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瑞典将关闭欧洲首家孔子学院,称接受国外政府经费有问题

环球时报
2015-01-12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

        肇始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孔子学院风波”开始席卷欧洲。据《环球时报》1月12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近日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理由是:“如今我们与中国已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这样的合作显得多余。”

        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

        瑞典是中国研究重镇,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的高本汉、马悦然、罗多弼等人,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学家。

        目前尚不能评估斯德哥尔摩大学此举对欧洲孔子学院的影响。不过此前即使北美孔子学院身陷争议之时,欧洲的孔子学院也少有此类新闻。澎湃新闻报道过,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总裁韩博天教授(Sebastian Heilmann)曾经评价,美国对孔子学院的抨击多少带有一种冷战思维,这在德国和欧洲几乎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底,主管孔子学院的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接受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的采访,在网上引致许多评论。

        更多有关孔子学院风波的报道,请点击“相关新闻”查阅。

        以下为《环球时报》1月12日报道全文,原题为《瑞典要关欧首所孔子学院 专家:西方对华仍有偏见》。

        【环球时报驻瑞典特约记者 陈雪菲  环球时报记者 曲翔宇】据“德国之声”中文网11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近日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该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网站发布通告说,大学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于2014年年底到期后不再续约,孔子学院将于6月30日关闭。

        斯德哥尔摩大学在网站上说,如今的情况与10年前已不相同,当年对该校而言,与中国展开交流至关重要,“如今我们与中国已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这样的合作显得多余”。该校副校长维丁对瑞典《每日新闻报》说:“通常来说,大学里设立的一个机构由另一个国家政府提供经费,确实是有问题的做法。”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孔子学院是中国在全球彰显“软实力”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平台。但有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与英国文化协会和德国歌德学院这类同样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机构不同,中国孔子学院往往直接设在其它国家的学校中,并由中国政府提供经费、选派教师和确定教学材料。去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曾呼吁美国近百所大学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或进行重新谈判。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目的是宣传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有违学术自由。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日称,根据国家公开档案文件披露的信息,2005年,中国为在俄克拉何马大学开设一个孔子学院,曾邀请时任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保罗·贝尔作为“特殊客人”飞往北京参加会议。中方支付了2000多美元的机票款,并为他支付数额不明的住宿费。福克斯新闻网评论说,这是中国劝说美国学校促进中国文化的长期活动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马歇尔·萨林斯最近正在帮助说服他的学校结束同中国的合作关系。他称旅行津贴是“中国用来说服美国学校的经济策略之一”。

        一名曾在北欧驻华机构工作过的人士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事实上,北欧国家在中国也开设跟孔子学院类似的文化教育机构,通过定期举办活动、培训课程、出国访学等途径,促进对华文化交流,部分经费、人员和教材由北欧国家政府提供支持。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瑞典,孔子学院也并非唯一的外国文化交流机构。一些在瑞典的西班牙人成立西班牙学院,教授西班牙语。

        对于一些西方媒体指责“孔子学院宣传政府意识形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反驳说,西方一些人仍抱着意识形态偏见看中国,想当然地认为政府主导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输出意识形态的工具。孔子学院在日常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介绍现代中国,其中涉及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部分容易被这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放大、歪曲成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的例证。

        崔洪建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欧洲地区第一次出现孔子学院被关闭的情况,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反思孔子学院的全球推广和日常运营中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譬如,政府主导的孔院办学模式能否多元化,邀请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在展示中国文化、教授中华语言的同时,课程设置能否更接地气,多一些当地文化元素?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