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部虐心指数堪比《萤火虫之墓》的动画片

张阅
2014-12-27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能否相对冷静地看待日本描述战后创伤的电影,基本可成为我们判断年轻人是否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标准。

        实际上,日本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邪恶轴心国之一,其平民也受到了伤害,电影正好成为我们了解当年“敌国”的窗口:日本也有反对战争的知识分子,公开表示对军国主义不认同还可能被当成共产党抓入牢中(《二十四只眼睛》,1954年);日本对外发动战争,国内物资匮乏,遭受美国攻打时更是遍地哀鸣,路有饿殍(《萤火虫之墓》,1988年);二战期间在别国占领地生活的人们回日本后,马上面对的是走投无路的漂泊命运(《浮云》,1955年);更不用提法国导演阿伦·雷乃在《广岛之恋》(1959年)里用大段真实影像客观展现广岛被美国原子弹摧残的不幸世态了……先接受两败俱伤的事实,我们才能谈“和平与反战”这个目前双方普遍持有的原则。

        今年日本报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两部电影之一《乔瓦尼之岛》,就是涉及战争议题的煽情之作。故事里的主要人物不多,出生在色丹岛附近的渔家两兄弟——10岁的纯平和7岁的宽太,固执的渔夫爷爷,丧偶后一直靠妻子生前挚爱的《铁道银河之夜》宽慰自己和两个儿子的小岛防卫队长辰夫,为人世俗现实、心眼却不算坏的吊儿郎当叔叔英夫,充当母亲角色的女老师佐和子,还有日本战败后占用纯平和宽太家家正房的苏联军官之小女塔尼亚。

        片头用两个男孩偷鸟蛋的一串流畅镜头,把1945年日本被攻陷之前的小岛生活拍得像天堂,画面之精美、人鸟互动之俏皮堪比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幻想长片。

        而集体收听日本天皇宣布战败的广播时,渔民们的表现又很写实,“不知道,听不太懂”,日本平民面对文绉绉官方辞令的反应理应如此。他们对占日美军的看法,也很像黑泽明的《七武士》(1954年)中农民听说武士要来村里的反应——把女人藏起来。接着,苏军占领小岛,上演了世界各地都传说过的“毛子手脚不干净”的剧目,岛上日军也被发配西伯利亚。

        另一面,电影又用数学、音乐、文学、通电、火车等文明元素,暗示两个民族有可能和平沟通、共处。这一点上,最令人触动的,除了两兄弟和塔尼亚之间的跨国青涩情缘外,当属比邻教室里的两国孩子互唱对方民歌的片段了,他们“交流”的日本“红蜻蜓”和苏联“喀秋莎”,都是类似我国“茉莉花”的民族标志性歌曲。

        和平只是表象,双方国家利益实难统一。辰夫私自发放岛内藏粮给饥民、可说是“尽忠职守”的行为,英夫企图把粮食偷运到本土倒卖的行为,一起导致整岛日本人被粗暴地遣返本土。

        后半段剧情,便是虐心指数堪比《萤火虫之墓》的漫漫回乡路。如果只展现战后日本平民的苦难,这部电影很难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但它还有超越苦难的人文内涵。

        “但是真正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

        “我们要好好干了呢。”

        片首直接用《银河铁道之夜》书中乔瓦尼和康帕内拉这两个孩子的对话来交代故事要讨论的真实主旨:无论幸福在哪里,人都要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日本家喻户晓的诗人及童话家宫泽贤治写的这本书,是片中父子两代人对抗艰难困境的精神支柱,纯平和宽太的名字正是父亲辰夫照着乔瓦尼和康帕内拉取的,连两人的性格设定及命运都与这部童话相似:内向略带自卑的纯平目睹活泼爽直的弟弟宽太在对银河铁道的幻想中死去。

        细看宫泽贤治一生,他自愿到农村用科学知识扶贫的苦行,正如辰夫为国为民的奋斗,而贤治把对已故妹妹登志的思念写进《银河铁道之夜》,造出“银河列车”与她沟通,这样的写作初衷,帮助年幼的纯平坦然接受弟弟的死亡。

        一本书,究竟怎样成为精神力量呢?诗意,幻想之美。

        在诗人创造的意象暗示下,被苏军抓获的父亲在孩子们的心中化身燃烧着红光、照亮夜晚的天蝎之火。纯平用童话中通向任何地方的车票,安慰奄奄一息的宽太。宽太要见爸爸的执念表面上看是熊孩子拖累大人的任性,其实是人小心明的孩子知道自己大限已至,想赶去见爸爸最后一面。不知日本本土为何物的宽太,并不会把幸福的终点放在日本,故园失去,他只能幻想着天国的光芒和原野离世。

        纯平背着宽太尸体登上回日本的轮船,不停背诵书中“哈利路亚”的选段假装他还活着,与其说是在呼唤基督教里的神,不如说是在呼唤基督教祈祷文泛出的诗意之光。

        用诗意之美支撑生命的另一个电影范例,是资本主义阵营根据帕斯捷尔纳克同名小说改编、描述前苏建国初期艰苦年代的《日瓦戈医生》(1965年)。这一范例与《乔瓦尼之岛》一样,都证明世界人民还有这种超越地域国别、政治目的、民族仇恨的统一价值。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美与爱,或许比宣扬一切浩劫后的集体虚无感更积极。瞧,五十年后,重返故土的纯平,不是念着《银河铁道之夜》里的美丽语句,把诗意传给了塔尼亚的孙女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