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觉时,手机可以放床头吗?会不会有辐射?

2021-05-27 16: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每日医学科普

要说你和谁最亲,大概没有人比得上手机了!

我们抠着手机过日子,晚上临睡前最后一眼看它,早晨起床第一眼看它,一有空闲时间陪玩的还是它。

现代人,出门不带手机,可以说比没带钱还心慌!手机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被诋毁的很厉害: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毁掉了我们的婚姻!

玩手机,会玩出一身病!

那么,

让无数“手机党”纠结迷惑的问题来了!

什么是辐射

辐射,说白了就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一般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辐射能量足够高,可以把原子电离,比如核辐射、CT检查等。

它可以直接破坏DNA,会诱发癌症,不孕或者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等,如X光一般医院都不让频繁做。

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并不能使原子发生电离,不足以引起基因突变,因此对人体的损伤较小,有可能致癌,但目前上尚无充足有效的证据证明。

「关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身体的细胞最终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辐射的能量过高,原子中的电子被攻击,使其离开所属的原子而让原子带正电,细胞的物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诱发癌症,因此这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通常大部分人谈“辐”色变,主要是因为电离辐射。但是,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原理是:

当我们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会向最近的基站发射无线电波,基站再把接收的无线电波传输到交换台,最后交换台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话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而向基站发送的无线电波,多多少少会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一部分,形成手机辐射。

但是,相比X射线等电离辐射的频率,手机的辐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没有必要对手机辐射过于恐慌。

电磁波的波谱与性质(来源:维基百科)

睡觉时手机能放枕边床边吗?

放多远安全?

手机属于非电离辐射,那睡觉时手机能不能顺手放枕头边、床边?

最好不!

放在顺手处,很容易脑神经细胞兴奋,一个不留神刷一个小时过去,不知不觉就熬夜,熬夜的诸多坏处已经不想多说了;另外,放远一点也可以督促你上班。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手机电磁辐射划为“2B级致癌物”,这只意味着可能有因果关系,但证据不足以充分证明可以致癌。

虽然证据不充分,但也不能成为你没日没夜玩手机的理由!

「那放多远才算安全呢?」

虽然还没有权威的数据表明手机距离头部多远合理,但是手机的辐射是随距离递减的,有研究称距离为50厘米的时候,辐射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也有很多数人说的1.5米。不论如何,1.5米至少可以保证休息时够不着手机,睡一个安稳觉了。

给手机贴上防蓝光膜,有用吗?

相信很多人的手机上都会贴个膜,以防刮花。还有一些讲究的人,听了天桥上贴膜人的话,贴了“防蓝光”超薄高清手机膜。

卖家称:“防蓝光膜可以滤掉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保护视网膜,能让眼睛放松,长时间用手机眼睛不会疲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视光卢金华医师认为,很可能是商家的营销噱头,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产品标准。“如果真有效果,一定要拿得出权威机构科学实验的结论才行。”

蓝光确实穿透力强,能轻易穿透眼睛的屈光间质到晶状体、到视网膜,不仅手机会发射,太阳光、荧光灯、电视、电脑都会发射。

如果想防手机屏被刮花,那就贴膜吧;如果想防蓝光保护眼睛缓解眼疲劳,那还不如少刷手机来得有用。

防蓝光眼镜怎么样呢?

贴个膜防蓝光,只是个心理安慰了,那眼镜店推荐的防蓝光眼镜是否有效呢?

“阻断99.9%UV和散射蓝光?

缓解视疲劳,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注意!上面都是眼镜店的宣传功能!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张良教授表示,防蓝光眼镜确实能过滤掉一部分蓝光,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于视网膜病变、眼底水肿等眼底病患者,以及经常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的人群,选择质量过关的防蓝光眼镜,能保护眼睛。

但是,有人能戴,有人就不一定了!

防蓝光眼镜镜片多为浅黄色、浅蓝色,戴上之后人眼所见的色彩会产生偏差。所以,色彩相关工作的人不太适合戴。

「怎么买到货真价实的防蓝光眼镜?」

1、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防蓝光眼镜的性能、效果制定相关标准,所以大家一定要去正规、专业的机构购买,比如眼科医院这种,不要在网上小店随便购买。

2、看“蓝光透射比”这个指标,一般在镜片的外包装袋上有标示。

注:蓝光透射比,分为UV-1、UV-2、UV-3三个等级,UV-1等级最高,代表镜片的滤光能力最好,防蓝光能力越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