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外国外交官“捞油水”的三种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焦东雨
2015-01-07 16:22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国际上也时不时爆出一些关于外交官贪腐的新闻,可见即便是贵为处理国与国事务的工作人员,一些人依然难挡占便宜、谋私利的诱惑。 东方IC图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主题的论坛中,常可见到前辈以过来人身份告诫晚辈后生说外交部是清水衙门,工资低福利少。当然这并未打消青年人为国效力的热情。

        但与此同时,国际上也时不时爆出一些关于外交官贪腐的新闻,可见即便是处理国与国事务的工作人员,一些人依然难挡占便宜、谋私利的诱惑。

        澎湃新闻在对一些国际案例分析之后,发现外交官所涉及的贪腐行为可从派遣国和接受国的不同视角,大致分为中饱私囊型、公然抵赖型和暗度陈仓型。

中饱私囊型

        此类主要是从派遣国角度出发,外交官在涉及礼宾、会议筹备、馆舍翻修、签证发放等业务时的贪腐行为,主要损害的是本国利益。

        2014年2月20日,新加坡外交部前礼宾司司长林清和因在职期间虚报礼宾开支获刑15个月监禁。

        林清和所掌管的礼宾司负责安排部长和总理的海外行程,同时监管外交豁免政策。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林清和被指于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间虚报红酒和黄梨饼开支,骗取资金近8.9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1万元)。该国官员出访时,外交部喜欢把红酒和黄梨饼作为国礼赠予到访国。

        法新社援引的案情记录显示,林清和申报了逾1万箱黄梨饼,但只有2200箱被用作国礼,他利用从商贩那里索要的空白发票,虚报了购买数量;另外,林清和申报的红酒有248瓶,但实际购买数量为89。

        《海峡时报》报道称,时年61岁的林清和担任公职38年,执掌礼宾司十年之久,2009年曾获公共管理奖章(银)。

        与林清和案情类似的还有一位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高官。

        “前高级外交官又进监狱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2014年7月24日刊文称此前一天,雅加达反腐法院判决印尼前驻美国大使苏贾德南·帕诺哈迪宁格拉特两年半监禁。

        “我们审查发现被告与其他一些人联合参与了腐败行为”,首席法官宣读判决书说。法官说苏贾德南与外交部财务和预算两个部门的领导一起,不经正当程序指定国际会议的承办商,并伪造了财务报告。

        2004年至2005年间,印尼外交部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苏贾德南时任外交部秘书长。《雅加达邮报》报道称苏贾德南等人的腐败行为导致了110亿印尼盾的国家损失。

        法官表示虽不能证实苏贾德南私吞了3.3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6万元),但他确实因为让前述两个部门领导分别获利1.65亿印尼盾及一家公司获利5亿印尼盾而犯了罪。

        这不是苏贾德南第一次犯事儿了。

        2011年1月,苏贾德南就曾被雅加达反腐法院判刑一年零八个月。那次苏贾德南卷入了印尼驻新加坡使馆翻修案。事发2003年至2004年期间,身为秘书长的苏贾德南帮助印尼前驻新加坡大使批准了超额的馆舍翻修预算,并从后者那里收受了20万美元。

        相比之下,接下来的这个案例涉案金额最少。

        文莱驻雅加达大使馆三秘哈吉·亚基布获刑是因为收受贿赂发放劳务签证。据《文莱时报》报道,亚基布于2006年6月至12月期间,总计收受约1.2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6万多),给不同劳务中介发放了超过2500份文莱工作签证。

        2010年亚基布被地方法院判刑三年零九个月,经上诉后于2011年6月减刑为两年。

公然抵赖型

        之所以称之为公然抵赖,是因为接下来的案例涉及外交豁免权,是至今仍纷争不止的古老话题——外交官是否要为违章驾驶、停车向接受国支付罚款?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雷德蒙·菲斯曼看来,“违章停车非常适用于腐败的标准定义,即‘滥用受托权力谋求私利’”。透明国际采用的即是这一定义。

        菲斯曼教授曾在2007年发表论文借驻纽约的联合国外交官违章停车罚单分析腐败背后的文化和执法因素。他在论文中援引的官方数据显示,1997年11月至2002年底,外交官拖欠纽约市违章停车罚单超过15万份,逾1800万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4年9月刊文援引1997年4月至2002年11月的数据则是2300万美元。

        2002年10月美国国务院授权纽约市对超过三次或者突出的拖欠罚单行为吊销外交牌照。在拿30个国家的车辆以儆效尤之后,违章停车罚单急剧下降了98%,菲斯曼写道。

        这个问题是否就此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呢?恐怕要让菲斯曼教授失望了。

        《华尔街日报》上述报道称,仍有超过180个国家拖欠纽约市停车罚单1600万美元,过去十年间国务院吊销外交车辆牌照约70次,拒绝给对方重新注册数百次。

        这个问题不独困扰着美国,检索英国国会议事录,至少是在1964年3月英国的议员们就在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就外交车辆的行驶与停车问题展开了质询。有必要提一句的是,规定了外交豁免权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是于1961年4月签署,1964年4月生效;《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则是1963年4月签署,1967年3月生效的。

        在1964年3月的质询上,内政部长介绍说,1963年内政部收到警方报告伦敦大都会警察厅辖区有50起车祸和2078份停车罚单涉及外交豁免。

        1986年10月的质询上,外交和联邦事务部长介绍说,截至当年6月的过去一年外交车辆累积超过3.3万份未付停车罚单,与前年超过9.2万份同比下降逾63%。

        问题在缓解吗?看看如今的数据吧。

        据英国电视制作与播出平台ITV2013年7月报道,2012年一年外交官们欠伦敦的停车罚单逾34万英镑。

        自伦敦从2003年开始征收拥堵费后,外交官们又多了一笔欠账。十年之后,外交车辆拥堵费欠账累积6750万英镑,其中美国排名第一,720万。

        所以,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一直揪着美国人的小辫子不放。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奥巴马访英时,约翰逊就当面要求奥巴马支付美国外交官拖欠的拥堵费,但未及奥巴马接腔就被美国外交官岔开了。2013年7月,奥巴马确认新任驻英大使后,约翰逊又表示希望新大使能动用智慧解决下拖欠的拥堵费。

        相比之下,使馆拖欠堪培拉的11.8万美元违章罚款算是小意思了。但麻烦不小。据澳大利亚雅虎新闻网2014年9月报道,外交官们除违章停车外,还闯红灯、酒驾、超速等。

暗度陈仓型

        外交包裹同样是个涉及外交豁免权的话题,但这个问题的争议相比停车要小很多,因为如果它被用来偷运任何贵重物品比如文物、艺术品、黄金、钻石等,或者被用来偷运毒品、武器等,一旦东窗事发,对派遣国和接受国来说都非同小可。

        英国电视制作与播出平台ITV《曝光》栏目2014年3月26日播出的节目暗访了一位尼日利亚驻伦敦特派使团工作人员,后者声称他可以利用外交渠道把偷窃的艺术品运出英国。

        该节目随后发现此人没有外交官身份,也不享有外交豁免权,使馆不仅中止了他在财务部门的工作,还与他撇清了关系。但爱尔兰前外交官埃蒙·德兰尼则告诉《曝光》节目说,在美国任职的八年时间里,他意识到一些国家在利用外交包裹偷运违禁物品。

        “它被非法用来偷运软性毒品、大麻,以及一些不得运出境的艺术品……”“我想一些情况其他人也知道,一些更危险的物品比如武器、爆炸物被中东或者非洲一些国家偷运到欧洲,用于险恶的活动。”

        安检员杰弗里·罗伯森也告诉《曝光》说,“我有证据我经手的一些外交包裹确被一些使馆人员用来走私手枪、武器和一些毒品。”

        因为外交包裹享有外交豁免权,所以即便是确有走私行为,也很难曝光。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1年援引《印度快报》的调查报道称外交包裹确被用于百万美元的古董走私。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印度快报》专于调查报道、受人尊敬,该报一篇报道指控一些西方国家高级外交官精通低价买入古董再高价卖到英国、西德和美国的手法。

        彼时印度寺庙发生大量神像失窃案,有些可能有千年的历史,警方怀疑它们流入了欧洲市场。

        文物部门一位高级官员说“对印度文化财富的掠夺自英国统治结束一直在持续。我们通过法律强制古董注册,不经文物部门和海关批准任何物品不得出境。但这可能仅适用于游客。”官员们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们相信免于搜查的外交包裹被大量用于走私艺术品。

        《印度快报》认为,外交官甚至大使们把运送艺术品到欧洲的技艺传授给他们的继任者。这已经成了一门大生意。古董商们成为驻新德里大使馆的常客。

        一位古董商告诉《印度快报》说一个西方国家大使通过走私古董赚了一大笔钱,一位大使买下超过300件铜雕全部运到了欧洲,还有一位大使动员绝大多数馆员投身于古董买卖。

        新德里的礼宾司官员也不确定能做些什么。一位官员私下告诉《印度快报》说“我们希望西方使馆能良心发现,很少有亚洲外交官钟情于此。”

        但一位西方大使告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都是污蔑。的确,外交官里确有艺术品专家,会买一两件有意思的古董。但大规模的走私纯粹是捏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