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旧金山环保署专家:中国草场全部使用堆肥可中和碳排放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周辰
2014-12-10 16:08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4年9月12日,台湾,经高温、高压蒸煮后的有机堆肥沥干后置放在翻堆区等待发酵腐熟。 东方IC 图

        在中国北京,大部分垃圾的处理方式仍是焚烧和填埋,而在美国旧金山,厨余和园林废弃物并不会被填埋,而是被加工为堆肥。        

        12月8日,旧金山市环保署零废弃管理官员和低碳发展项目顾问来到北京,与北京市垃圾主管部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官员、北京市分类回收从业者一起交流两城市的垃圾管理经验。        

        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堆肥促进植物生长并帮助植物固碳的效果显著。旧金山市环保署低碳发展计划顾问凯拉.罗丝(Calla Rose)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据估算,如果中国的草场全部使用堆肥,完全可以中和中国目前的碳排放。        

        旧金山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当地,垃圾桶分为三种颜色,蓝色的用来装可回收物,比如玻璃、纸、铝等;绿色的用来装厨余、树枝树叶等可堆肥物;黑色垃圾桶的则用来存放不可回收不可堆肥的垃圾。        

        目前旧金山垃圾的填埋分流率为72%。35万户居民和9万家企业都基本实现了守法的垃圾分类。        

        据旧金山市环保署零废弃管理官员约翰.梅西(John Macy)介绍, 2002年,旧金山城市监督委员会和市长通过了一项决议,计划到2010年,垃圾从填埋分流出去的比率达到75%,到2020年彻底实现零废弃。        

        所谓的零废弃,就是实现垃圾零填埋、零焚烧,促进最佳的资源利用,同时提升垃圾生产者的责任。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卫潘明说,北京也正向零废弃的目标奋斗。        

        目前,北京市一天大概有18400吨的生活垃圾。其中厨余垃圾产出量占50%左右。 “如果能把这部分用于堆肥是非常好的思路,因此在德国专家帮助下,北京市开始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卫潘明说。        

        他介绍称,在北京,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也是不同的垃圾用3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但是 “旧金山有回收利用场,北京没有。”北京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拣出来,然后运到其他地方去进行处理。        

        卫潘明表示,北京市是中国最重视堆肥的城市,堆肥能力也是全国最大。目前北京各大堆肥厂每天能处理的垃圾能够达到3600吨。但跟旧金山比,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源头分出来的特别好的原料非常少。”卫潘明表示,每天分出来的原料大概只有500吨左右。        

        垃圾处理厂不得不运行,于是德国专家设计,在垃圾分类没有做到位情况下,用垃圾筛分的方法机械筛分出有机物,但是再好的机械也无法与源头分离相比,产出肥料的品质和产出率远远低于旧金山的水平。        

        卫潘明称,北京将来的奋斗目标是可降解垃圾一定要物尽其用,要么做堆肥要么做沼气,而不是焚烧填埋。        

        据罗丝介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科学与政策部2013年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堆肥可以大大提高作物和草料的产量,并使得让土壤中的碳含量更高。研究人员在牧场上撒上0.5英寸的堆肥,牧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进入土壤深处的根系中,每年每公顷的牧草能够捕捉1吨的碳。研究人员通过模型预测,只需一次施肥,这种固碳效应就可以持续至少30年。 

        罗丝表示,园林垃圾粪便厨余如果通过焚烧或填埋处理,都将成为污染源,相反堆肥则是“一箭双雕”,既减少了污染又减缓了气候变化。        

        长期从事垃圾分类回收研究的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毛达评价说,堆肥可以避免这部分垃圾被焚烧,减少了碳排放,它本身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而且帮助植物把空气当中更多的碳吸收到土壤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罗丝告诉澎湃新闻,在中国,2013年由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亿吨。他们最新的一项初步计算显示,如果能将垃圾处理成堆肥而不是直接填埋,在中国4亿公顷的草场上全部一次性使用,完全可以中和中国目前的碳排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