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罂粟壳藏身中药材集散地,打着卖药的旗号卖“毒”

2021-05-21 0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于平

2021年3月底至5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赴多地调查发现,多个国内的主要中药材集散地存在罂粟壳地下交易,多个药材商称他们长期以每斤500至700元不等的价格向从事火锅、卤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摊贩或门店供货。一些专门配制含有罂粟粉的干货香料的卖家,在网上出售各类“秘制”烧烤料、龙虾料、卤味料、麻辣烫料等等。

药材店老板用快递邮寄罂粟壳。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罂粟壳为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内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生物碱类物质,长期食用容易成瘾,而且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早在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就要求禁用罂粟壳。这些年来,各地执法部门也在对罂粟壳非法交易展开打击,一些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罂粟壳的商家受到法律追究,有些人甚至被判刑。

然而,从记者最新的调查看,罂粟壳地下交易依然猖獗,线下穿着中药的外衣,线上更是明目张胆,而最终的流向都是普通民众经常光顾的餐饮小吃。有的黑心商人甚至直接出售“没刮过浆”的罂粟果,所谓“刮浆”,指罂粟果成熟后割乳浆提取鸦片,使用这种罂粟果的危害更大,几乎就是在变相投毒。这种“新型毒品”传播渠道若不掐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罂粟壳地下交易为何难以禁绝,这其中当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参与地下交易的商贩,大多警觉性很强,使用各种反侦察手段。比如想参与这种交易,必须熟人带路,否则卖家不会承认有货;有的卖家把罂粟壳和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混搭磨成粉发货;卖家买家的微信聊天记录都及时删除,有的卖家采取“闪照”的形式,发送罂粟壳照片,然后快速撤回消息,等等。这些手段,都给查处罂粟壳交易,带来不少困难。

QQ上的卖家均用“闪照”的形式展示罂粟壳照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要打击这些地下交易,也并非没有办法可循。罂粟壳地下交易链条中,上游原料供货比较分散,有的供货商还在国外,所以查处会比较难。但在中下游,即销售和使用环节,还是比较集中,查处起来要相对容易。

比如,根据报道,一些中药材集散地是罂粟壳交易的重灾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罂粟的药用特点,割浆之后的罂粟壳可以作为中药入药,这给了一些不法中药商做非法生意的机会。一位中药商就告诉记者:虽然交易罂粟壳违法,但他可以药材商的名义合法进货,主要是买家这边要保证不出问题。这种通过合法进货,进行非法交易,暴露出中药材交易可追溯管理的不足。

毫无疑问,对于这类罂粟壳违禁品的监管理应从严,为防止罂粟壳从中药材领域,渗透到餐饮,无论罂粟壳进货渠道还是销售流向都应该有据可查,并确保对得上账。对此,不妨借鉴西药康泰克的监管经验,强化实名登记措施。供货方和购买方,都必须是有资质的企业。销售记录要保持商品流、资金流、票据流一致,使用记录也要有可查的台账,从而建立起一个中药材销售流通的闭环。

其实,中药材贸易中,类似罂粟壳等违禁品的扩散流出,早就是个老大难问题了,老大难问题始终悬而不决,暴露出监管的滞后和粗疏。罂粟壳从药用走向食用,这是食品安全的一个巨大隐患。仅仅把打击聚焦那些餐饮企业和经营者,是远远不够的。追溯问题的源头,严厉监管和规范中药材贸易,终结行业的种种乱象,这才是对罂粟壳地下交易的釜底抽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