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韩国学界为何对中国周边外交抱有疑虑?

张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2015-01-05 06:4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中韩两国以2013年和2014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为重要契机,两国友好关系和合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和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构想,在韩国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反响。

        韩国学界关于中国周边外交转型问题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派别,即主张中国周边外交还是着眼于建设稳定周边环境的“韬光养晦”派,主张中国周边外交开始走向主动进取的“有所作为”派和主张中国周边外交走向强势和不确定的“攻势外交”派。三派学者中,目前以“有所作为”派的观点居于主流地位。

        首先,这是由于“有所作为”派多持积极的观点,更吻合朴槿惠上台以来韩国政府的官方态度,就 2013、2014年韩国外交白皮书关于中国部分的叙述来看,“有所作为”派的观点受到了更多的采纳。

        其次,“韬光养晦”派虽然认为中国目前的周边外交仍以坚持过去的政策为主,但他们同时也指出中国周边外交已经出现走向主动的苗头,未来存在着彻底转型的可能;而“攻势外交”派也更希望未来中国能做真正“亲诚惠容”的大国,而不是走向他们所认为的“国强必霸”之路。最后,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不同,近些年来韩国并没有与中国长期纠缠于领土争端问题,而且朴槿惠上台后中韩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两国首脑实现互访,中韩 FTA 的实质性谈判也已完成。因此“有所作为”比起“韬光养晦”和“攻势外交”更吻合当下韩国社会对中国外交的主流认知。

        韩国学者对十八大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和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在这两年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虽然韩国学者的一些观点存在偏激或是以偏概全的问题,但是也为中国下一步周边外交工作的展开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借鉴的观点。笔者认为韩国学者的观点对未来我国周边外交主要有以下三大启示。

        第一,贯彻落实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并以政策、制度乃至于法律的手段保证它们得以彻底实施。

        笔者通过接触一些韩国学者,无论是“有所作为”派还是“攻势外交”派,他们基本上对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字箴言”、“一带一路”等新理念持比较积极的评价,并认为中国未来周边外交的关键就在于真正落实这些构想。当下韩国学者们之所以对中国周边外交持不同意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他们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外交宣示和外交实践存在一定的出入,对中国是否在未来真正能做到“亲诚惠容”心存疑虑。

        因此,在未来的外交工作中,我们应尽快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中的新理念提升为党和国家的正式政策,并以制度、法律等多种手段加以落实和保障。例如2014年10月亚投行的成立,11月北京APEC会议上成立的 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倡导并成功推动APEC成员在《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上达成共识,都可以说是中国落实“亲诚惠容”的重要标志,它们证明了中国希望使自身的发展惠及周边邻国的承诺并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言出必践、具体有形。未来加快“一带一路”的具体建设、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争议管控的有效机制等措施都将是中国向周边国家证明中国贯彻“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的诚意。

        第二,寻找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与周边国家战略的衔接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赢,并主动搭建这种对话与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对许多周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机遇。韩国学者,特别是“有所作为”派,特别强调与中国在亚洲地区展开各种合作。现在,韩国的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借助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借道中国将中亚能源管道铺设至韩国,并将中俄高铁的东端与朝鲜半岛连接等设想,从而实现从李明博政府“新亚洲构想”以来,韩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雄心壮志。

        当然,目前这些设想如要得以实现,不仅要妥善处理中韩两国在共同合作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也涉及韩国与沿线各国的投资与谈判问题,其过程并不简单。但是,如果中国能够适当考虑这些构想的结合,与周边国家共商欧亚大陆开发之大计,努力寻找能够联结各国国家战略的节点,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中的纽带作用,提升国际形象。而这种亚洲国家间国家战略合作的平台,既可以在既有的APEC、东盟+X、博鳌亚洲论坛、亚信峰会等国际平台基础上搭建,也可以“另起炉灶”,例如通过 2015 年主办的“亚欧互联互通对话会”,与有意愿的周边国家搭建一个新的战略合作对话合作平台。

        第三,实现周边外交“亲诚惠容”和维护核心利益的有机联结,在建设和平稳定的周边基础上使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受侵害。

        如何处理“亲诚惠容”与保卫核心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未来首先要明确中国对某些周边国家挑衅中国核心利益行为的反制,不属于“亲诚惠容”外交的范畴。

        其次,与周边国家在局部问题上的矛盾不能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区域经济、战略等大问题上展开互联互通。例如,越南和菲律宾虽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矛盾,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参与亚投行。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并不会成为“一带一路”对印度开放的阻碍。

        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核心利益得以维护的重要基础,通过“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政策进一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的环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将使中国的核心利益得到更有效的维护。同时,“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所强调的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结成密不可分的经济网络,而高度紧密的经济联系,既可以为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提供积极的条件,也可以使个别国家企图挑衅中国核心利益时会有更多经济上的顾忌。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发表时未经作者审阅,有删节。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