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美国看《智取威虎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小葱拌豆腐
2015-01-12 07:5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看到身在纽约的华人朋友都纷纷表示看了《智取威虎山3D》,而且此片还是在纽约最大牌的AMC院线放映,心头不觉一震——要知道,像前阵子沸沸扬扬闹得美国和朝鲜翻脸的“The Interview”都只能偷偷摸摸在布鲁克林的非主流小影院每天排个三场,咱们翻拍的红色经典竟然成功渗透到纸醉金迷的曼哈顿了?

        后来想起AMC院线早在2012年就被《智取威虎山》的出品方之一的万达收购了,不禁感叹,果然比中国电影更快席卷美帝的还是进击的中国资本。不过纳闷的是,同样是万达投资的《一步之遥》,怎么成了后娘养的孩子,没给来纽约的路钱?人家好歹还煞费苦心取了个和《让子弹飞》配套的洋名儿“Gone with the Bullets”呢,与之相比“智取威虎山”翻成“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简直像是谷歌翻译干的。看来还是王思聪公子一面和《一步之遥》微博互掐一面和林更新微博“秀恩爱”的态度更说明问题!

林更新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203首长。

        说了半天,《智取威虎山》在大洋彼岸的反响究竟如何呢?先从排片上来看,虽说AMC官网上说1月9日才上映,实际上很多人都反映早就可以在AMC先睹为快了。我1月7日查的排片表,《智取威虎山》尚被列在“Coming Soon(即将上映)”之列,但旁边又显示当日在AMC最黄金地段的时代广场店有五场排片。

        我和朋友赶上的是傍晚五点的一场。到了售票处,报了片名,工作人员竟然要我们出示ID证明年龄。这让我吃了一惊——以前唯一一次被查ID是看午夜场的R级电影,难道根正苗红的《智取威虎山》也有什么过火之处?还是说美国人要竭力阻止红色思想渗透下一代?

        听工作人员解释才明白,原来《智取威虎山》在美国属于“unrated”,也就是未经MPAA(美国电影协会)审核分级的电影。在美国,一部片子如要提请MPAA审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一些不打算吸引大批观众的电影,尤其是外国影片,干脆就省了这个麻烦。如此看来,《智取威虎山》是打定了主意在美国走“小众路线”了。AMC顶楼的小放映厅里,坐了20来个观众,黑暗中就着屏幕的亮儿,看得出都是华人,窃窃私语也都是中文。临近正片放映,倒是来了一对中年的白人夫妇。

        看着“八一厂”的红星在屏幕上金光闪闪,朋友突然戳戳我说:“怎么没发3D眼镜啊?”我也一头雾水,只好安慰她说大概现在的3D电影已经进化到裸眼也能观赏的程度了。后来越看越觉不对:虽说镜头绕定格在空中的子弹旋转360度的画面的确酷炫,但完全没有国内网友所说的“与荷尔蒙一起扑向观众的脸”的喷薄欲出之感啊!

        说好的业界良心水平的3D效果呢?直到晚上回家看到《纽约时报》影评里的一句“该片在北美以2D形式公映”,这才发现自己实在太傻太天真——的确,电影院里显示的片名后面明明也没缀上“3D” ,童叟无欺啊。

        后来看了《智取威虎山》的制作纪录片,有一段是张艺谋大半夜去剧组探班,两位大导聊3D技术聊得欲罢不能,徐克还当场叫一个做后期的调校师给张艺谋详细讲解了立体素材的剪辑,调校师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错过了令张艺谋都赞叹的3D技术算是北美观众的遗憾,不过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国内还有些父母辈的朋友抱怨3D效果太花哨、喧宾夺主把“智斗”的光环都抹杀了的呢。

        当然,也有些剧情设置是被各个年龄的中外观众集体吐槽的。比如这个嵌套结构的故事设定——说实话,看到开头霓虹灯闪烁的纽约唐人街,我第一反应还当这是为纽约观众特地准备的彩蛋。当然,这也是因为我长年落伍、有眼不识韩庚的缘故,还以为这小伙子的出现就是为了在出租车上拿着手机为某视频网站打个广告。

        后来看到徐克在采访中说,当年他自己是在纽约做义工时看到的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勾起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情怀,因此韩庚这个角色便是他自己的投影了。如此说来,在作为真正彩蛋的“第二种结尾”里,那架载着座山雕挂着杨子荣肆意滑行的大飞机,大概也是徐导心中那个热血少年的任性驰骋吧。

        不过,这些个人化的元素多半不为尖酸的影评人所理解。

        对于从年轻人角度发掘往事的故事结构,美国《洋葱新闻》旗下的影评网站A.V. Club评论说:“除了虚情假意地加入些泪点以外,这个叙事结构也就是为了解释故事越来越浓厚的漫画色彩了。”而对于结尾的飞机大战,这篇影评则不无讽刺地说:“历经拖沓的铺垫和煽情的次要情节,观众终于得以一睹杨子荣和座山雕在一条看似永无尽头的飞机跑道上一决雌雄。跟这场戏比起来,连《速度与激情6》都成了现实主义的典范。”

        新加坡电影网站Movie Exclusive则更不客气,直接拿来中国成语“draw snake add feet(画蛇添足)”形容这个结尾,说导演千方百计要把张涵予版杨子荣向着休•杰克曼的金刚狼发展。

        千批评万批评,这些影评人最终总是不能免俗地吐槽《智取威虎山》的CGI特效。有人说这“橡胶质感”的CGI让影片的高潮显得破罐子破摔,想象力满分,说服力零分,还有人说杨子荣是刚打完CGI大猫,又走进了仿佛是半兽人建造的碉堡。有意思的是,国内网站上对《智取威虎山》的CGI评价两极分化,有人吐槽,有人却说这是国产电影最高水准了,还说“和什么《大闹天宫》相比,那简直是win8和dos的差距”。

张涵予扮演杨子荣
        作为一个没看过几部大片、看《变形金刚》能看睡着了的非主流观众,我对《智取威虎山》的CGI显然没资格置评。然而有一件事,片方绝无为自己开脱的余地:《智取威虎山》的海外版预告片实在太不动脑子!

        在这个登上北美院线网站的98秒预告片里,开场便是座山雕的飞机掉下山崖的镜头(那架所谓“橡胶质感”的飞机),之后老虎和雕的动画镜头又长达十秒之久,再是威虎厅被大石砸穿、汽车被炸得翻上屋顶,最后还以老虎扑马作结。难怪YouTube上官方预告片下方清一色的差评,几乎全是“亚洲电影CGI就这水平吗”的吐槽。

        就算片方对《智取威虎山》的CGI水平再有信心,你偏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好莱坞门前秀技术吗?《智取威虎山》的精华所在乃是中国式的“智谋”,再加上老一辈国内观众怀念的革命精神和西方观众记挂的武侠情怀,故事本身就不缺卖点。像《卧虎藏龙》这样的武侠片或是《英雄本色》这样的警匪片,在美国几乎人尽皆知,正是敢于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而《智取威虎山》把动画特效当作海外宣传的噱头,好比有西方人来中国,第一站就把他们直接领到了横店或者世贸天阶。

        相比之下,《智取威虎山》的国内版预告片显然要走心很多,从座山雕阴鸷的侧影开始,国人熟悉的对白“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么哈么哈”全都出现了,足以勾起听着样板戏长大的一代人的亲切感,进影院去怀个旧、致一下青春。

        令国外影评人感觉隔膜的,自然还有《智取威虎山》语言上的幽默感。本来,英文字幕里的“座山雕”成了Hawk(鹰),“威虎山”成了Tiger Mountain,几乎就是延续了西方人对中国武侠电影的一贯印象。东北口音的幽默自然是国人才能理解的梗,而土匪的黑话干脆中英文字幕全都把内涵都挑明了,也少了些趣味。

        对北美院线的中国观众,这倒不成问题。看过样板戏版《智取威虎山》的观众应该对徐克版新加入的笑点印象深刻:座山雕那句后面跟了绝不止一个字的“一个字”已经成了网络流行语,“八大金刚”里最呆萌的老八那句“老九,他俩想看俺腚”和杨子荣的补刀“拉个屎还带开枪的呢”也为人津津乐道,至于韩庚管小栓子叫“爷爷”的桥段更是在我看的那个笑点不低的场次之中引发了全场哄笑。

        演绎主旋律色彩的作品,拿反派开涮自然是容易的。威虎山上的“八大金刚”由是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杀马特造型在威虎厅的红灯笼下亮瞎眼球。像近些年国内流行的《黎明之前》、《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出彩的哪怕不是真正的反派,也都是有个性的“国民党”角色。至于如何将身披主角光环的红色经典英雄人物逐渐引领上真实可信的道路,恐怕是对编剧最大的挑战。

        新版《智取威虎山》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杨子荣塑造的更类似于anti-hero(反英雄),从他刚被组织派来时队长无奈地看他带领全队唱小曲儿开始,就奠定了他亦正亦邪的气质。对国际观众来说,这使人想起流行影视中那些有争议之处却为人喜爱的主角:像《辛德勒的名单》那个吃喝玩乐闷声发财却又用这笔钱保护犹太人的辛德勒,《国土安全》里那个狂躁偏执却又让恐怖分子无处藏身的Carrie,近年电影版里有暴力倾向的或者BBC电视剧版里喋喋不休的福尔摩斯,都比正统的汤姆苏式主角更叫人青睐。

        诚然,令海外影评人耿耿于怀的还有203等一系列太过“脸谱化”的正面角色,“《智取威虎山》的宣传色彩”太浓的评价不绝于耳。我倒是感觉《智取威虎山》剧组受到了很大的恭维——除了《纽约时报》之外,几乎没有哪一则影评为老外读者普及一下《智取威虎山》本是一部文革样板戏的常识,完全把它当做了一个和国际动作大片平等竞争的对手。一个在国内争议许久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在今天还有没有市场”的问题,到了海外竟然无足轻重。

        即使如此,新版《智取威虎山》毕竟并没有真正征服海外市场的雄心。在纽约AMC低调上映,也只是挣点曼哈顿华人留学生和上班族的小钱。如果说同期上映的迪士尼电影《魔法黑森林》魅力在于让美国人在颠覆格林童话的蒙太奇中尽情延伸童年的想象,那《智取威虎山》倚靠的观众就是那些没有美式童年、对林海雪原式的革命情怀又不曾亲身体验的海外华人——估计在徐导看来,设置韩庚的角色就是为了帮我们这些人身临其境。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尽管网络上调侃雷锋的段子已经不再会惹起道德上的争议,但得以在网络之外对当年历史上不容置疑的经典评头论足,还是拜商业电影所赐。毕竟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有那么一类电影,是学校组织看完以后必须写“观后心得”的——比如我小学放的《飘扬的红领巾》,中学放的《八月一日》、《我的长征》——无论片子好看不好看,掘地三尺也得从中找出值得我辈学习的精神。而如今“红色经典”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娱乐殿堂,接受国内国外纯商业角度的批评。这变化好像发生得太快,让我们心里惴惴不安的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时代趋势使然。

        这就好像看着结尾少剑波在唯美的夕阳下说出一句“但愿栓子这一代不会再有战争”,即使你觉得这普世价值观的植入太过生硬,但比起京剧电影版里“老杨”和“参谋长”在红旗下睁着大眼握手言欢的结局,总是看着真实一些。

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海外影评摘录

        “《智取威虎山》里战士救助村民的情节设置类似于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

        ——《纽约时报》

        “尽管同行吴宇森和杜琪峰都对影史经典和欧美电影情有独钟,而徐克也为这两位导演早期的热卖电影做过制作人,他自己的专长却是从中国历史和港片经典中汲取营养。”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利用‘子弹时间’技术把原来的故事改编成了一场动作盛宴,这使该片既保留了原版电影里风格化的人物特写,又用慢镜头代替了京剧中的舞台语言。该片还试图强调《威虎山》系列的文化传承——这就让人难以相信是出自真心了,因为徐克向来不是个满怀敬意的导演。”

        ——《洋葱新闻》旗下影评网站A.V. Club

        “吴宇森的战争爱情片《太平轮(上)》自己沉了船,姜文的讽刺作品《一步之遥》又显得漫无目的。与之相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就是一场直截了当的视觉盛宴,靠简单化的英雄和离奇荒诞的恶棍进行高能对决。”

        “《智取威虎山》明显深受《无间道》和《风声》两部电影的影响:情节上,卧底都能在敌人内部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同道中人;场面上,总有一个红颜祸水型的女主角能配合卧底,把一墙之隔的窃听者骗得团团转。”

        ——美国娱乐行业日报《好莱坞报道》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群以坚忍的队长少剑波为首的无私英雄,大战以贪婪的土匪座山雕(梁家辉为这个角色脸上戴了惊悚的假鼻子,头上粘了俗气的秃瓢)为首的嚣张恶棍的故事。一旦你搞清楚是谁在打谁,你就可以放空自己,把《智取威虎山》当成一场精彩的大场面串烧来欣赏了,比如杨子荣打败了一只CGI彪形大虎的桥段。”

        ——纽约文化杂志《村声》(小葱拌豆腐编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