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政厅|来信:埃因霍温不是被转载出来的

冯婧
2014-12-16 17:4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这里是一位作者之前给澎湃新闻的来信。互联网时代,分享精神和版权保护,究竟是什么关系?什么才是对待知识的合法方法和正确态度?我们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最近,我们又陆续接到作者关于文章被随意转载的投诉。在微博等平台上,此类事件又一次引发热议。我们决定,把这封来信发在这里,供大家讨论;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较真越来越多。

        

        
开放式创新,需要基本的社会共识,即对知识的保护制度和尊重。

        笔者前些日子写了一篇关于埃因霍温的文章,发表在《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网”,以及《城市中国》杂志上。原本就是一个城市研究方面的文章,阅读量也不大。后来,我们公司的CEO来中国做了一个讲座,介绍了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这个被评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园区,吸引了大量关注,很多人转载了讲座的内容,同时又在网上看到我的那个文章,于是也就毫不犹豫地拿来用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少网站和微信等网络平台转载,而我自己完全不知道。我的文章本来和公司无关,但经过一些创造,我的那篇文章和公司讲座的内容被融合在一起,而且转载的时候,我的名字却消失了。一下子,那些我斟酌再三的词句和我就没有任何关系了。当我看到一些转载,不仅没有我的名字,还被添加了各种所谓的点评加以重新利用,甚至一个微信平台连“埃因霍温”这四个字都写错的时候,我只能怀疑,那些转载这些文章的人,也许根本没有读过文章。否则,他们应该会明白,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对知识和创意的珍惜才让埃因霍温这个城市变得如此智慧。

        于是,笔者决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权目标是那些没有作者署名的转载机构(笔者不清楚那些标明作者署名的转载是否合法)。这个小小的实验,让我得到了很多新知识,感受颇多,迫使我想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以供讨论。在此,只是就事论事,对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机构,不使用真名。

        我第一个联系的,是一个微信平台,叫优园区。通过微信联系后,我马上得到了回复,对方说他们意识到了版权问题,非常抱歉,未经许可就刊登了文章。第二天,就有一个负责人和我联系,问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说,需要刊登我的名字、联系方式,并注明任何机构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这位负责人又说,既然他们擅自刊登了文章,就愿意支付稿费。最后,他们支付我的稿费高过按字数计算的稿酬,以示歉意。我非常满意,不仅因为我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还因为整个沟通过程非常顺畅。我也答应,以后有好的文章,会优先发给这个微信平台。后来,我发现擅自转载他们文章的机构,也一并转发给他们。这样,他们的版权也得到了维护。

        下一个还算满意的解决方式,也是来自一个微信平台,叫道略园区研究。他们也非常礼貌地对我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并马上删掉了文章。

        另一个微信平台,是一个园区连锁云服务的公司,应该是个大型的科技公司。我用微信联系的时候,他们是这样回复的:“那篇文章在很多网站论坛都有刊登,很多官微都有转载,如果您真是原作者,请证明。”这显然是一个理直气壮且怀疑我是骗子的机构。于是,我回复了多条微信来证明我的身份。之后,他们一直都不理睬。我只能在他们网站上找到400电话,把情况和客服讲了一遍,客服以需要查看微信为由,结束了对话。之后,我在他们的微信上看到,他们已经删除了文章。但他们没有联系我。

        接下来是国内某大型网络媒体,它在网站上一共把我的文章刊登了3次,但都没有署名。我先是询问了澎湃新闻的编辑,这种大型媒体,是否和澎湃新闻有合作,才得以随意转载。当得知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合作后,我联系了这个媒体。我第一次打过客服电话之后,他们在两篇文章上悄悄加上了署名。我第二次打电话过去,要求删除文章的时候,对方提出了要求:需要我进行删稿申请,附上文章链接,还要把身份证正反面的扫描件发给他们的编辑。这样的要求,好像是我犯了错误,请求他们把我的文章删掉。当然,我理解,他们需要确认我的身份。但身份证是个人信息,我不愿把它发给不认识的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当媒体转载我的文章时,没有任何人联系我,比如给我发一封礼貌的邮件,附上自己的名片?反倒是,我被侵犯了权益,还要冒着泄露个人信息的危险,去“申请”删除我的文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实验到如此,我已经不在乎那些侵犯我个人权益的机构。我更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对待知识的合法方法和正确态度。在当下,到底要如何对待他人的知识和劳动,是毫无顾忌地随意使用,还是尊重和理解?转载,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一个按键就可以搞定,但这样对知识的简单复制和抄袭,是否能真的理解这些知识?靠这样轻易获得知识的方法,恐怕很难由他人的知识来创造出自己的知识。

        文章被转载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为什么却让人如此不悦呢?网络让交流变得更容易,各家机构完全可以花5分钟时间,给编辑或作者写封邮件,进行简单询问,征得同意后,顺理成章地刊登文章,若彼此印象很好,可以深入交流,进行更多合作,何乐而不为呢?但似乎网络让大家变得更忙碌,连5分钟都挤不出来,一键转载就完事,完全省去了交流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与机器也就无异了吧。

        我在荷兰上学写论文的时候,专门有课程来教授我们如何写论文,其中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各种标注,对各种引用的文字如何标注,所有图片都要有来源标注,如果是自己的图片,也要标明“来自笔者”。老师一遍遍强调,所有引用都要标注出来,否则被查出来就算抄袭,你就不用毕业了。当时写论文时,检查各种标注就花了很长时间。对使用的网上图片,我都联系了作者,在征得同意后,才放在毕业论文里。工作之后,这个习惯也保留着。直到经历了这次的事件。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大学的一件事,当时在网上找到一份翻译的兼职,帮某大学的老师翻译拉丁历史书,费用非常廉价,但为了攒钱,也是没日没夜工作。第一批翻译,他很满意,很快支付了费用,然后拿来更多翻译,我一个人翻不完,还让同学帮忙。好不容易翻译完了,但老师迟迟没有回应,后来说我翻译得不好,后面的钱别想要了。当时快急哭了,那笔费用对当时的我非常重要。我以为是自己的错误,就按要求修改了翻译,还恳求了几次,老师还是不愿支付,找各种理由。后来,我才意识到,也许他就是这样来骗学生的,我根本没有错误。于是,我变了口气,拆穿了他的面目,他竟然马上从盛气凌人的态度变得非常温和,马上支付了费用。也是这件事情,让我坚信,只要自己是对的,就应该争取自己的权利。否则不仅自己吃亏,还助长了不良现象。

        再回到这篇被转载的文章(编者注:可于澎湃新闻站内搜索“世界上最智慧的园区”查看),里面谈到了飞利浦对知识产权的态度转变:从最早的把知识抱在怀里保护起来,到后来的开放式创新、分享知识、与别人交流。这种转变绝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这种知识的分享,绝对不是不经过许可的随意使用,而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把自己的知识展示出来,同其他同样愿意展示知识的人进行交流。而且,所谓的开放式创新,需要基本的社会共识,即对知识的保护制度和尊重。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放心地分享知识;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家都抱着向别人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态度,在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条件下,那么多的智慧创新才能在埃因霍温产生。某个单一的技术很容易复制,但要创造技术集群和技术创新,恐怕要先读懂这座城市对知识的基本社会共识。

        由此看来,文章的随意转载也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若想把埃因霍温的成功复制到我们的某个城市,简单的转载肯定是无法完成的!

        PS.这篇文章可以转载,无需经过作者同意。希望能让更多愿意保护知识产权或还没有意识保护知识产权的人看到,需要交流的可以联系编辑或作者,非常感谢!

        作者邮箱:fengjing1618@gmail.com 编辑邮箱:wangy@thepaper.cn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