做的是大学生活。去年暑假,我就找了一位即将念大二的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共同完成15条条例。

        “表白恋爱分手条例”只是大学生活条例中的一个章节,一章内容是一张PPT。

        澎湃新闻:生活条例还有些什么内容?

        李老师:比如,你所认为的大学生活是什么;大学每一年,从大一到大四是怎么样的……是网上写的一些内容。还有,军训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以及我们在大学里如何安排学习等。所以,恋爱表白只是一部分。

        澎湃新闻:当时制订条例花了多长时间?灵感来自何处?

        李老师: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当时主要是想,怎么能把PPT做得让大家更接受。我和这个大二的学生一起做了初稿,然后再改,后来就定了。

        (里面)也有借鉴,找了一些类似的内容,当时在网络上找了一些,自己也编了一些。再加上调侃的方式,用的语言让同学更接受。其实,内容在主体上结合的是学校的学生手册,把里面的要求在语言上变了一下。

        澎湃新闻:学生手册大多是以指导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内容为主,为何想到增加表白恋爱分手的内容?

        李老师:大学生活里也包括情感,所以写了这个方面。

        其实在这页表白条例PPT前面,还有几张针对大学恋爱的内容,比如,大学里不同的人对恋爱的理解是怎样的。比如,在表白条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话,大概内容是,你在大学有追求恋爱的权利,但大学并不只有恋爱。然后才给出了表白条例。

        澎湃新闻:表白条例的内容很细致。

        李老师:(条例)里涉及烟花爆竹等内容是因为学校是公共场所,肯定建议不要使用。而表白要在22点结束,是因为每天晚上学生们的就寝时间是22点30分,所以给他们的建议是22点前结束就行,没有其他的意思……主要还是结合学生手册和一些情况来讲。

        澎湃新闻: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是不是学校以前出现过这些“特殊”情况?

        李老师:我们学校还没有。可是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某个学校表白耽搁休息时间等等,所以针对这个给大家温馨提示,用比较亲和的语气。

        澎湃新闻:生活条例出来之后,新生对条例有什么反映么?

        李老师:新生觉得很惊讶,觉得怎么会在入学教育时出现这个条例,感觉比较新奇。

        后来倒还好,长期相处后,他们会发现(条例)看着比较诙谐,但讲的内容还是比较贴近他们的需要。我们也没有在其他方面要求他们不能做什么,只要求他们做任何事情时,合理安排就行了。比如,要考虑做这个事情的环境以及影响。

        实际上,做这个条例是给他们灌输,做任何事情要考虑清楚,有一定的谋划后,再去做(的思想)。而不是一时冲动、想做就做,这也达不到好效果。

        澎湃新闻:条例制作到现在一年了,有没有同学找你聊心事?

        李老师:因为大学思想辅导员本身就有一个职责,就是要和同学谈心,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经常有同学愿意谈,可能(我)和同学的关系也比较好,相处起来,同学也愿意把想法跟我讲。毕竟在校园里,家长都不在身边,(如果)同学对你信任,会和你讲一些心里话。

        澎湃新闻:现在“95后”已进入大学,在交流上是否和以前的学生有所不同?

        李老师:我可能还好,因为我本身也是90年代出生,和他们相处起来没有太大代沟。我带的第一届学生里还有比我大的。

        倒是没有沟通不畅的问题,只要你用心跟学生交流,他肯定也愿意用心和你交流。

        澎湃新闻:工作四年,在和学生处理关系上,有没有什么心得?

        李老师:我主要和他们说话时比较直接,让他们感觉比较真诚。可能有的话,在语气上有重有轻。但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没有对他们说官话套话,说的比较浅显明白,没有太多让他们感觉听不懂的地方就好。要尊重学生。

        在和他们说话时,谈话的方式肯定需要注意,注意语气,用他们能接受的语气词或者语言习惯,肯定能更接近他们。

        和学生相处时,不可能始终都是老师的角色,肯定有时是亦师亦友。在课余时间,不可能还要板着一张脸,给人家凶凶的感觉,要学会对学生微笑。给他们不一样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做不同的事情,承担不同的责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