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答澎友|你知道彗星探测器为什么叫“菲莱” ?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实习生 傅晨琦
2014-11-14 22:2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1月12日下午,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太空探测船“罗塞塔”号携带的探测器“菲莱”号成功着陆彗星67P。 东方IC 图

        随着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罗塞塔”飞船成功将着陆探测器“菲莱”(Philae)送上彗星67P,“帅小伙”罗塞塔对“神秘美人”彗星67P的十年“求爱”之旅也华丽完成。

        “菲莱”作为罗塞塔的小信使,吸引了人们最多的目光,中国网友们亲切地称它为“韭菜”。

        网络上写满了“韭菜,再见啦”之类的道别语,其实真的再也见不到了。很多网友表示,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着陆器的真名就是“韭菜”。

        为什么着陆器的名字会被中国网友误称为“韭菜”?除了网络恶搞和娱乐外,确实这两个词在视觉上太相近。

        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的美国外教Linda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Philae”在英语中并不是作为人名,而是作为地名使用的,“菲莱岛”是埃及北部的一个岛屿。在中英文翻译中,关于海洋岛屿名称翻译早已形成约定俗成的规范,有自己固定的翻译标准,所以不能随意将“菲莱”翻译成“飞来”,只能冒着让大家误以为是“韭菜”的风险了。

        “菲莱”大小如同一个洗衣机,重约100公斤。研究人员之所以给“罗塞塔”飞船的重要搭档取这个名字,缘于人们对埃及历史的认识。

        据新华社报道,“菲莱”是埃及尼罗河中一座小岛的名字,在这里,人们发现了一块方尖碑,碑文协助解读了“罗塞塔”石碑的碑文。因此,科学家于1822年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打开了通向古埃及历史文明的大门。

        欧洲航天局官方网页的资料显示,1799年,法国士兵在埃及一个名为拉希德(罗塞塔)的村庄准备拆一堵墙时,发现了一块独一无二的石块,这就是“罗塞塔”石碑。玄武岩做成的石板上刻着的铭文包括象形文字、古埃及书面语言和希腊的书面语言。1801年,法国投降后,这块重达762千克的石块被移交给英国,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 图片来自欧洲航天局

        通过比较石块上的铭文,历史学家开始破译这块神秘的雕刻。大部分的开创性工作是由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和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由于他们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学者们终于能拼凑一个失散多年的历史文化。

        就像罗塞塔石碑提供了一个古老文明的关键,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飞船将揭秘太阳系结构中最古老的“石块”——彗星。罗塞塔飞船让托马斯•杨和商博良的继任者,有机会探索46亿年前,那个只有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巨大“星体”群,却没有一个行星的世界。

        欧洲航天局希望彗星着陆探测器“菲莱”也能在彗星探测中起到关键作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