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透露安徽反腐提速:重量级官员闪电被查,审判进入快车道

聊时局/人民网安徽频道旗下微信公众号
2014-11-05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编者按】    

        中巡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已全部公布。这份“巡视清单”揭示出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林林总总,而“山头主义”“圈子文化”“能人腐败”等这些新词热词频频出现,引发不少关注。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这种“山头主义”“圈子文化”不仅涣散了组织,而且滋生了腐败,往往造成“窝案”“串案”“塌方式系统性腐败”。

        11月5日,人民网安徽频道旗下微信公众号“聊时局”发表题为《治理“塌方式”腐败或将成为安徽反腐主攻方向》的文章,解析当前腐败形式出现新的三大变化,及触目惊心的塌方式腐败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以下为全文:

        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后,安徽省反腐提速,一批重量级官员被“闪电”查处,而此前已被立案调查的官员也开始进入起诉、审判的快车道。

        从目前公布的多起案件来看,一些地方和单位“塌方式”腐败触目惊心,案件涉及的官员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案值之大均超出常人想象!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整个班子、整个单位、甚至一个地方的整个官场均涉贪腐。权力之间的勾兑和联手让腐败分子达成利益攻守联盟,给反腐带来巨大阻力。

        个别单位和地方政治生态破环严重,已引起纪检监察部门和舆论的警惕!聊时局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治理塌方式腐败将成为中央和安徽反腐的主攻方向。

当前腐败形式出现新的三大变化

        近期,安徽贪腐官员的纷纷落马,也警示当前腐败形式已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一些地区、行业出现了塌方式腐败。占据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腐败分子结成利益攻守同盟,对反腐败调查、办案形成干扰甚至对抗,使得一些案件难以深入查办。

        11月4日,安徽省国土厅原巡视员杨先静因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据检察院起诉的案情显示,杨先静与此前被查处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原国土厅厅长陈良纲、六安市原副市长权俊良均与天津人吉立昌所办的霍邱县大昌矿业有关,是一起典型的受贿窝案。

        10月29日,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台长张苏洲涉嫌严重违纪,被安徽省纪委宣布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广告中心主任据称已被调查。10月31日,安徽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逮捕安徽省广播电视台办公室原副主任程朝阳(副处级)。上述三人被查,之间是否有联系,相信随着案件的查处,谜底很快就会揭开。

        此外,10月份,被立案调查的腐败窝案还有淮南市交通局窝案,蚌埠市住建委窝案,以及宣城市国税局窝案等。

        盘点今年以来最严重的窝案,聊时局认为,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和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窝案最为严重,也最为典型。

        在毋保良一案中,其收受贿赂案涉及66名行贿者,几乎覆盖了萧县所有的乡镇和县直机关,还包括萧县四大领导班子的成员。

        晏金星贪腐一案中,泗县先后有40多名干部被免职,其中大部分是乡镇一把手和县直单位一把手。晏金星在位10年来,泗县的官场生态已破坏不堪。

        第二大变化则是,官员贪腐的形式、手段越来越隐蔽,从赤裸裸的金钱输送到赠送字画玉石的所谓“雅贿”,再到点对点递送的购物卡、电子礼品券等,腐败利益输送越来越不易察觉,传统侦查手段显得力不从心。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未经组织审批许可,给自己任命成省珠宝协会的名誉会长。说自己喜欢玉,就跟别人以交流玉为名,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所谓的“雅贿”。最后中纪委查实,倪发科共收受吉立昌等人1200万元的玉石。

        今年7月底,媒体曝光“安徽两副厅级官员家中被盗”,价值200多万元的购物卡、纪念币、玉器、手表等物品被一名女贼以曝光的形式供出,令人瞠目结舌!反腐竟以这种形式出现,引人深思!

        第三大变化是,反贪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手不足等现实制约,反贪力量分散,难以适应查办大案要案的需要。

        随着反腐力度的空前加大,“老虎”、“苍蝇”均浮出水面,大面积、“塌方式”腐败令纪检监察部门顿感捉襟见肘,无力感、疲惫感与日增加。

 “一把手”监管缺失导致塌方式腐败

        纵观安徽今年以来查处的多起“塌方式”腐败窝案,均与“一把手”有关。“一把手”已成为整个窝案反腐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单位和地方“一把手”因具有组织、人事、财务等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几乎能掌控所有的权力寻租资源。“一把手”一旦想腐败,就会拉拢或腐蚀一批人,从而形成强大的腐败利益链条。

        安徽淮南交通系统腐败窝案就是如此。淮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处长葛怀虎(副处)、运政服务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王常霞,办公室主任朱华等6名处室负责人利用手中掌管的道路运输监管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权利大肆敛财。四年间,仅通过“捆绑收费”,就获取服务费300余万元。

        与个人腐败相比,塌方式腐败具有更大的危害,会造成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合法性危机,并产生一种清廉者无法生存的官场文化,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进一步集中力量,重拳出击,破解腐败利益同盟的痼疾。

遏制“塌方式”腐败应编织“反腐天网”

        对于地方出现的“塌方式”腐败,中央已高度重视。

        10月25日召开的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当前腐败的蔓延势头。称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对病树要治,对烂树要拔除。言语间痛心疾首。

        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工作,聊时局认为,除化解“一把手”权力、公布权力负面清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家机构职能、权限、人员的顶层优化调整,有效借助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社会力量,从而编织起疏而不漏的“反腐天网”。通过加强外界监督,让领导干部从当前的不敢腐到今后的不想腐,不愿腐转变。

        聊时局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安徽已开始着手从制度层面打击和预防“塌方式”腐败现象。

        今年7月,安徽省纪委机关、省监察厅完成第二轮内设机构调整,纪检监察室由4个增至7个,共有12个部门从事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干部109人,占机关编制总数的60%,一线办案人员得到显著增强。

        10月27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各级要严格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10月31日,安徽省全面公布了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经过依法确权、确责,原5405项省级政府权力事项减少到1712项,保留的行政权力依法依规确定责任事项1.2万余条。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同步建立,在全国首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