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吕克·贝松出新片《超体》,15年前就想拍“杀手”续集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4-10-23 10:2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曾经号称“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这次又拍了《超体》。“10部电影之后,我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当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对《这个杀手不太冷》喜爱时,原本已经起身的吕克·贝松又重新坐了下来,他表示早在15年前就想给这部电影拍续集。
导演吕克·贝松(左)和演员摩根·费里曼(右)在《超体》首映式上。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图
导演吕克·贝松(左)和演员李冰冰(右)在《超体》首映式上。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图

        曾经号称“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吕克·贝松一次次地食言,观众还是会一次次地买单。

        《超体》自北美上映以来,成为北美暑期档最卖座影片,全球票房已突破4.12亿美元。10月24日,《超体》将在国内正式上映。10月22日,导演亮相电影在北京举办的首映礼。与吕克·贝松一同亮相的还有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首映礼之前,吕克·贝松与影迷畅谈了《超体》的创作理念和自己的电影人生。当有人提问为何改变主意到如今拍到了第16部电影,吕克·贝松轻松地打趣说,“所以你千万别相信导演说的话。”

吕克·贝松版“最强大脑”

        在《超体》中,人类不再一味地与外来力量作斗争,而是走上了探索自身潜能的道路。这也是吕克·贝松自《第五元素》之后再度试水科幻题材。与《第五元素》面向未来的纯科幻想象不同,《超体》则是基于现实世界普通人和已有的科学理论猜想。吕克·贝松认为,“我把《超体》看成一个现实而非科幻的故事,希望大家看后能够有所思考。”

        片中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露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迫成为“人体快递”,胃里被黑帮植入毒药,在一次被暴打后,胃里的药物融入血液,迫使大脑得到完全开发,意外拥有了多种“超能力”,比如预见未来、用意念改变物体、瞬间消除痛感等。带着种种迷惑与疑问,露西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脑被逐步开发的奇幻旅程。

《超体》剧照。

        首映式上,吕克·贝松告诉影迷,自己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是法国一个脑神经研究协会的理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一直与研究大脑的科学家们保持联系,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功课不是很好,所以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功课。”

        首映式前的影迷见面会上,有影迷提出影片的哲学隐喻耐人寻味,吕克·贝松表示自己的确不希望拍一部让人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的电影,“今天当我们打开电视报纸,看到的总是谁和谁约会了,谁去吃了什么美食,明天天气怎么样。这些无聊又琐碎的事让我们变得低俗。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吕克·贝松又表示,“我也不愿意强迫别人思考,排除哲学的部分,你们还是得承认这部电影很好看。”

影迷现场“挑衅”获导演赞赏

        首映式之前,吕克·贝松还与影迷进行了互动交流。有影迷表示自己看完电影之后有点“失望”,影迷认为斯嘉丽·约翰逊在大脑被不断开发的过程中,一开始还有人性的部分,但之后人性柔软的部分都消失了,只剩下简单粗暴的技能升级。吕克·贝松对此并未感到不快,而是俏皮地表示:“我就喜欢你这‘挑衅’的态度,要知道我也是个影迷,我也对大部分电影感到失望。”事实上,关于斯嘉丽·约翰逊“越演越僵硬”也是此前电影在北美上映时遭受到的“吐槽”。不过吕克·贝松还是对他的“简单粗暴”做出了官方的“导演阐释”,“可能人性其实就是一个我们定义的东西,在某个阶段我们可能对某些事情比较多愁善感,比如,当你看到一只狮子在吃猎物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没有‘人性’。但露西晋级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达到更高的境界,你可能会丢失掉我们一直认为的那种人性。”

        首映礼上在来为吕克·贝松电影捧场的影迷中,出现了中国女星李冰冰。李冰冰称赞吕克·贝松是一位“思维开阔”的导演,吕克·贝松则当着媒体称赞李冰冰是他最喜欢的中国女演员,充满了“超级女英雄”的气质。

        《超体》在中国台湾取景,同时韩国男影星崔岷植在片中担纲重要的反派角色。随着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对东方元素的垂青,作为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片导演,吕克·贝松对于东方元素的选择有他的理由。“城市就像演员,所有的城市像演员名单一样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这个‘演员’的气质必须和故事要匹配。”至于演员,吕克·贝松表示,“我的演员候选名单中,有各个国家的人,当然也有中国人。但我不会因为所谓吸引某个国家的市场而去考虑加入一个地方的场景或者某个国籍的演员。”

《超体》剧照。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女超人”露西。

        

专访

 “人性”是当下阶段的人类自己定义的

        澎湃新闻:这是您亲自编剧执导的电影,那剧本的创作上有什么背景吗?有考证了怎样的科学依据吗?

        吕克·贝松:电影的灵感起源于许多年前我在一个官员的晚宴上认识了一个美女,她很漂亮,我都误以为官员办这个晚宴是为了给我引荐这个女演员让她上我的戏。而她却告诉我,她是一个研究脑神经方面的科学家。这种反差带给我的惊诧感可能是把露西定义为女性的原因之一。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大脑科学的知识,我自己回去又做了几年相关的研究。我对这个领域感兴趣,但我不想拍一个关于大脑的纪录片。

        这部电影的理论基础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旧假设,但至今并没有途径去证实。今天我们能够证实的是,只有15%神经元被开发的部分。这个故事是我虚构的,最初露西的角色设定并没有现在那么好看,是一个非常哲学式的角色,一点都不好玩,我把理论和科学的部分做了简化,让她更有故事性。

        科学的部分,我相信《相对论》,比如影片里说的,当物体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看不见了,可能就不存在了。另外,科学已经能够证明的我们的每个细胞每秒钟都散发出上千个讯息,而我们身上有上百亿个细胞。如果我们的大脑被开发到能够接收到所有的讯息,那么对物质和自身的感知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

        

        澎湃新闻:现在的超级英雄科幻大片基本是以男性为主的,但是《超体》当中的露西是从普通人变为女超人,“女性”这个性别能够比男性承载更多的是什么?

        吕克·贝松:电影里男性成为无所不能的英雄,而女性等待着男性的拯救,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我想男人们更需要去证明他们的力量,是因为女人拥有最强大的能量——孕育生命,这一点是男人做不到的,所以他们做许多事情,发动战争、获得权势,用外在的力量去获得平衡。

        而“女性”的性别特质给人以柔弱的、需要保护的传统印象,当这样的“印象载体”获得力量,人们感受到那种力量的强度在这种反差对比之下会更强。而且我向来热衷于去表现和既定印象相反的东西,如果是男性,我会更在意他们软弱的一面。

        

        澎湃新闻你曾说一开始就想把《超体》拍成一部既有动作元素又有哲学寓意的电影?能谈谈你所说的哲学寓意吗?

        吕克贝松:你可以把《超体》当作一个超级英雄片,或者把露西看作一个女英雄,但是和许多的超级电影不一样,这部电影讲的不是人要拥有、获得力量。而是对于那些超乎寻常的力量,应该让它去做什么,怎么去运用它。之前的电影中,力量只是为了一个故事服务。

        而《超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把力量和知识当作一个哲学命题去探讨。当这份知识力量超过了人类的认知,没有人知道它可以被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回到最初,生物的本能。当生命之源开启,世界上从第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时候,它做的事情就是复制它的基因,把它所获知的这个世界的信息传递下去,这是生物的本能或者万物存在的根源。而露西对她的力量做了同样的选择。

        

        澎湃新闻:同时这个电影的结构也达成了这种回到本源的轮回,从远古时代露西和猿猴的食指相接,到她无所不在?

        吕克贝松:是的,你可以不把那只猿猴当做猿猴,她是我们的曾曾曾曾曾祖母。

        

不会为了某一个国家的市场去选择场景或演员

        澎湃新闻:这次《超体》有在台湾取景,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在制作中融入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是不可或缺还是为了票房?

        吕克·贝松:城市就像演员,所有的城市像演员名单一样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必须这个“演员”的气质和故事要匹配。我15年前去过台湾,觉得那个城市色彩很漂亮,质朴和现代相融合,很像巴黎。同时,它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台北101的那座高塔让观众很容易辨认主人公处于哪个时空。由于那座建筑在城市的任何角度能够看到,观众也可以通过画面中101的比例大小判断人物处于城市的位置。

        

        澎湃新闻:演员方面呢?现在很多好莱坞电影喜欢用中国演员。

        吕克·贝松:我的演员候选名单中,有各个国家的人,当然也有中国人。按照档期和角色相符度,这次我选择了崔岷植。12年前我和李连杰合作过,今后也不排除和中国演员合作的可能性。我承认可能好莱坞近期的许多影片植入中国元素有市场的考虑,但我觉得李冰冰本身就是个好演员,变形金刚本来也就是放诸全球都会红的电影,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性。至少我不会因为所谓吸引某个国家的市场而去考虑加入一个地方的场景或者某个国籍的演员。难道我拍露西瞬时移动到金字塔的镜头都为了争取埃及电影市场吗?

        

        澎湃新闻:这次音乐也很有意思,杀人时候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歌剧。

        吕克贝松:对,这次用了莫扎特的《死亡之歌》,象征对于崔岷植这个角色死神的来临。灵感来源于见到一个女孩背上的死神纹身,联想到我喜爱的莫扎特歌剧的这出唱段,甚至又为了用那段音乐重新剪辑了镜头。我希望在天堂里见到莫扎特的时候可以给他看这段电影。

        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小故事,我在拍《碧海蓝天》的时候尝试用不同的音乐来吸引海豚,唯一让海豚聚集过来的音乐就是莫扎特。还有音乐把海豚吓得一哄而散,你知道是什么吗?是迈克尔·杰克逊的。

        

10部电影之后创作更加自由

        澎湃新闻:我知道你已经解释过很多次关于“10部电影”只是“一时之想”,但对于许多影迷来说,这还是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传说。那么在创作的心态上,10部之外的“超额”部分,你是更谨慎了,还是更自由了?

        吕克·贝松:更自由。前10部电影和后面的电影对我来说意义确实有所不同,拍前10部电影的时候,我是为了证明自己。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这让我对很多事物都表示怀疑,拍电影是我确认这个世界和确认自我的途径。我需要用一部部电影去证明各种存在,留下我的足迹。当然也包括获得金钱、声誉和地位。而我用10部电影证明了自己是谁之后,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答案很平庸,就是我喜欢,这种单纯的欢喜之心。加上10部电影之后我对金钱和荣誉没什么需求了,我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去进行创作,拍每一个我想拍的故事。

        比如说《超体》,从严格的电影框架来说,这不是一部完全符合商业片规律能让所有人喜欢、票房大卖的电影,它甚至在很多的地方让人困惑,不知道这部电影要干嘛。

        

        澎湃新闻:比如开头平行剪辑了很多无关的动物世界和科学家上课的场景吗?

        吕克·贝松:我其实想要表现的是时间。大多数时候我们关注某个个体,而当这个个体在面对一个天大的事情的同时,整个时间平行时间里面运行的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一切英雄理想在历史中斗不过是一瞬。有时候你等10分钟好像等了一年,跟姑娘约会了一个小时却好像只有几秒种。我想表现的就是这种个体感知的微妙。

        

        澎湃新闻:不同阶段的创作和着眼点有何不同?

        吕克贝松:我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对电影尤为诚实,每一个阶段的电影反映的都是我处在那个年纪时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你会不会有时候看到自己十三岁时候的照片,那个时候的着装和发型让你完全不想承认那居然是你曾经的样子。比如我现在看《地下铁》,觉得里面对于两性关系,对女性角色的描述,显然就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毛头小子自己的想象,有点蠢。

        导演一定是一个不断累积和进步的过程。不从电影的价值,从作为导演本身的工作这个角度来说,《超体》是我自认为“当导演”当得最好的一次。这其中的许多镜头,不同地方取景、拍人、拍动物、拍细胞,都不是容易完成的镜头,如果是15年前,我肯定做不到。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去意大利看到一个人在吹玻璃,我问他,你用多久学习到现在吹玻璃的技术,那个人说25年,导演也是这样,他是艺术家,同时也有技术性的成分,我现在变得更快、更高效和精准。我知道下一部我还会做得更好。

        

        澎湃新闻:今天的电影被过多的经济和技术所绑架,同时,视频和网络使进入电影的门槛也变得更低。对你来说,最初电影的意义和现在是否有所动摇?

        吕克·贝松:所有的技术不过是工具,而电影的核心永远都是说一个好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一定要有变化,因为今天的人变得更聪明,他们生活和接受信息的节奏更快,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和讯息更多,所以如果我跟你说一个30年前的笑话,用30年前的方式说已经没人会笑了,那么我可以换一种今天的语汇和语境去说,但笑话还是那个笑话。

        对我来说,这么多年,电影对我的意义从未改变。当我第一次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电影的拍摄,我回去就跟我妈妈说,妈妈我要去巴黎拍电影了。我妈说,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说不用考虑,我明天就去巴黎。她说,你明天得去学校上课。可是第二天我就自己拎着箱子去了巴黎。那一年,我17岁。

        

【彩蛋】

        采访结束后,澎湃新闻记者对吕克·贝松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喜爱,原本已经起身的吕克·贝松又重新坐了下来,“那么,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你喜欢莱昂的话,希不希望他有续集?”

        吕克·贝松表示自己早在15年前就开始想是否可以给这部电影拍摄续集,并非出于商业考量,而是当时11岁的小女孩玛蒂尔达长大之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做着什么样的事情的确是个有意思的命题。“我想了15年,可是没有找到最好的途径,又有很多人表示他们希望看到续集。我很为难,如果我拍,一定会被骂‘吃老本赚钱’,我不拍,也会有人说我害怕超越不了自己。”

        不过无论如何,得知这个想法在吕克·贝松脑海里盘算了15年后,对于喜爱这个导演和他的电影的观众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如果成年后的玛蒂尔达还是由娜塔莉·波特曼来演就更好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