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前阅读·爱弥儿】给孩子“讲书”

朱云雁
2014-10-15 23: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李媛 绘

        

        “邀请。

        如果你有梦想,请进,

        如果你有梦想,如果你爱说谎,

        如果你喜欢祈祷,如果你充满希望,如果你会花钱买一颗魔豆……

        如果你会装模作样,请你坐到我的火堆旁,

        我们来编织一个金色的弥天大谎。

        请进!请进!”

        这是谢尔·希尔弗斯坦绘本作品《人行道的尽头》的开篇文字。记得今年4月在女儿的生日旅行途中,我们第一次为女儿念了这段文字。这些文字,令女儿边看边听边微笑,也令我和先生激动不已,因为这正是我们为女儿选择绘本的原则:没有说教灌输,将对所谓“教化意义”的寻求尽量降至最低,只为孩子呈现一个天真、幽默、美好、奇异,间或夹杂些小小恶作剧的世界。

        先生和我都是爱书之人,在女儿行将出生之前,关于孩子的阅读,便已是我们着重考虑的事项。我们一致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通过书本灌输某项具体的所谓“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进而让阅读的乐趣铭印在他/她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待到孩子长大成人,终有一天他/她会意识到,正是书籍使得自己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正是书籍为他/她铺下了一条条通往不同世界的路径。

        女儿18个月之前,我们为她选择的绘本大都画风亲和、文字简单,比如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宝宝绘本》系列、《阿波林的小世界》系列。女儿跟着绘本中的小熊宝宝、调皮小女孩阿波林一起了解生活的基本常识:洗澡、刷牙、睡觉、拉臭臭、过生日、过圣诞节、爱爸爸、爱妈妈……这些常识隐于绘本中人物的言行里,自然而然地给出示范,没有“应该”和“不可以”这样的字眼,更没有“如果不这样做便不是好宝宝”的道德评判,令孩子天然地感到亲近。《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中的《睡觉》是那时候哄女儿午睡的法宝,故事是这样的:小熊打了个哈欠,小熊要睡觉了,小兔子打了个哈欠,小兔子要睡觉了……缓慢地重复,成年人或许觉得乏味,小朋友却喜欢至极。这故事,真的神奇,眼见着女儿的眼睛慢慢闭上,还想挣扎,终究无力“反抗”小睡神的安抚。阿波林很调皮,带着她的玩具蜜蜂嘟嘟,在她的臆想世界中排演着不同情节,透着些小小的恶作剧,颇为契合小朋友的心理世界。如果说,“小熊宝宝”是小宝宝的行为规范书,那么“阿波林”就在鼓励并示范小宝宝如何释放天性,如何让小小人生充满趣味。

        女儿刚会说话时,将我和先生为她朗读绘本说成“讲书”,我本想纠正,却被先生制止,他觉得女儿使用“讲书”这个词非常确切。是的,我们每天都为女儿“讲书”。“讲书”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犹如戏剧中的即兴表演,每一次都因为演员(我和先生)当时的状态、情绪而呈现不同的效果,所以即使是相同的绘本,每一次的翻看,对女儿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经历。绘本表面上呈现的是一个静态的世界,却因为有人的存在——相互依偎的温度、朗读时的小差错、解答女儿疑惑的小停顿——而充满温情。

        在“讲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停下来解答女儿的疑问,也会扩展描述书中提到的事物,还会联系女孩日常生活的细节。同时,对于女儿自己的解读是否要予以纠正,我们非常谨慎,即使需要纠正也绝不在“讲书”的情境中,而是记下后在日后寻找合适的时机。

        小朋友喜欢重复,又有强烈得近乎执拗的秩序感,常常在某一段时间只钟情于一本书或是一段文字。我们尊重女儿,按照她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将某一本书一遍遍讲给她听。

        有一段时间,女儿喜欢《母鸡萝丝去散步》,我为她念过几遍之后,她就会自己念,然后看着可怜的狐狸哈哈大笑。简单的故事,装饰风格的图画,寥寥几句,欢笑声中却可以让小朋友不知不觉了解如何适当地使用诸如“走过、绕过、越过、穿过、钻过”等词语。

        有一段时间,女儿喜欢《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她喜欢那只名叫“克里桑斯美美”却又为自己名字太长太复杂太古怪而伤脑筋的小老鼠。在不断重复的讲和听之后,当我们一起阅读另一绘本,当我正要描述一只小猫的笑容时,女儿却出乎意料地用到了《克里桑斯美美菊花》中的句子:“他的脸颊红了起来,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最近,她困惑于“人会老”这个问题,常常显得有些惆怅。于是女儿每天都要我们为她念《和爸爸一起散步》,一个温暖而有些伤感的故事。或许女儿在其中寻找着答案,于是她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并用她那娇嫩稚拙的声音念出:“一个怀有爱心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

        为女儿选择绘本的过程中,令我遗憾的是,国内独创的绘本数量太少,大多是对国外绘本的拙劣模仿。我曾在书店看到过某出版社出的一套类似《小熊宝宝系列》的绘本,东施效颦般的仿制,却又要表现出原创,于是画蛇添足地在故事的最后总结出一番道理。这正是国内绘本的致命之处,作者编者总是力图将硬性说教和道德评判挤入小朋友的视野,似乎不如此一本书便失去了意义。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让孩子了解那些所谓“意义”,而且说教和道德评判本身就问题重重。

        《小猫钓鱼》便是此中典型。我们是听《小猫钓鱼》长大的,作者为了讲一个“做事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虚构了一只不认真钓鱼的小猫,它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抓蜻蜓,一条鱼也没钓到。有了女儿以后,恍然意识到这个故事是如此糟糕:“做事要认真,不能三心二意”没有错,但是用这个故事来讲述这一道理却极不妥当——它刻意模糊了玩耍和做事两种范畴的区别界限,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孩子既没有体认到“认真地做事”的必要,又在玩耍中不自觉地拘束着自己。而故事叙述中潜在的功利性思维,更是会在孩子日后的成长中化为潜意识影响到其行为。

        我和先生为女儿念绘本,从不会教条地要求她从中学会什么道理,或是学会什么知识。只希望她记住书中的欢乐、想象、美好、小小的悲伤、小小的恶作剧,记住书中的一句话或是一个词语,作为构筑自己奇想世界的材料,成为一个内心丰盛的人。我们看到我们所期望的正在慢慢实现: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女儿能够自主地判断、选择、记取故事中的内容,并恰当地移植到另一个场合,最终化为自己的语言。每个小朋友都具备这样的能力,端看父母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又如何讲述。

注:作者系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该系列专栏从2011年开始写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