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访反思高教“自白书”作者周鼎:我这次不小心违反了潜规则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4-12-30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

        “如果知道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可能我不会写(自白书),最多发微信朋友圈。”

        12月29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希望愤怒的呐喊不要变成别人眼中的吆喝。

        12月23日,周鼎发表对高校科研制度反思的“自白书”,表示退出公选课教学;当日晚间“自白书二”出炉,回应了人们的疑问和关切;24日,周鼎再写《难忘的一天》,谈了自己前一日的感受。

        澎湃新闻24日与周鼎对话时,他说接下来“必须去完成一些论文和科研工作。”而在29日回访时,周鼎表示,被学生的热情感动,虽然下学期不开公选课,但以后可能继续开。

        对于周鼎的“自白”,争议发酵至今。有人为之鼓与呼,有人质疑和猜测。曾有网友提出,这些问题争议已久,现在发出来是为了搏出名吗?

        “笑骂由人,没必要做辩解。”在周鼎看来,因为一个偶然原因被千万人关注,既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是有心就能做成,想通了这些只能顺势而为。“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能做的还是从前的自己,但多了一份责任、感恩,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然而,舆论下的重压和麻烦也令周鼎痛苦不堪。

        25日,周鼎进行了本学期最后一堂专业课教学,这一天课堂上多了不少记者旁听。讲台上似乎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成了他人“验明正身”的渠道。

        “还好,讲了三分钟,其他(事情)就都忘了。有人曾问我,怎么才能将课讲得更好?我也说不出道理,就感觉自己一上讲台像打了鸡血似的。”周鼎把这种“鸡血”归于职业操守。

        课堂上尽量如常授课,课堂下却难挡舆论和媒体的围堵。对于接二连三的采访要求,周鼎大多客气谢绝,“澄清了就可以了,不想被打扮成一个怎样的人,说到底,我还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需要对社会说点东西时,很多时候不是靠自己的故事,而是讲别人的故事、说自己的思考。”

        相比于口头表述,周鼎更乐于书写。他笑言,若约他写些东西倒挺愿意,“更习惯用笔说话,用思想打动别人”。

对话周鼎:

        澎湃新闻:近日有报道称,下学期你还会开公选课?

        周鼎:不是下学期,是以后。

        我们的课程是提前半个学期确定的,比如明年3月至7月的课,在今年9月至10月已敲定,有具体的计划。而我正好下学期主要任务在专业课上,所以暂时没有公选课。我是希望,《中华文化》课原来年年都在上,现在正好停下来,可以思索、休息。

        澎湃新闻:23日发布的“自白书一”已引发关注,为何还要写“自白书二”?

        周鼎:我觉得必须要给很多学生一个交代,就是我到底上还是不上课。不希望卷入更多猜测。之所以不上这个课,有我的原因。但我希望在互相了解后,看到我做出的改变,就是努力满足更多学生对我的期望。

        澎湃新闻:现在在校园里会有学生找签名吗,有红了的感觉吗?

        周鼎:不会。四川大学有四万多人,很大。闹得再大也就一个老师。而且相信喜欢听我课的学生,是懂得怎么去思考的。我一直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我觉得,恰恰他们喜欢你不是因为是明星、长得帅,而是有理想、勇气、会思考。这样的人怎么会见到你要签名。我不具有明星魅力,喜欢我的人也不会这么简单。

        澎湃新闻:关注“自白书”的人很多,舆论对你有影响吗?

        周鼎:肯定有。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那么多电话打过来,又不方便挂掉,我只能关机。这肯定会造成时间、精力的分散。

        事情突如其来,家人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肯定会陷入惊恐不安。另外,也给许多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别人的工作,别人也因这个事引起很多情绪上的变化。

        总之,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个事情真的变成了一个麻烦,我变成了麻烦人物。

        因为这个事件,很多人认识了我。赞扬的人都希望表达喜爱和支持,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有些就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某个企业就希望我加入他们的营销计划。

        澎湃新闻:原本只是一时酒后兴起,没想到给家人和学校带来争议,如果当时能预见这种情况,你还会发“自白书”吗?

        周鼎:肯定不会面对大众说,最多可能发在微信朋友圈。

        别人给了你太多过高期望,弄不好你很容易变成骗子。其实,本来纯粹是一种愤怒的呐喊,但到最后别人听成了吆喝,那就很麻烦。说实话,像我这样的呐喊此起彼伏,我不过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声。现在(的情况)就好像在听音乐会,你以为所有人都会起来鼓掌,结果就你一个人站起来鼓了,所有人都坐着、盯着你。幸运的是,不少人跟着鼓了掌,但也有可能鼓完掌后觉得,这人是不是神经病。

        事实上,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会有这么多关注,舆论怎么反应真的没法预料。我一直追求的是一个人的自由,希望可能安安静静读书、写作、思考。这是我觉得生活最大的乐趣。因此,我不希望成名。

        对于这个事情,希望不要讨论我,而是讨论问题本身。

        另外,现在整个社会被各种圈子分割。曾有跑教育的记者告诉我,这样的意见在每年政协会议上都有专家骂的更难听。但为什么那时他们可以骂,也许知道不会有太多人关注。圈里边事儿圈里边谈,要是和外人说了,可能变成一个笑话。我的感受是,这次不小心违反了潜规则,把圈子里的议论变成公共话题。 

        澎湃新闻:四川大学在微博上对此有回应,表示了关注,目前学校找您谈过了吗?

        周鼎:校领导和我谈了,主要是告诉我放下思想包袱,把这次改革的项目、来龙去脉以及考虑都做了细致解释。校领导认为,导致这次事情的原因主要还是学校行政层面和老师交流不够,产生了误解。

        学校也希望今后建立了更有效的沟通机制,我可以向他们及时反映问题。

        其实,我更在乎,我批评的现象到底是对是错。我认为是对的,那就够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