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文学艺术最高奖项12年后再评,24位文化名人获奖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4-12-10 14:2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现场

        经过近两个月认真细致的评选工作,备受瞩目的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于12月10日正式揭晓,共评选出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五个领域的“终身成就奖”12人,“杰出贡献奖”12人,并产生“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入围名单。

        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是方增先、吕其明、陈佩秋、尚长荣、贺友直、草婴、徐中玉、徐玉兰、钱谷融、秦怡、舒巧、焦晃(按姓氏笔画排序)。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是,于本正、王安忆、陈少云、陆谷孙、李莉、周慧珺、施大畏、赵丽宏、奚美娟、黄蜀芹、蔡正仁、廖昌永(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增先

吕其明

陈佩秋

尚长荣

贺友直

草婴

徐中玉

徐玉兰

钱谷融

秦怡

舒巧

焦晃

        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于10月15日正式启动,在申报阶段,采取组织推荐、个人推荐、本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共有458人通过审查参评,其中申报“终身成就奖”78人,申报“杰出贡献奖”226人,申报“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154人。

        在评审阶段,邀请文艺专家、媒体代表以及艺术管理者组成评委会,其中专家评委占总评委人数的一半以上,确保了此次评选的专业性、权威性。在两轮投票过程中,“终身成就奖”与“杰出贡献奖”不搞门类和专业间的平衡,只评选最巅峰的艺术家,“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则立足培养、着眼未来,挑选具有出色文艺才能和较大潜力的年轻文艺家,兼顾各个艺术门类,体现了上海文艺后备力量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时隔12年重启“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是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率先进行城市文艺“荣典制度”的一次积极探索,以此助推上海文化的发展。此次评选工作始终坚持“德艺双馨”的指导思想,致力于评选出品德高尚、艺术成就杰出的文艺家,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又在文艺领域取得杰出成绩,为上海乃至全国文艺发展做出贡献。组委会希望,此次评选活动树起的标杆,能极大地引领和激励上海广大文艺工作者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上海文学艺术奖”作为上海文学艺术的最高奖项,已在上海乃至全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上海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细化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放大上海文艺家的集群效应,建立名家大师勇攀高峰、青年人才不断涌现的文艺人才长效机制。

        12月17日晚,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评委访谈】

郦国义(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这一次上海文学艺术奖是有非常明确的宗旨和追求的。那就是文艺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尊重人才。

        尤其巧合的是,我们正在举行这个工作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他在会上说,我们现在的文艺“有高原但是缺高峰”,也说到了缺少特别优秀的人才。而我们这次评奖的目的,其实就是“扩大高原,造就高峰”。

        这次大奖的重新恢复评选,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当下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文艺人才,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对出人才抱着极大期盼,对建设文艺强国抱有极大的期望,而且又把文艺工作放到了全党重要工作的地位来抓,这也使得我们评奖的方向和宗旨更加明确。

        对于这次评奖的过程,我有一个特别深切的感受,就是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在评委会里,既有权威的专家和媒体参与,也有一些文化管理者,整个评审过程中,针对每个参评文艺家,对评委都是一个一个征询意见,对人才的尊重是非常明显的。而最后的获奖名单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对这么多获奖人士而言,也是名至实归。

毛时安(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之所以设立“上海文学艺术奖”,是因为上海特别需要一个高规格的文艺奖项,来表达对我们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甚至于整个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的文艺家的尊重和褒奖。这就好像法国有法兰西院士奖一样。“上海文学艺术奖”并不是一般的奖,而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这个奖应该对整个文艺界有一种启示性和标杆性的作用,并且能鼓舞获奖者向着更高的艺术高峰攀登。

        我曾经在上海政协多次呼吁恢复这样一个奖项。我本人参加了全部6届的评审,这一次既参加了初评,也参加了终评,基本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奖曾经表彰过为中国、为上海作出杰出贡献的众多文学艺术家,包括巴金、柯灵、贺绿汀、王元化、施蜇存、谢晋、程十发、朱屺瞻、周小燕等等,而今天,我们其实依然有代表自己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我们的文学艺术需要真正的巨匠,对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民族,甚至对处在21世纪的茫然中的人类给予精神引领。莫言曾经说过,“文学是无用之用”。这句话其实是老子说的,意思是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实际上往往是最有用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对文学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并不是很清楚。但现在我们应该清楚,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是引领人的精神、人格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现在不仅有GDP,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在影响世界,我们要用我们民族的价值、我们的文化艺术去感染世界,这个任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重新恢复这个奖是有战略眼光的。

        这次所有获奖的文艺家,我觉得不仅是因为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也因为他们都有一种人格的修炼。

        比如我的恩师徐中玉,今年正好100岁,他100年来始终没有改变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热爱。80年来著作等身,甚至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在去当图书馆资料员的时候,都整理了几千万字的学术卡片,最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研究资料丛编》,这套书前前后后花了30年。我记得我每次去徐老师家,他永远都在读书剪报,桌上永远都放着一把剪子,永远没有忘记对这个国家和对学术的关心。即使是今年过年我去看他,100岁的高龄,他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他身上就是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度。还有秦怡老师,一辈子遇到了这么多艰难困苦,但是始终保持着中国女性最美好的风范。

        我想这一次的评选,对上海文艺界也有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从可以看到,我们上海文艺界依然还是非常有实力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