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收起相机

2014-10-02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闪光灯的使用在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里屡见不鲜。近几年,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数量急剧增加,展览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即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逢有规模较大的展览而人流较多时,保安也总是特别紧张,因为拍照的观众很多。非但国内如此,中国人到国外旅行,经常被嘲笑的几件事里,对拍照的狂热就是其中之一。善于自嘲的游客编了顺口溜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去了哪里?不知道!”这种情况恐怕还会存在很长时间。

        4年前,上海世博会期间,潮水般的观众有时候会在展馆外排4个小时以上的长队,顶着骄阳酷暑,轮候进场。尽管那些展馆对各国文化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展示,仍然激起了中国观众极大的好奇心。如今,这种好奇心推动了出国旅行的热潮。2013年,中国出境人数已经接近1亿人次,观光业贡献不小。

        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现的第三波大规模出境旅行热潮。“一战”后,美国人开始流行到欧洲旅行,欧洲人视之为快乐豪放的暴发户,“二战”后该国旅行之风更为兴盛,至今不衰;70年代,成群结队的日本旅行者开始出现在西方,他们给当地人留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当属对相机和拍照的痴迷;而今,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观光客,见证了中国人方兴未艾的旅行热潮。有数码相机和可拍照手机的便利,中国人拍照的热情比日本游客更胜一筹。

        旅行是小事,也是大事。经济上升时期,国民胼手胝足,寻求温饱,改善生活,谈不上旅行,遑论出国旅行。等到收入逐渐增加,稍有余暇,偶尔旅行,为的是放松身心。再进一步,才谈得上满足好奇心。等到追求知识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总要耗费两三代人的时间。

        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尚在放松身心之余满足好奇心的阶段。“欧洲十国游”这类走马观花的旅行项目长期风靡不衰。没有相机,不拍照,几乎无法证明游客曾“到此一游”。要从容不迫地欣赏异域风景,了解他者的文化,不但需要好奇心,需要闲暇和金钱,还要有知识。

        要让潮水般的中国游客关掉闪光灯,收起照相机,以开放的头脑和身体,领会人类的非凡创造,只能慢慢来。厚责于事无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