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幅地图里的美利坚成长史:从殖民地到世界霸主

张津瑞
2015-02-14 16:2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疆域变迁图:地理扩张与一个现代国家的成型

        在1492年以前,美洲还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今天的美国境内仍生活着约150万至200多万印第安人。他们曾过着自由、快乐且有尊严的生活,然而自欧洲的殖民机器碾压而来以后,他们险些被吞噬殆尽。

        在“地理大发现”的岁月里,一群群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和殖民者,怀着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新起点、建立新家园、获得新财富的欲望,成群结队地涌入北美。在征服新世界的过程中,欧洲文化在北美的旷野中悄然发生变化,一个新民族、新社会、新国家、新制度伴随工人农民的劳动号子、青年学子朗朗的读书声、社会精英的响亮宣言和窃窃私语、凄厉的枪声和喊杀声,出现在了人类的历史舞台之上。而承载这一切的,便是崭新的美利坚文明。

        
美国本土疆域的形成

        美利坚文明甫一诞生就表露出对土地和财富的惊人胃口。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宣布独立时,只有北美东部的一块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几年以后,通过铁与血的搏杀,美利坚文明不仅赢得了战争,还从前宗主国英国那里夺得了密西西比河以东、从五大湖到墨西哥湾的大片肥美土地。

        1803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以1500万美元的低价从法国人手里购得广阔的路易斯安那地区。

        此后,美国的扩张一发不可收拾。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强取豪夺、鲸吞蚕食,富庶的佛罗里达、一望无垠的得克萨斯、秀丽的俄勒冈、多山的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终年严寒的阿拉斯加、充满热带风情的夏威夷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岛屿先后落入美国人之手。美国的版图也由此达到9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它的自然资源、宜居面积、地缘环境更远远优于其他国家。

        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美国也完成了由殖民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18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其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令美国走上了现代宪政之路。随后,它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法令》,初步确立了在新获领土上分配土地、组建政府的方针与程序。1787年,一群法律、政治精英在费城秘密制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起以三权分立和联邦制为特色的新型宪政体制。这部宪法取代了《邦联条例》,并一直延续至今。1812年,美国又在国与国的正面交锋中逼平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一群群前往西部边疆地区殖民、开拓的拓荒者们更为美利坚文明注入了进取、求实、热爱冒险、讲求速度与效率的精神特质,“民主”的理念也在北美大地上茁壮成长。恰如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特纳所言,“美国的民主制度基本上是美国人民处理西部的经验的产物……它来自美国大森林,每开拓一片新边疆,它就增加一分新力量。美国这种已有三个世纪历史的民主社会并不是宪法造成的,而是自有土地,是向能适应这种环境的人们开放的、富饶的天然资源造成的。”

内战形势图:从“乡巴佬”到经济强国的转型阵痛

        工业革命的爆发令年轻的美利坚文明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从1789年英国移民塞缪尔·斯莱特违背英国的法令、将工业技术引入美国开始,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连高档纽扣都要从欧洲进口的乡巴佬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顶尖的经济强国,而美国社会也由以农业、农村为代表的传统社会过渡到以工业、城市为代表的现代社会。

        在这股浪潮中,南部的奴隶主们正对历史的巨变觳觫莫名。早在殖民地时代,他们就凭借榨取黑人奴隶的劳动发家,依靠经营奴隶制种植园、向欧洲工业国提供廉价棉花而致富。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他们迷恋于“农业共和国”的幻梦,渴望对黑人奴隶的奴役可以地久天长。他们对于新时代的恐惧和排斥成为了一场惨烈战争的导火索。

       

南北战争的形势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2月20日,自知奴隶制时日无多的南卡罗来纳州率先举起了叛旗,宣布脱离美国,随后,密西西比、佛罗里达、阿拉巴马等六州群起响应。1861年,这七个州宣布成立“南部邦联”,公开组建起政府和军队。4月12日,邦联军向忠于美国的军事要塞萨姆堡发起进攻,打响了内战的第一炮。几周之内,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和阿肯色加入“南部邦联”,使其规模膨胀到了11个州。

        北方各州则在林肯的领导下,誓为捍卫国家统一而战。1861年至1862年间,战火在里士满与华盛顿之间的东部战场、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西部战场上熊熊燃烧。南北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1863年成为战局转折的一年。经过一番筹备,1863年元旦,林肯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合众国政府承认奴隶“永获自由”。当年下半年,美军先后获得葛底斯堡战役、维克斯堡战役、查塔努加战役、亚特兰大战役的胜利。邦联军连连战败,士气低落。年末,美国名将威廉·谢尔曼从亚特兰大出发,突袭“南部邦联”腹地,沿途实行烧光、抢光、释放光(奴隶)的“三光”作战,沉重打击了邦联的战争潜力。1865年4月8日,走投无路的邦联军主力在阿波马托斯克缴械投降。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惨烈的战争造成数十万美国人的伤亡和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整个美国还面临着如何让南部各州心甘情愿地重返联邦、如何切实贯彻《解放宣言》等棘手问题,美国历史由此进入了“重建时期”。

        与此同时,在战争期间,美国政府曾颁布《莫里尔关税法》、《宅地法》、《国民银行体系法》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法律,并下令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数量庞大的军需订货更刺激了北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待内战的硝烟散尽,美国经济猛然腾飞,到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     

从“孤立主义”到“扩张主义”:走向世界引发的危机

        美国文明初建之日,恰逢欧洲文明向全世界扩张之时。幸好,广阔的大西洋和成群结队的英国军舰隔绝了欧洲列强争霸北美的野心,而美国人也乐得“闷声发大财”。自建国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美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开发自家资源上,不愿参与国际事务,特别是欧洲列强间的结盟和争霸。所谓的“孤立主义”便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美国日渐富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土的资源已渐渐难以满足各个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需要了。整合全世界的资源、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举国上下的一项急务。因此,“扩张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然而,在享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美国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美西战争的战场上,在镇压古巴、菲律宾、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战火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下,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枉死异乡,无数的财富在声声炮响中化为灰烬。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美国人开始严肃地考虑是否要回归“孤立主义”。

        但美国终究难以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独善其身。一战结束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欧洲已是满目疮痍,乘虚而入的美国商人轻而易举地赚得盆满钵满,但美国政府却对渴求美元的欧洲商人筑起了关税壁垒。这种杀鸡取卵式的贸易关系帮助美国人缔造了“柯立芝繁荣”,却令海外市场极度萎缩,而富人也不愿将财富分润给贫苦的邻居。

        终于有一天,在繁荣中使劲扩大产能的资本家发现:国内外的市场早已饱和,从事实业已无利可图。焦躁的资本随后一头扎进股票市场,成就了空前的“大牛市”。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盘,危机迅速波及美国工业、农业、交通业等各个经济部门,继而向其他国家蔓延,形成世界规模的经济大萧条。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形势图

        在哀鸿遍地的经济危机中,那位总带着自信笑容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走上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1932年6月,罗斯福在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后,于芝加哥发表公开演讲,宣告:“我向你们保证,我决心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走遍美国各地,宣传援助穷人、通过计划的方式调节经济、兴建公共工程等政治主张。年底,罗斯福凭借超过57%的公众支持率当选总统。于是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令美国转危为安。

        此时,在欧洲和亚洲,经济危机却导致了政局的动荡。德国和日本迅速法西斯化,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1940年9月27日,这两个国家与早在1922年就由法西斯政党执政的意大利结为同盟,成立了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面对国际形势的剧变,美国人选择了孤立主义。他们大发别国的国难财,搜罗欧亚的科技精英,却对轴心国的侵略和暴行冷眼旁观,用鸵鸟般的心态幻想自己能够隔绝于世界战争之外。

        然而,战争靠躲是躲不掉的。1941年12月7日,日军悍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2000多名美军丧生、187架飞机和18艘舰艇遭到毁伤。珍珠港的悲剧扫清了笼罩于美国政坛的孤立主义雾霾。此后,美国的军事机器隆隆运转,强大的工业实力迅速转变为战争潜力,无数美国青年武装起来,不仅为了击败法西斯侵略者,更是为了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而奋战。

后“冷战”时期的文明新航向:信息化带来经济奇迹

        随着大战的硝烟散尽,曾经不可一世的英、法、德等国已虚弱不堪,美国则空前强大和繁荣。与此同时,“冷战”格局下的美国为打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极力扩充军事实力,并先后在朝鲜和越南进行了惨烈的战争。

        正当美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之时,国内却后院失火。曾经深受压迫的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这场以非暴力为旗帜的斗争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城市骚动和暴乱。大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他们走上街头,强烈抗议政府的战争政策。

        最令美国的统治阶层感到恐惧的是,一度繁荣无比的经济也出现了问题。在50、60年代,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开始衰退。各个老工业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败、凋零的现象。随着工业的衰退,美国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而物价则开始飞涨。人民愈加愤怒,而政府束手无策。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文明这艘航船,将会驶向何处?

       
信息化时代硅谷兴起       

        一群在实验室、在车库里忙碌的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1931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比尔·惠利和戴维·普克依靠导师费雷德里克·特曼资助的538美元,在一间简陋、破旧的车库里创办了经营电子产品的惠普公司,由此开启了硅谷的神话。

        1951年,斯坦福大学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帮助青年学子创业。4年后,斯坦福毕业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创办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半导体的研发和生产。此后,几经波折,肖克利的公司解体,技术骨干们携技出走,在硅谷分别创办了英特尔、超微等高科技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硅谷成为美国的半导体生产中心,而科技企业的集聚更催生了经济奇迹。

        1976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史蒂夫·乔布斯与斯蒂芬·伍兹奈克合伙创办了苹果公司。第二年,他们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鼓捣出一款体积小、性能高、价格便宜的新式电子计算机——“苹果II型”。这种“个人计算机”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苹果公司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一股研发个人计算机的热潮随即兴起:1983年,美国个人电脑总销量达到150万台;到1989年,1368万户美国家庭拥有了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为软件业和互联网服务业的繁荣兴旺奠定了基石,而美国经济也在创新和创富的浪潮中走向辉煌。美国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个信息化的美国逐渐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国的国力稳步增长,而苏联却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大伤元气,逐渐走向衰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1991年12月25日,盛极一时的苏联土崩瓦解。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获胜了的美国人开始得意洋洋地扮演起世界霸主的角色。然而随着他们的军队在拉美、中东、中亚、欧洲横行无忌,以2001年“911事件”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又成为笼罩新时期的一朵阴云,与恐怖主义的较量仍在进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