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老教授手写110万字讲稿:任何一门课都能当艺术来追求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
2014-10-22 15:2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重庆大学建校85周年,校档案馆展出了部分50-80年代从教退休老教师的教案、科研日志实物。

        7本厚厚的教案,600余幅黑板板书小样,共计110万字,皆为手写。

        重庆大学建校85周年,校档案馆展出了部分50-80年代从教退休老教师的教案、科研日志实物。土木工程学院萧允徽教授的这套《结构力学》教案手稿便是其中之一。

        每一幅小样就是上课时,一块黑板展示的内容。为了让教案更加美观,萧允徽还设计了版式:把翻开的笔记本作为一个页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留5行,空出首行和底行,每一部分的板书占11行。

        字迹如印刷般工整,插图由各色粗细的线条绘制。“必须精确到每一个符号、每一组文字、每一根线条和每一种颜色的位置、比例和搭配。”75岁的萧允徽介绍,单是示意图,就有多种线型和线宽加以区分。文、图、公式紧密结合、一目了然,令观者不禁感慨、赞叹。

每一幅小样就是上课时,一块黑板展示的内容。

        1961年,萧允徽从原重庆建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出生在教师家庭,萧允徽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很亲近。求学时代及留校任教后又遇到了诸多令他敬仰与感动的良师。不为名利、爱岗敬业、奉献一生、严谨治学,从这些楷模的身上,萧允徽逐渐领悟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

        “教好书、育好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和本分。”萧允徽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不好书的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重。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前必须做好教案和讲稿的准备。“过去的老师,只能通过粉笔盒黑板来开展教学。黑板就如同我们的一个战场,是演示教学内容的平台。”

        二、三十年前,萧允徽开始探索板书式教案,加强了教案与教学的直接联系,并对自己的教案提出内容要精选、文字要精炼、插图要精绘、版式要精排的四点要求。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不断改进, 2006年8月,退休之后的萧允徽历时4年,在原板书式教案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教材,并配上电子版。该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黑板到板书式教案再发展到板书式新教材。110万字的讲稿和书稿,萧允徽一字字写成,一幅幅画出,一页页排版。这是他53年教龄的结晶。

        口头和笔头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是传统教学的精华所在。练就一副必要的口才,一手流利的书法,绘出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是萧允徽那代老教师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而如今能熟练制作、合理使用融汇图、文、声像于一体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则是现代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老传统仍然重要,不能丢。这是好老师的基本要求。”

        在学风日益浮躁的高校,具有极大耐心,潜心学问的人少了;有心愿奉献一生,精益求精的人少了。萧允徽认为,除了教学方式的探讨,更重要的还是要鼓励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精神,提倡把教学当做一门学问,当做艺术来探索创新。

        

对话萧允徽

        澎湃新闻:一门《结构力学》,就设计了600多块黑板小样。这种板书式的教案是怎么会想到的?什么时候开始尝试的?

        萧允徽:二、三十年前,我就开始了这样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原来的那种教案和讲稿的形式与真正上课时的联系不够紧密。如果能更贴近,就会更实用一些。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经验积累,我探索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板书式的教案,不说其他,就说我们学校,除此之外是没有的。最重要的内容都体现在了黑板上,而讲课的内容是打腹稿,在上课过程中讲出来。这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样的教案提纲挈领、文图对应,事前把板书和教案充分思考和设计后,教师在课堂上非常主动,学生也感到满意。

        澎湃新闻:这套手写的教案誊写、修改过多少遍?

        萧允徽:很多遍了。每教完一届学生,每讲一次都要不断进行改动。已经积累了好多套。最后展出的这7本,是我退休之后,研究比较、总结成完整的一套教案,希望供以后的青年教师们参考。

        澎湃新闻:在如今的大部分课堂,教师习惯了采用修改、演示更加方便的多媒体课件。在现代教学中,板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萧允徽:确实,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效率优势明显可见,因而得到大力提倡。但现在,也仍然应该充分肯定传统教学中板书的重要作用。板书在理清讲课思路、记录重要成果、当场逐步推演、开展师生互动、进行深入剖析、补充新的例题以及课堂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都大有英雄用武之地,应该成为讲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萧允徽:实际上,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而应该追求优势互补、和谐统一。在课堂上,两者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学校,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和效果,这门课我们也是这么结合着教的。我也是拥护多媒体教学的,但教师的基本功不能丢。

        澎湃新闻:新教材在国内高校教材中,首次尝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式排版。年轻的教师能够接受吗?

        萧允徽:太需要了。他们很欢迎,这对他们有一定参考意义。最后的几本教案,我拿去同教研室的同事交流,也有其他教师采用了这一板书形式。我是没有保留的。教案可以外借传阅,拿去复印,这也是推动教学改变的一种方式。

        板式创新,论述求新、插图精美、内容更新。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这本新教材,共有分布于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区110余所高校的138位同行教师与出版社联系,将教材极其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参考。其中多数都是中、青年教师。基本上拿着教材就可以讲课了。

        澎湃新闻:2011年,一篇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杂志》上的论文——《关于讲课艺术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中,你提出讲课艺术中的一点即是提高综合素质,苦练基本功夫。你说,多才多艺与教师成材内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萧允徽:对。这是历练讲课艺术的重要条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要的口才、流利的书法、绘图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享受艺术之美,就是高超的境界了。这也是我们那批老教师所追求的。

        澎湃新闻:生活中,你也是严谨的工科性格吗?

        萧允徽:对。其实我的父亲教过语文,这对我的文学爱好和书写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我非常热爱文学,后来改学工,也非常热爱工科。人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对自己,我两方面都比较注意,所以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澎湃新闻:从教53载,你认为如何当好一名教师?

        萧允徽:好教师的标准是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严瑾治学、精益求精、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有几句话是我经常鼓励自己的:教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学问有深浅,艺术无止境。我们需要用毕生的心血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一方面我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我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我热爱教师的工作,所以要去不断探索和创新。任何一门课,都可以作为精品来建设,作为艺术来追求。

        这次拿到写教材的收入,我特别高兴,因为是劳动所得。所以我说,72行,我最爱教师这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愿意和大家共勉。

        澎湃新闻:怎么看高校学风浮躁,甚至产生学术腐败的问题?

        萧允徽:近些年来,我国科教界学风浮躁乃至学术腐败,实在令人担忧。有个别败类的丑闻,更是令人发指。败坏了圣洁学府的名声,污染了培育人才的环境,遏制了我国学术的创新,危害着民族素质的提高。为了学术的纯洁和国家的未来,必须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积极提倡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同时要建立科学、客观、鼓励创新精神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惩处力度。我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从自己做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