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两个光脚丹麦舞者,几乎静默的表演,但孩子们笑翻了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邢春燕
2014-11-06 15:4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弟弟,演出好看吗?”

        “好看。学校来了2个搞笑的,我和同学们都笑死了。”3岁的小男孩卡卡说道。

        11月4日,上海市市立幼儿园6个班120多名小朋友在学校大礼堂度过了奇妙的三十分钟。来自丹麦的儿童剧《一个短短的长》——几何形状的奇妙“花样”用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的表演,向孩子们展示了几何图形的组合和变化。

        “线条,立方体,圆圈。我的世界充满了几何的形状。我们自己又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一个短短的长》是一出针对1.5岁-4岁的儿童戏剧,受到俄罗斯抽象艺术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及其生动表现力的启发,让观众从看起来抽象的元素中创造可识别的形式,既可以借用客观物体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甄别世界上的各种“花样”。

        两名身着黑衣赤脚的丹麦舞者、一块画有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幕板、几个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几何体,构成了所有的道具和布景。舞者时而将身体隐藏在黄色球内,露出双腿赤脚从幕后向孩子们走来;时而将正方体、棱锥套在头顶,用身体表演各种奇妙的几何动作,一会儿又将弯曲的充气柱摆在肩膀上,模仿翅膀飞翔的样子,还用正方体、棱锥和圆球搭建成人的样子,逗得孩子们咯咯笑不停。演出中,舞者们用蹩脚的中文问道:“线条能想到什么?正方形能想到什么?”并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进行下一步的表演创作。

        “娃娃们好有眼福”“表演很精彩,互动很有趣”“非常有意义的演出,让小朋友们在观看舞蹈表演的同时又学到关于形状长短的认识。”观演后,不少家长在学校互动社区app“市立家园”上回复说,孩子回家后分享了快乐,直接笑翻了。

        
        整场演出除了必要的互动环节外,两名演员全程静默,通过肢体语言完成表演。“不需要语言就能阐释意义,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幼儿园托一班的可可老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形象力,远比纸上谈兵的灌输方式更有意义,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受几何形状的意义。”

        “道具虽然很简单,但是用法灵活,表演中通过各种表演形式结合这些形状,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陪同观看的蒋老师也表示,看完之后她也很受启发,如何给孩子的思维留白,给孩子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戏剧教育会融汇到以后对孩子的教学和互动中。

        据悉,此次演出属于上海市民文化节戏剧进社区活动,“我们知道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力争,给孩子更多的视野,更多的机会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市立幼儿园园长赖丽芳说。当天她也一同观演,现场效果之好让她很惊讶,“国内儿童剧主要改编故事,有一个大概情节,这次丹麦儿童剧在戏剧编排上很不同,没有情节,也没有很深的道理,但是却给人优美的感觉,将几何图形演绎表达出来,使人受到感染,这个很不容易。演出期间,没有孩子开小差,都是目不转睛,完全被吸引进去了。”

        
        丹麦的儿童戏剧一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了解,丹麦儿童戏剧可以在任何地方为孩子表演,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或是社区中心等,随时随地发生,这种带着“赤足”的戏剧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角落,人们称之为“亲密剧场或眼前剧场”。

        一年一度的丹麦儿童戏剧节创办于1969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儿童戏剧节之一,至今已连续走过45年。戏剧节由丹麦戏剧中心和世界青少年儿童剧院联合会联合主办,丹麦文化部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戏剧节宗旨之一是保证社区的每一位儿童都有机会观看到至少一场演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儿童。奥胡斯大学文化政治研究中心教授Langsted认为,“戏剧节为儿童提供了互相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同时也为研究和解决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论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欧洲戏剧水平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戏剧教育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戏剧是综合的艺术,能开启孩子的空间、音乐、颜色、形状、语言等多门类教育。丹麦每年有儿童戏剧节,很多一流演员都演儿童剧。”在“市立家园”互动区,一位孩子家长如是说。

        “丹麦人口不足600万,却有200多家剧团,丹麦儿童戏剧节的模式很值得国内借鉴。”小不点·大视界项目负责人“小布点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去年成立的民间组织专注引进国外儿童剧,由一帮妈妈们发起,致力于推广优秀的儿童戏剧,目前已引进英国《小小云先生》、澳大利亚《魔毯》和丹麦《天空之歌》三部剧,并计划11月开始在上海等地展开演出。

        陈女士长期在国内外戏剧节奔走,她说:“丹麦儿童戏剧只有周末对公众开放,周一到周五的场次全部针对在校学生。戏剧不复杂,道具很简单,巡演的灵活性强。丹麦儿童戏剧节与教育界和文化界的联系机制非常强,它同时也是一个剧目交易会,戏剧新品的发布就在这个节上,届时丹麦各个城市的老师会去挑节目,次年这些节目就到学校演。这样的机制我们可以学习。”

        据赖园长介绍,市立幼儿园也有长期合作的艺术团体,在重大节日时,会安排他们进校园给孩子演出新戏,如《泡泡娃娃》《白雪公主》等儿童剧。在每个班的区角活动上,也会不时地安排孩子们体验戏剧,“他们会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有民族服装,也有爸爸妈妈的衣服,带上花环,根据故事的情节配合着演一段。”赖园长同时表示,戏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熏陶和培养很重要,“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宣传的是真善美,用很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这些演出都是生活的浓缩,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各方面的东西。”

        市民文化节此前还配送过《小鸽赛赛》《悟空降妖记》等剧目到社区,这周末会有针对儿童观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进社区。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告诉记者,这次引进丹麦等国外戏剧,主要是想借鉴国外在艺术教育方面比较好的做法,以后集聚上海各方的戏剧资源,打造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看的戏剧。对于戏剧教育,她表示艺术教育是一个从零岁开始的工程,而不是到了人生某个阶段才有的过程,“丹麦还有专门针对一两岁孩子看的戏剧,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带给孩子快乐和认识。给孩子看的东西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生动活泼的,我们应该用戏剧的方式教孩子认知世界。”

        
        据记载,对儿童戏剧的重视起源于前苏联。1918年苏联成立了由国家栽培的儿童剧团,乌克兰在1927年也成立了基辅市国家偶剧团。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对于中国的儿童戏剧现状,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欧阳逸冰认为,儿童戏剧的观念必须更新,“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并不是让创作人员把自己的认识水平降到孩子的水平。追逐当代孩子的思维动向及热点,关注他们审美趋向的变化,而不是以想当然去塑造形象,去定制教育功能。欧阳逸冰借用安徒生“我写童话时,时刻想到孩子们身旁还站着他们的母亲”的话,说明儿童戏剧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生产过程是不能简化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检验”,就要走到孩子们中间,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的困惑迷惘。

        “小布点妈妈”陈女士则认为,戏剧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艺术家,而是增加孩子对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自信心和创造力。儿童戏剧创作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和认识,“我选片的原则首先是让孩子动心,同时还要让大人动情。应该要把孩子融入戏中,有互动有反馈,让孩子成为戏的一部分。”她表示,市民文化节配送戏剧进社区是非常好的举措,应该鼓励更多的民间组织加入戏剧教育中,与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合作,让戏剧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