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4年中国反腐观察之一|“必须赢”

李永忠
2014-12-31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2014年11月3日,担任中央纪委书记近两年的王岐山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面对过去两年间反腐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来概括。原因何在?

权力反腐疑问重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曾担任过不同层级“一把手”的省部级干部中,头十年因腐败而受到查处的仅2人,第二个十年增加到15人,第三个十年跃升为100人左右。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一连对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河南省原副省长吕德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段义和等6名省部级及以上腐败高官执行了死刑,腐败不但依然前腐后继,而且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

对于三十多年的反腐败,群众不理解,党员不理解,干部不理解:“反腐反腐,越反越腐”等议论,为什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流传?基层不理解,中层不理解,高层也不理解:“县处级以上干部,隔一个枪毙一个有漏网的,统统枪毙有冤枉的”,这个说法怎么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处传开?行贿人员不理解,受贿官员不理解,专门机关更不理解:权钱交易,官员怎么就“一拉一个准”;隔墙开枪,问题怎么就“一查一个准”;狱中交代,怎么“叫谁下谁就准下”……?

所有的疑问,都有一个指向:30多年的权力反腐,到底怎么了?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宣言

201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担任两届总书记10年的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28700多字的政治报告。在这份报告中, “制度”一词竟高频率出现了100次。面对依然严峻的反腐败形势,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极其严肃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句话,前面没有假设的“如果”,后面不是“将要”的预期,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刻,用词之精准,由此可以洞见。

同样是在这次党代会上,历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亮相中,就以“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十八大结束两天之后的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说警示官员。他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这样,新任总书记上任三天已两谈“警醒”。

2012年12月4日,新任总书记不到20天的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且要求,这八项规定“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也反映出新一届党中央对当前反腐败局势的深刻并清醒的认识:必须强力反腐、从严治党。在一个月后的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习总书记下定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这是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宣言。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纲领

十八大前,我撰文提出,新一届党中央将面临三个“不得不”的关口:一是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二是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三是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这其中,反腐败因其共识度最高、支持度最广、口子最小、见效最快,而必须成为攻关破局的首选。

十八大前多次深入实际的基层调研,多个层次、多个地域、不同书记岗位上的多年历练,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了,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态度,尽快形成反腐高压态势,为治本赢得时间。

面对越演越烈的腐败态势,面对严重的“灯下黑”现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关权入笼为决心,以治标为突破,以巡视为先鋒,以“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聚焦,以办案为主业,以监督为重点,以“四两”(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两头打)拨千斤,使压力层层传导。

2012年12月6日,中央紀委监察部网站的“案件查处”栏目,首次通报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调查的消息。中央的强力反腐败拉开序幕。

2013年,全国18.2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平均每天近500名;全国3万多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平均每天82名。两年来,大约60名涉嫌违纪违法的省部级及以上级别高官被查处,平均每月2名多。截至2014年7月31日上午10点,被中紀委网站通报涉嫌违法违约纪的官员中,厅局级以上干部达300多名。如此高强度、大力度、长时间的反腐行动,极大震慑了问题官员和贪腐官员,其中相当多的人开始收敛收手了。

形成反腐高压态势一年后的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明确了“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反腐目标(也即政改目标)。这是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纲领。

对“反腐必须赢”的政治反思

从下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到明确“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反腐目标,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腐败之战,不仅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而且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为治本赢得了时间。

已历时两年的反腐败,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那里,经历了从“为治本赢得时间”,到“输不起的斗争”的认识历程。

两年来的反腐败斗争成效,不仅国内肯定,而且举世公认。但作为反腐败一线最高指挥员的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三个字来总结。这是对于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反思。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行动

在前所未有反腐成效面前,“输不起”之说折射出的不仅是反腐败形势的极其严峻和险峻,而且证明了王岐山作为反腐前线最高指挥官头脑的清醒。

我以为,越是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越能真正感受到形势的极其严峻;越是查案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越能真正明白腐败呆账存量前所未有的极其巨大;越是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越能真正懂得化阻力为动力的极其不易。

从可能性、现实性来看,所谓 “反腐输不起”大概有这样九种情况:一是多年治标,让治本输不起;二是党不管党,让党建输不起;三是苏联模式,让执政输不起;四是缺乏特区,让政改输不起;五是等级授职,让普选输不起;六是呆账存量,让化解输不起;七是冷眼旁观,让民意输不起;八是灯下之黑,让自身输不起;九是失之交臂,让机遇输不起。

防止这九大“输不起”,在于能否赢得时间。十八大以来的强力反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为打胜这场反腐之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在最初的阶段,坚持以治标为主,谁问题严重查谁,谁腐败突出抓谁;保持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以上率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反腐压力层层传导,让“超调量”(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值)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收到校枉虽过正,最终能复原的立竿见影效果。这是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行动。

“反腐必须赢”的顶层设计

但是,“反腐输不起”不单要赢得时间,更要赢得空间。因为,赢得时间虽然是“输不起”的前提和条件,赢得空间才是“输不起”的关键和根本。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当年邓小平在沿海边画的那几个圈,也即设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区,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赢得空间并最终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困难、艰巨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更必须尽快设立政改特区,才能赢得空间!

赢得空间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既是两军对垒的抢滩阵地,也是科学家必须有的试验之场,还是试错纠偏的试验田和发展巩固的落脚地,更是可供复制拷贝的样板间和升级换代的N.0版。

于是,十八大以来的两年,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战略部署、工作思路和逻辑关系也越来越清晰:治标力度前所未有,是为形成反腐高压态势;已经形成的反腐高压态势,是为集中力量打击重点;通过集中力量打击重点,可以让相当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为让更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应该分而治之,推行有条件赦免;为让“有条件赦免问题官员”不沦为空谈误国,需要设立政改特区先行先试,率先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率先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治本,也就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是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顶层设计。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智慧

高压态势两年后的下一步,中央的反腐会突出四个要点:一是时间上的聚焦:以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贪腐官员为查处重点;二是空间上的聚焦:现处在重要岗位,可能还会被提拔的;三是问题上的聚焦:线索集中的;四是影响上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下一步反腐败斗争突出“四要点”,将为一些问题官员留下“金盆洗手”的时间和机会。

深刻的反思,使中央认识到,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转换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未能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由于实践中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于三十多年来,我们只在经济领域而未在政治领域摈弃苏联模式,因此不仅腐败的形势极为严峻,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而摈弃“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既是当前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不走“老路”走出“新路”的成功之道。

三十多年的权力反腐,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最大的问题是沿用至今的“苏联模式”,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设立政治体制改革特区。

当前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使我们更清醒认识到,更大的政治勇气已经不是敢不敢反,更大的政治智慧已经是敢不敢改!这是用 “反腐输不起”倒逼 “反腐必须赢”的政治智慧。

以政改特区推动制度反腐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1889~1975)断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汤恩比不仅看到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看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经验、文化成就和制度成果使中华文明具备统一世界的基础,故而在其与日本宗教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展望21世纪》中指出: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有资格带领人类走向大一统。他认为:社会文明的衰落,多因为难以应对道德与宗教的挑战,而不是物质文明的挑战。

我以为汤恩比博士得出的这一结论,不仅凝聚了其一生的心力和智力,而且是对中华文明特别是封建权力结构(制度文明)的最深刻解读和领悟。

一部人类社会史,既是一部权力扩张与权力制约的冲突史,也是一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史,还是权力结构的发展史,更是权力与权利的搏弈史。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权力,最好的形式是公开,最深厚的动力是群众,最能发现问题的机制是监督,最有效的控制力量是制衡,最终实现制衡的法宝是民主与法治。而制度反腐的过程,就是推动权力结构不断改革并“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过程。

综上所述,反腐败斗争的输与赢,既表现于能否赢得时间上,更体现在能否赢得空间上。其一,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社会治理的好坏,常常赢在权利的合理保障和伸张,输在权力的过度滥用和膨胀。其二,只有改革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否则,适得其反。再不改革党的领导,很可能输;只有坚决改革党的领导,我们才会赢。其三,不改革权力结构,权力反腐肯定输;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的先行先试,以在局部率先“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制度反腐则肯定赢!

(本文原标题为《反腐斗争的输与赢——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