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利马气候大会达成最终协议,恐将最大分歧搁置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2014-12-14 20:3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4年12月14日,经过十三天密集磋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加时32个小时后,于14日凌晨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 东方IC 图

        在经过长达30余小时的“加时”谈判后,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终于在当地时间12月14日凌晨3点迎来了最终协议。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对中新网表示,利马气候大会达到了中国代表团的预期,达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果,中国不十分满意但是可接受。

        解振华说,利马会议进一步细化了2015年协议的要素,为各方明年进一步起草并提出协议草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确保多边谈判于2015年达成协议的强有力信号。

        从公布的协议看,最终达成的文本重申了各国需在明年早些时候制定并提交本国2020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作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全球协议的基础。目前各国的行动标准仍然是在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由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在工业化时期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豁免了发展中国家。

        协议号召各方要在2015年达成一个雄心勃勃的、反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气候行动协议。

        解振华强调,希望各方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集中精力围绕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要素展开谈判,尽早就协议案文达成共识,确保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大家都不满意,但是都能接受”的结果。

        中国期待发达国家进一步展现领导力,切实落实公约下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义务,不断提高行动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振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雄心。

        协议同时规定,发达国家必须为必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财政援助。但并没有如一些环保组织希望的那样,明确发达国家实现此前承诺资金的路线图。

        据中新网消息,与此前的剑拔弩张不同,凌晨1点半重启的闭幕大会在“一团和气”中顺利结束。在休会1个多小时供各方讨论最新修改版的文本草案后,大会主席以出人意料的快节奏,在几分钟内一锤定音,形成了这份协议。

        此前,利马大会一度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陷入僵局。发展中国家坚持,2015年在巴黎签署的协议应当充分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是一个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的平衡的解决方案。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则试图淡化“区别”,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排方面做得更多。

        在闭幕大会发言中,欧盟、美国、非洲集团等各方,也对大会主席在最后关头“强有力的领导”表示赞赏,终于在14日日出前结束了这场马拉松似的年度谈判。

        不过,这份利马协议却遭到环保组织的批评。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份各方妥协后达成的文本,它搁置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最大的分歧,将这些问题留给了明年的巴黎大会。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全球气候政策主管马•凯撒说:“这不免有些浪费了今年以来各国积累的历史性契机。离巴黎大会越来越近,会场之外的政治与实质进展应该被更有力地注入谈判进程。”。

        由900多家全球非政府组织组成的“气候行动网络”在声明中说,最终协议“既不能反映公众对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换的支持力度,也无助于全球转型问题的解决。”

        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则表示,各国政府如果真的有决心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就应该立即制定强有力的减排行动和财务计划。该组织此前表示,这就像是大火已经燃起来了,而现在他们还在讨论如何安装一台火警报警器。

        在会场外,有专家为召开这场大会所带来的碳排放算了一笔账。据英国《卫报》报道,利马大会的碳排放可能打破历届联合国大会的记录。

        约11000人(其中约4000名非政府组织与会者)从全球各地赶赴这场艰难的谈判,这场大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会超过5万吨。在同样约2周的时间内,这个数字比一些国家如马拉维、塞拉利昂、斐济、巴巴多斯各自产生的碳排放还要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