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为什么emo了?

2021-05-20 0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素质单男格罗斯曼 X博士

编辑:伊迪那惠 策划:网线格

2021年已经过去快一半了,剩下一半的时间大概很快也会给人带来“加速”的错觉。

如今,网上的各种热点热得快,凉得更快,几小时不刷手机就仿佛比身边人落后了一个时代。

我们的生活多样化了,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变得更千篇一律了。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要感慨一句“我emo了”。

可emo是啥?

当你向朋友询问时,他会思考片刻,并不会给你答案,而是变得更加emo了。

快乐的年轻人有着相似的快乐,emo的年轻人却似乎各有各的emo。

对于已经加入社畜行列的年轻人来说,让他们emo的可能是工作中的烦恼。

而对于尚徘徊在成人世界门口的年轻人来说,让他们emo的就是爱情的烦恼。

虽然有些emo人在“长夜痛哭”后发誓不再emo,但是当下一个夜晚来临,他们注定会再次emo发作。

每到深夜,总有一群人聚集在“网抑云阴乐”的评论区,用歌声做吊瓶,把耳机线当输液管,试图治愈自己抑郁的心灵,如果再在评论区互动一下,那大家就是得了同一种病的病友。

而当更加低龄化的人群与emo相遇,诡异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

难以确定风格的文字,加上另类的滤镜,“黑化”的小学生就是同龄人中最emo的仔。

emo这个概念火起来的时间很短,可存在的时间却很长,大致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就产生了。

它原本是朋克音乐中的一种小众流派,几经流转,竟变成了连朋克们自己可能都认不出来的新概念。

·emo原教旨主义者言必称My Chemical Romance。

虽然emo和“丧”“忧郁”“伤感”画上等号并被年轻人熟知只是近两年的事儿,但是“青春伤痛”文化却历史悠久。

如果要进行一番严肃的讨论,那“杀马特与非主流运动”绝对是中国21世纪初伤痛文化流行的起点。

单是看一下“杀马特”们的外形,你就不难发现他们与作为音乐概念的emo存在着某种“血缘”上的联系。

·Left: emo hairstyle Right: smart hairstyle

这种诞生于欧美,杂糅了日本“视觉系”元素,经由台湾,最终传至大陆并在此形成了终极本土化的“美学”风格,在十几年前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眼球。

加之韩流、台湾偶像剧在班级群内发酵,班级里迅速分割成两大激进派。

一派放着Mc Hotdog的《韩流来袭》:

奇怪!为什么韩国音乐你会买

还不是一样是那个听不懂的屎

我最近动不动就感冒流鼻涕

因为三不五时就有韩流来袭

还有一派人,他们追求“叛逆”“颓废”,希望“张扬”,把现在称为emo的情绪或是当时成为“韩流”、“非主流”的体验融入到了实践中。

确实,这种在今天看来土到掉渣的东西,在当年却是红极一时。

不仅仅是在现实中,在网络世界里你也能感受到这种潮流的惊人影响力。

玩家们将现实中对“非主流”的所有构想投射在了游戏角色装扮上。

他们可能在现实中是个朴素的校服男女,但到了网络上,打开劲舞团、冒险岛、QQ炫舞、QQ飞车等游戏,他们也可以开始小心翼翼地触碰潮流。

当年,少男少女们的初恋未必诞生在校园,因为他们很可能已经把最初的恋情献给了这款游戏里的“老公”or“老婆”。

他们充值购买19.9元的结婚戒指,发誓白头到老,但最后因为学业压力以“离婚”告终,然后换了个性签名:“你的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

现实中穿着“白面口袋”一样的化纤校服的年轻人,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做题家”与“鸡娃”,劲舞团里换换装扮,买买跑车,谈谈恋爱,大概就是他们对课本以外世界的全部幻想。

·周浩纪录片《高三》中的片段

幻想之外,还有少年们常有的“伤春悲秋”。

QQ炫舞的印象功能就是他们展示伤感的重要平台,短短一行字的设置也是一门学问。

而这种伤感之风也顺势蔓延到QQ空间中。

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里,QQ空间的“说说”与“留言板”无疑承担起了如今微博与朋友圈的全部功能。

如果再把空间的背景音乐换成一个女声轻声哼唱的《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伤感值直接拉满。

而当时大量流行的网络歌曲无疑成了整个互联网世界的忧伤背景音乐。

不管是许嵩、汪苏泷还是徐良,点开任何一个网络歌单,你都很难找到一首风格欢快的歌曲,仿佛青春之中没有快乐值得歌唱。

·也不知道有多少姐妹像这个MV里一样,手牵手,唱着令人“心碎”的歌。

除了音乐,在滤镜特效还不足以让小学生黑化的年代,年轻人还创造出了火星文来给自己的文字加上一种特殊的滤镜,给个性签名换上火星文,太潮流了。

じ☆下﹄站,偶在僞誰等待寂瘼☆じ

能看懂火星文的,就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綪大榢轉橃文傽,丶擊恠看☆

而提到文字,就很难绕开当年另一个巨大的emo制造者——“青春文学”。

·当代青春文学“教父”

2003年,那时候的小四还不是个商人,也没被骂成“荒野大剽客”。

他既没上过综艺,也还没拍出《爵迹》,即使在他作品中对成人世界最为浮夸的想象中,也看不出汤臣一品的影子。

但是从《萌芽》新概念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他,已经凭借着《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成功称霸青春文学的江湖。

“四十五角仰望天空的忧伤”如今已经成了青春期无病呻吟的代名词,但这种文风着实迷倒过无数读者。

对于“渴望命运波澜”的少年们来说,没有什么比早恋、抽烟、文身、离家出走、堕胎更颓废的青春了。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那些封面印着摩天轮的非主流日记本上摘抄过一段段让他们在深夜的被窝里痛哭流涕的青春语录。

·不要相信作家,为了押韵,他们什么都能写出来

那些年,由于移动互联网尚处于幼儿时期,年轻人的emo行为大抵也都止步于此,甚至人们的脑海中都没有emo的概念。

非主流之风也在“速生”之后迎来“速朽”,短短几年时间就沦为大众调侃与嘲讽的对象。

而emo能以正式身份成为大规模互联网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还是拜“网抑云”所赐。

·也不要相信emo人,为了emo,他们什么都能编出来

社区化的运营方式让它成了当代emo文化的培养皿。

当这个培养皿发酵出一个独特的生态王国,emo也就破圈了。

只不过这个曾经视太宰治为“精神领袖”、饶舌歌手XXXTentacion专区为“无争议首都”的新时代emo大本营也沦为被调侃的对象。

而一部分“网抑云”emo人决定跳出emo的囹圄,出门大步向左转,让更加激昂的旋律去洗刷旧日不值一提的小情小调,只不过一不小心又眼含泪光了。

其实文字也好,音乐也罢,他们都仿佛一面面旗帜,而旗帜下又总能聚集起共鸣者的大军。

70后们曾经在诗歌中感叹人性的“卑鄙”与“高尚”。

80后们也曾用校园民谣哼唱出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90后呢?也许既有青春文学,也有古早赛博空间里一串串字符引发的一声叹息。

当时间把距离拉开,你会发现当年的年轻人也挺emo的。

而前人的命运也会毫无例外地降临到00后头上,只不过是以一种谁都无法预料的形式。

·关于“emo”的网络搜索指数,数据告诉我们,00后是今天emo的主力军

未经世事的人只要开始思考人生,难免误入“生离死别”“地老天荒”的歧途,emo人只是不小心说出来了。

至于emo到底是不是青春的底色,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而上一个时代的顶级emo人,如今也悟出了“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的真谛,与同道中人匆匆告别后投身进了发财的大潮。

·CK沉珂,非主流时期领袖人物,现在做美妆过得也挺不错的

而如果真要说几代emo人之间有什么差异,那大概就是互联网把所有人的“情绪”都加速了。

虽然新一代emo人同样有着不俗的创造力,能拆解各种文化满足自己的emo表达欲,但网络留给他们的只有微博上的140个字,朋友圈里的9张图,抖音上的30秒视频。

无论多复杂的情绪,透过相似的代码,都只剩下千篇一律的“我emo了”。

百年之后,当未来的史学家回顾历史,费尽心机地分析出网络上emo的历史演变时,或许感想复杂。

设计/视觉 小李老师 Elaine

原标题:《年轻人为什么emo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