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吴优专栏:体面和不体面的死亡

吴优
2014-11-22 21:42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近代西方的死刑方式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减少痛苦、增加人性化的趋势。以绞刑为例,分为勒死和缢死,勒死因为太过残忍和无法做到规范化而逐步被淘汰。缢死却在一些偶发事件的推动下,经历了不断的改良以致形成了标准化。

        早期的缢死并没有太多讲究,绳子往脖子上一套,向空中吊起来的可以,或是让犯人站在梯子、凳子等物体上,然后撤去脚下物件也行。多数死囚即刻毙命。不过,确也有少数死囚出现了挂在空中,反复挣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烈景象。缢死的人多数又会出现失禁的情况,想来的确无法直视。究其原因,绞刑通过阻断头部血液供应、窒息、脊髓损伤、刺激颈动脉感受器引起心跳骤停等多种机理,单独或者是综合的作用,来达到终结生命的目的。可是,这一进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死囚的耐受能力、颈部肌肉的强度、颈部受力的强度,甚至是绞索打结的方式和位置,从而导致了执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行刑者在多年的反复实践中发现,死囚的自由落体高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死亡的方式。曾经亲见墨尔本老监狱二楼保留完好的一座绞刑架,当地面上的活门开启后,死囚将坠向一楼,巨大的冲击力使其颈椎脱位或者骨折,伴脊髓损伤而达成速死。绞架旁破碎的颈椎骨骼标本证明了它们的主人当年曾经在此求得解脱。然而坠落的高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当死囚自重较大,绞索太长,导致颈部所受冲击力过大时,可能会出现身首异处。直到20世纪初,英国才制定了关于绞刑的执行规范,根据死囚的身高、体重套用公式可以得出合适的绞索长度,可以在减少死囚痛苦的同时,让他们获得相对体面的死亡。

        萨达姆可能是近年来依据该公式处死的人中较出名的一位。

        同样是终结生命,大屠杀的时候要讲究低成本、高效率,上述方法明显就不合用了,纳粹的毒气室、日寇的万人坑就是些明显的例子。不过比起红色高棉,他们的想象力未免还是差了一些。

        早年去柬埔寨旅游,我特意去参观了金边的大屠杀纪念馆。这里原本是所学校,赤柬时期,学校被改造成为一座集中营,原本的教室被砖块隔成一个个小间,小到无法让一人平卧,囚犯被铐在墙上而无法逃脱。每间审讯室的墙上都挂着一张受害者被各种处死的照片,他们都是当年越南军队攻入集中营时被匆匆杀害而来不及掩埋的最后之人。这里的刑具五花八门,从棍棒刀叉到手术器械,从设计精巧的断头台到普普通通的一个木盆。木盆?对,就是一个大木盆,注满水后,将囚犯倒挂在上方,努力抬头可以将口鼻露出水面,勉强呼吸,不过时间久了,自然也就力竭溺毙了。骷髅墙内那些头骨上的孔洞和裂痕提示死者生前曾经受了石块或者棍棒的暴力击打,幸存者绘制的油画描述了当年炼狱般的场景。

        纪念馆内最使我震撼的莫过于未及销毁的数千张死难者的档案照片。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不过当他们挂着编号牌留下人生中最后一幅影像时,却无一例外都有着同样空洞绝望的眼神。

        红色高棉统治时期,柬埔寨人口的非正常减少在100万到300万之间,对于一个当时仅有700多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近乎一次自我灭绝。赤柬曾自认为承担了领跑世界革命的任务,结果却是一头栽入了用百万同胞尸骨垒起的不测之渊。

        我们的导游老张,是位华侨,早年也是名赤柬战士,只是当他为着理想浴血奋战的同时,他在金边的太太以及三个儿子却仅仅因为是少数族裔(华人)而遭到了清洗,都死于棕糖树叶(形状近似棕榈树叶)割喉,这也是当时一种比较常用的屠杀方法。老张直到战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家人了。“不过,至少他们没有被送到集中营忍受折磨。”老人最后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