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术圈 | 海峡两岸的欧盟研究有何差异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4-11-24 18:35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欧洲研究学者伍贻康说,欧债危机暴露出对欧洲一体化的体制问题。 东方IC 资料

        中国大陆学者欧盟研究始于欧洲经济一体化,如今欧盟尚未完全从欧债危机走出,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有所衰落,成员国影响力上升,在中国大陆,在欧盟制度研究的同时,相较以前,近来研究重心又更多转向成员国层面。海峡对岸的台湾,对欧盟的研究是什么情况?

        11月3-4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欧盟研究论坛”在上海举行。该论坛始于2011年,由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台湾大学倡议发起,轮流在台湾和内地举行。

        中国大陆方面共有23家机构参与了此次论坛,几乎囊括了在欧盟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重镇,如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欧盟命名的大陆三大优秀让·莫内欧洲研究中心如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等。台湾方面,则有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正大学等十五名高校和台湾欧美研究所的学者参加。

        复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相比较而言,台湾的欧盟研究比较注重相对微观、具体的事件、政策等,较细致、重引证。研究人员大多在高校,智库里也有,比如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台湾研究欧盟的学者的特点:大多都在欧洲留学拿到学位,偏政治、法律,经济有,但不太多。大陆的欧研学者人数相对多,领域广,宏观分析较强。总体来看实力不俗。”丁纯说。

        从论坛讨论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两岸欧研学者的上述差异。尽管两岸学者都注意到,欧债危机之后的经济萧条,使欧盟内部政治力量的分布结构出现变化,乌克兰紧张形势使欧盟的周边环境恶化,内外的一系列变局使欧盟的决策走向和欧洲一体化的演进出现了新情况,不过,大陆学者对北欧和中东欧等欧盟内部的次区域问题做了较多探讨,而台湾学者则对东亚地区各国对欧盟的看法和政策作出了有趣的比较。

大陆学者谈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是一次综合性的、结构性的危机。暴露了欧洲在结构、体制和政策制定方面,包括欧元政策制定和财政、货币脱节的问题上的缺陷,以及严重的不平衡。” 欧洲研究的泰斗,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伍贻康说。

        丁纯认为,欧债危机以及目前的通缩现状很大程度上跟欧洲公共债务的超标有关。“我们知道,欧盟规定公共债务的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讲,由于紧缩政策,财政赤字明显在减少,总债务的上升速度也在减缓,但是机制性的问题明显,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成员国,包括德国为首的所谓强势国家,希望能够遵守财政纪律,另外一方面就是,如果强制执行这样德法的政策,一些弱势国家仍然走不出危机,会继续出现通缩状况,这是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欧债危机爆发的几年来,经货联盟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立危机管理机制、货币联盟更强化经济协调、建立银行业联盟等等。

        如何从危机管理的方式,转变成一种促进欧洲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式?

        中国社科院欧洲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新认为,从目前整体的态势来看,经货联盟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还是比较有限。

        “目前阶段来说,财政刺激仍不是一个选项,赤字虽然在削减。目前,欧盟能做的依然是结构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现实情况是,各个国家的进展不一,受到危机冲击而受到救助的国家调整得较快,那些没有接受救助的国家,比如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则会较为缓慢。各国也处于一种讨价还价的状态。”

        伍贻康说,欧债危机暴露出对欧洲一体化的体制问题,欧盟东扩可能速度快了一点,造成了不平衡;各成员国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德法作为欧洲一体化50多年来的核心与轴心,现在是有史以来最松动的一个时期,甚至于配合最不协调的一个阶段。        

台湾学者谈亚洲国家的欧盟政策

        欧盟在东亚问题上,一直在寻求中立,事实上,欧盟内部正在积极探讨怎么样更多参与亚洲的安全事务。

        那么,亚洲各国对欧盟的“对亚政策”如何回应?亚洲国家对欧盟政策的不同回应又反映出亚洲国家间的何种关系走向?

        台湾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宏达分享了一本由他主编的《亚洲国家的欧盟政策》。他告诉澎湃新闻,“大部分在亚洲研究欧洲的学者,谈及欧洲对亚洲政策比较多,比如说欧盟对日政策、对华政策等等。反过来看,亚洲各国的政府基本上都没有正式的白皮书,就以最重要的中国来讲,也只发布过两次对欧政策白皮书,一次是在2005年,另一次是2014年。从这点来看,相对欧洲来说,亚洲人是比较被动的。”

        在编辑《亚洲国家的欧盟政策》一书过程中,苏宏达发现一些有趣的情况:

        书中的论文都产生一个现象:从日本到印度,所有研究者都发现,这些国家都在抱怨欧盟的亚洲政策其实就是欧盟的中国政策,也就是整个欧盟对亚政策,中国所占比例几乎是80%。日本、印度、印尼都觉得,欧盟太过于重视中国。研究发现,无论是亚洲各国的政策领袖还是一般民众,都希望欧盟能留在亚洲,同时各国对欧盟都不甚满意,希望欧盟能做得更多。

        另外一个现象是,除韩国之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对于欧盟在亚洲的政策都是失望的。比如说,印度政府一直希望欧盟把巴基斯坦列入失败国家,但欧盟并没有将其列入。

        至于韩国为何没有产生失望的情绪,苏宏达援引韩国大学研究学者的分析称,欧盟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区协议,因此韩国觉得自己已是欧盟在亚洲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另一方面,日本、东盟和印度都跟中国有一种竞合关系,好像欧盟对中国多重视一些,就是对他们的损失。可是韩国没有这一情绪,可以说,韩国接受了中国是亚洲地区的区域大国地位,而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对韩国来说也并不是坏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