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5年的世界会和美国人在15年前预测的一样吗?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5-01-05 10:3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2000年12月,“9.11事件”9个月前,也是乔治·布什当选第54届美国总统的几天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美国中情局的指导下,发布了一份长达85页的报告《2015全球趋势》,对2015年世界的前景做出展望和预测,其中不乏对2015年中国经济、政治、环境、外交等各方面的分析。如今,报告中展望的这一年已悄然到来,现实和当初的预测是否一致呢?
        

        该报告依据人口统计数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科技、全球经济和全球化、国家和国际治理、未来冲突、美国的角色等几大驱动因素,分别评估了它们对2015年全球格局的影响。

        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都无法直接决定2015年的格局,每一种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因素之间的作用不一定都是相辅相成的,在有些情况下,它们之间甚至相互冲突。

“中印两国在能源消耗上急剧增加,波斯湾3/4石油供给亚洲”

        报告指出,2015年世界粮食总产量将足以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但是糟糕的基础设施和配送体系、政治的不稳定,以及长期的贫困将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的营养不良问题。201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50%,尽管能源资源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是全球80%的可用石油和95%的天然气仍存在地表以下未被开采。

        尽管波斯湾地区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来源地,全球能源市场有可能呈现两个相对不同的区域分布模式:来源于大西洋盆地的石油储量,将服务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来自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将应对亚洲国家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亚洲的能源需求将持续扩张,取代北美成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全球能源总需求一半以上的增量来自亚洲。中国的能源消耗虽然不及印度,但需求会急剧增加。2015年,只有十分之一的波斯湾石油供给西方市场,四分之三将输入亚洲。

        相较食物和能源,水资源匮乏和分配问题将对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亚和中国北方地区构成挑战。2015年,水资源引起的区域紧张局势将加剧。

“无线连接更普遍,中国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下降”

        报告指出,未来15年,科技产品和服务将推陈出新。随着产品需求的增加,其成本将会降低,将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得益于移动设备的大范围使用和大量的低成本低空卫星,从地方到全球的互联网接入将更普遍地采用无线连接。卫星系统服务将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2015年,信息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惠及全球各地的农村和城市。而且,信息技术不需要广泛传播来产生重要影响,在每一个区域,第一代信息技术的先驱都会是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精英,他们将最初的影响力加倍扩散。

        不过,仍然有一些国家和人群,无法从信息革命中获益。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有不断增长的高科技工人阶级和企业家,将走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前列。而中国将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地区领先于农村。不过,中国政府控制或建构信息的能力,可能会急剧下降。

“全球经济充满活力,中国经济无法保持高增长”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将持续发展,直到2015年都将充满活力。全球经济增长将回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二战后几年的繁荣强度。“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力最强,特别是亚洲两大巨头:中国和印度。

        世界范围内经济都将充满活力,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的浪潮将带来很多经济赢家,但不会给所有人带来好处。信息革命将使得持续贫困更显而易见,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新兴亚洲经济体将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印度的贡献,两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球GDP的六分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继续深化改革,中国的经济将更加有效。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主要在沿海活力省份,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农业省份将会落后,中国政府不得不面临挑战,处理社会紧张局势。

        新兴市场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改革将面临失败。尽管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比预期更快地从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复苏,但是很多国家尚未开始所需的金融改革,来应对下一次的经济危机。缺少这样的改革,新兴市场国家在面对未来一系列经济危机时,资本流动可能会枯竭,而资本流动对高水平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尽管中国经济仍然充满活力,而且在报告发布之前的20年,中国一直处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浪尖上,很多专家推测中国可以长久地保持7%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报告推测,2015年中国的经济无法保持高增长,印度也是如此。

        报告指出,中国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目标将难以实现,这些目标包括国有企业改制、清理和改造银行系统、削减一半的政府就业人员等。如果这些改革走入歧途,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而且反过来也会加剧人们对中国官僚主义的争论,反对改革议程的声音会增加。

        当时的报告认为,未来15年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未知,并指出,如果保留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仍然期待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将带来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不能排除中国引入足够强大的政治改革,使其在2015年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应对国内压力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要求的结构性转变、经济全球化的更广泛要求以及信息革命的影响,将引发新层次、新类型的社会经济纷扰。然而,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不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中国已显示出了政治上的弹性、经济上的活力,以及对自身在东亚领导角色上越发自信的定位。特别是中国长期的军事计划表明,中国政府希望有能力实现其领土目标,超过邻国,限制美国在亚洲的力量。

“中国难以从经济强国变成军事强国”

        2015年,美国在战场和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将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仍将面临战略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包括核导弹威胁。除非有重大的政治或经济变化,俄罗斯、中国、伊朗,伊拉克、特别是朝鲜,都有能力打击美国。

        2015年国际社会将应对中国和印度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持续衰落。发达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低,然而世界各地仍将有大大小小的冲突,从相对频繁的小规模内部动荡,到不那么频繁的地区性或国家间战争。亚洲各国力量的对抗将引发潜在冲突,从印巴关系,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对峙,再到中东地区的各种敌对势力。

        在很多专家看来,有两个条件将给美国及其盟国带来区域内的重大安全挑战:一个弱小的、分裂的中国或者一个自信的、愿意利用其日益增长的经济财富和军事力量来追求区域内战略优势的中国。两种条件很极端,但一个更普遍的观点是:中国会继续将和平看成经济增长和内部稳定的必需品。中国与印度、日本的关系也将因后两国经济的增长而改变。

        报告指出,一些人预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使得军事实力显著增加。但是,一个经济强国要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转化成一个更强大的军事强国?一切尚未可知。中国领导人多年来已经指出,国家综合实力既来自于经济实力,也来自于军事和外交资源,后者是经济健康强大的基础。报告指出,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和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必须优先于军事发展。在缺乏强有力的国家安全挑战时,这种观点不太可能改变,即使新的领导人上台。而且也有证据表明,新领导人将更加坚定地将发展经济看成国家实力的基础,而军事发展则居于次位。

“中国将针对美国部署有核弹头的导弹”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在生产防御体系上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尚未证明有能力将日益复杂的科技进步转化成一流的军火生产。要达到这一点,中国必须实施有效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先进的系统集成能力,招聘并留住通晓复杂技术的军官和士兵。做到这些需要将军事发展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可惜这一举措需要领导层实质性的改变,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或者民族主义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改变,或引发经济衰退。

        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国将利用从国外(如俄罗斯、以色列、欧洲、日本和美国)获得的先进武器和生产技术,整合海军和空军作战能力,来对抗台湾和中国南海争端上的潜在对手。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一些军事目标将和美国一致,如保护波斯湾石油的海上航线。然而,作为一个新兴地区强国,中国将在不考虑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扩张自己的影响力。

        报告预测说,到2015年,中国将部署数十个针对美国的带有核弹头的导弹,还将有成百上千个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用于地区冲突。一些短程导弹将有核弹头,大多数携带常规弹头。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2015年,中国会在一个或者几个主要武器系统上与西方缩小技术差距,2015年中国区域军事行动的能力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美国仍是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

        2015年,美国仍是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也是国际化的主要倡导者和受益者,崛起的多国力量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对美国构成挑战。报告认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区域性的组织如欧盟,以及大量不断强大的跨国公司和非营利组织都将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来保障世界的正常运行。

        主要国家力量的调整和冷战后区域安全环境的变化,将引发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地区领导人如何处理新兴大国之间的较量(美中、中日和中印),相关热点区域(台湾、韩国、中国南海),受挑战的政治制度的未来(印度尼西亚,未统一的朝鲜半岛,中国),公共关系紧张和少数民族问题(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中国经济实力和区域军事力量的崛起,也让所处区域感到不安,即使共产主义和专制主义在削弱。同样,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以及一直以来日本成为地区领袖的愿望和能力,也将带来不安。中国将通过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能源市场也将吸引各国与其紧密合作,尽管中国仍然有挥之不去的资源所有权问题和领土争端。

        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存在感仍然很强。同时,许多国家仍将对美国的目标不确定,对美国撤兵和美国单边主义感到担忧。一些关键性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将继续利用外交、军事准备和其它方式保证各自的特定利益得到保障,特别是防止区域局势恶化。日本和其它国家将努力保持美国的存在感,用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中国的影响力。中日之间将在经济方面加强合作,但是历史、领土和战略差异将让两国始终相互警惕。

        中国将试图维持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但也会培育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来对抗美国的制约,削弱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和在东亚的干预。美中关于台湾的对峙或更广泛的安全利益竞争是有可能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会组成战略联盟,来与美国和西方相抗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