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究报告:短视频和直播也在构建大众生活美学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1-05-15 14:2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短视频和直播形式怎样重构着大众生活美学?

最近,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短视频平台抖音,举办了“短视频、直播与生活美学”论坛。

活动现场发布了《艺术生活影像力:短视频、直播构建大众生活美学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短视频、直播平台,降低了影像内容创作的门槛,让原本高度专业化的影像内容创作成为大众日常。大众在短视频平台记录美好生活,并以点赞、转发、评论等形式实现互动的过程,就是在集体创造当代生活美学的过程,平台也为大众共享共创生活美学提供了新工具、构建了新空间。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分享,这些年来推进的短视频和直播,至少带来了三种突出的景观,第一个是艺术生活化不断推进和深入,第二是生活艺术化不断的上扬提升,第三是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融合度越来越深。

“首先就是艺术生活化不断的下沉和深入,在人们一般的印象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的殿堂,都是需要仰望才能得见。但是,短视频和直播的开启,让那些大牌的艺术家,那些艺术工作者摘下了他的面具,卸掉了他的装饰,走进了平常的生活。我们也能看到著名的导演胡玫穿着非常非常轻松的家居服,在日光下,在海边,无论是戛纳还是厦门,在参加各种电影节展的那种生活化的景观,我们也看到大家喜闻乐见的像冯巩这样的相声艺术家,也是操起了厨刀给我们做起了带有艺术感的一个相声艺术家的烹饪。其次就是生活艺术化,比如@钢琴生产队等那些年长的老人,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精心地将生活进行创造性改造,给我们呈现了高度艺术化的一幕。艺术越来越生活化,而生活越来越艺术化,在这样一个相互走进和渗透的过程中,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新时代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生活相互交融的全新的景观,这是新时代的生活美学。”胡智锋谈道。

“如果我们的社区、院校、城市处处都透露着美,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会明显提升。短视频平台正好提供了一个让大家发现、记录美的工具,服务了健康美好生活氛围的形成。”胡智锋说。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艺术生活影像力:短视频、直播构建大众生活美学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徐梁介绍,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短视频是什么呢?经过我们课题组的翻阅资料之后查阅找到,2013年英国《泰晤士报》上一篇文章叫《从一秒钟到十天》向大家回顾了一下影像历史的长与短,1888年的一条只有2.1秒钟花园的场景的影像,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历史上的短视频。

现在短视频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而是什么促使大家不断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力量,首先是生产、创造者、传播者都有一种新的期待,这种新期待刚好形成一种新的驱动,从小众到大众,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多小的圈层和好多值得期待的新观念,一些冷门的绝学通过短视频这种形式得到再次生长;其次是认同传播,对于一个艺术内容来说,关注和点赞本身就是对于这些艺术内容的认同。相信大家非常有体会的一点,从传统的影视艺术的横屏观看,到手机短视频,大家的观看习惯其实发生了非常巧妙的变化,比如竖屏的观感,还有听觉上习惯性的审美变化,触觉方面,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其实是在我们的滑动之间、触碰之间完成了艺术的分享、表达和互动。”徐梁谈道。

活动现场,短视频平台代表抖音艺术垂类运营负责人分享道:2019年8月,平台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发起了“DOU 艺计划”,至今一年多,已经有中国戏曲学会、中央美术学院等数十家艺术院校院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24个艺术场馆,和包括国家一、二级演员在内的数千名艺术家陆续入驻平台。截至2020年12月,艺术视频播放量超过2.1万亿,粉丝数量过万的艺术创作者超过20万名。

短视频平台艺术类创作者@大提琴吴临风介绍,自己是一位大提琴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概从2019年开始,吴临风把日常给学生上课和演奏的片断做成短视频。

“我们所学的乐器是来自西洋,同时又是古典艺术或者严肃艺术,可能大家觉得要穿的很端着,坐的直直的来欣赏,可能传统意义上会这样。但当它出现在小屏幕上,这种感觉会相对弱一点,会以一种更舒服、平和的心态来观看,这是第一个不一样。其次,我们这种所谓的严肃艺术,在修行这门手艺过程中是非常辛苦的,要练习十年或者二十年,我的短视频中,一个学生拉的非常好,摇头晃脑的,甚至有的课堂上拉着拉着哭了,家长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录下来了。这对于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有激励作用的样本。”吴临风谈道。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从四个方面谈论了短视频和直播的出现对戏曲文化传播、戏曲艺术传播所产生影响:“第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我们欣赏戏曲的场地开始发生变化。在今天跨媒体的时代,随着手机的普及,随着影像信号的无线传播手段的普及,我们开始可以远距离的、随时随地欣赏戏曲的演出。其次,我知道无论豫剧、越剧、黄梅戏等等很多演员,都通过短视频去直播自己戏曲表演,渐渐的把镜头转向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出现了很多喜欢他们表演的粉丝,内容上向日常生活延伸;时长上,现在我们发现五分钟八分钟,甚至短到三分钟两分钟一分钟的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这种短节目的传播比起以前更加流行。我觉得完整的大戏它包含丰富的故事内容,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深刻,对人物关系的展示会更加完整。但是短视频也对戏剧艺术实现了有效的传播。”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注意到,科技的便捷使艺术消费越来越普遍,生活化的影像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门类。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需要更富审美化的理念来记录生活,也需要更加生活化的视角去诠释美好。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表示认同,他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社交属性和审美风尚,让全代际的影像生产者都能分享各自审美风格的创作体验,不同的生活美学空间彼此交融、增益,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的大众创造与万众创新。

《艺术生活影像力:短视频、直播构建大众生活美学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