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灿荣为《我们误判了中国》作序:中国纠错意志和能力非常强

金灿荣
2015-01-22 02:36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2014年11月11日晚,习近平与奥巴马夜游中南海瀛台、畅谈国史。习近平说:“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

        奥巴马回应称:“我更加理解中国人民为何珍惜国家统一和稳定。”

        “瀛台夜话”开启高层交流新篇,中西民间、学术层面的交流也在发生“更好地互动”。

        1月8日,环球时报《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首发,该书辑录西方政要和智囊对中国问题的最新观点,其中不乏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等名人,他们中很多人不仅曾经客观地分析中国面临的问题,也具有面对中国崛起而承认现实、自我纠错的勇气。

        著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金灿荣为该书作序,他指出,中国人的伦理文化使得国人特别在意外人对自己如何看待,习惯于在他者的视角中发现自己,该书提供了这一视角,让我们知道部分主流西方精英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水平,这有助于我们未来与西方世界更好地互动。中国的纠错意志和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有助于西方人士更好地看待中国。这篇序文如下:

        

        一般来说,任何时候准确地认识任何一个国家都很不容易,而正确认识当下迅速变化的中国尤其不容易。夸张一点说,正确认识中国,真正了解中国,可能是全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大的挑战。谁解释好中国,谁就有资格拿诺贝尔奖级别的奖项。

        了解中国很难,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中国太大了。根据中国内地的粮食消耗,它大概有14亿人口,而将整个俄罗斯都归入欧洲,欧洲总人口也只有7亿,一个中国大陆等于两个欧洲。人口多,一般来说问题就多。

        第二,中国是个转型国家,新老问题并存。国际学界通常认为“转型国家”总方向是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法治,矛盾比保守型国家复杂一些。        

        第三,中国的发展层次多,问题的性质复杂。按照学界说法,中国是“共时性社会”,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问题并存。

        第四,社会科学对中国的解释比我们历史上老话语系统的解释要好,但是面对中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存在,其解释能力还不够。现代社会科学起源于西方,而中国相对西方是异质文明,如果简单套用西方学理来分析中国就容易出现偏差。

        第五,过去由于中国地位弱,西方比较了解中国的精英人士在西方影响也不大。近年来,中国崛起,这个群体在西方的话语权增大,但其中一些人并未真正把握中国的脉搏。

        第六,在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史中,激进主义比例太大,在思想史中,偏激思想比例太大,结果是误导自己,误导国人,误导国际社会。

        第七,中国的知识精英是研究中国、解释中国的关键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经常受到“权、钱、洋、俗”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了其研究的质量和解释的效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中国的迅速崛起是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中国是把握当前国际格局动向的关键。在一代人之内,也就是30年左右,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了解中国也就成了透视未来世界的最佳角度。

        有两个理由可以使人们对中国的未来看好。

        一是中国的纠错能力。国家与个人一样会经常犯错,不犯错误的国家是没有的,关键在于纠错能力。而如果进行国际比较,中国的纠错意志和能力是非常强的,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二是中国的工业能力。工业化是近代西方崛起的关键,当今世界90%的制造业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东亚。过去一百多年的东亚历史证明,儒家文明是适应工业化的,中国是可以实现工业化的,而一旦中国工业化了,由于超大的规模,其力量将是工业时代的巅峰。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成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兴趣在增加,认识也在深化。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商人、青年学生和旅游者来到中国,这有助于他们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自信心和对自身的认识也在加强。就“了解中国”而言,总的态势是向好的发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本文是作者为环球时报《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一书写的序)

        

延伸阅读

《我们误判了中国》

        该书全名为《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谷棣、谢戎彬主编,已于今年1月8日首发,该书内容主要为《环球时报》记者对国际政要、专家学者的采访,对象包括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等41位政要和智囊。

        这些文章反映了被访者对西方种种“误解”的最新认识,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现实与发展趋势的重新认知和判断。全书共分“深厚的文化价值观、新型的大国关系、独特的政党制度、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式的和平崛起”等五章。

金灿荣     

        他生于1962年,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并身兼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等诸多外事及研究机构职务。他为《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一书作序。
        美国《名利场》杂志2015年1月号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一篇文章,主题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对此,2014年12月26日,金灿荣指出,现在的中国不过是“1872年的美国”,当年美国GDP按购买力平价第一次超越英国,而世界进入“美国世纪”要到一战以后,因此,中国世纪的元年还远远没有到来。
        稍早前,2014年11月24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金灿荣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外交主要还是会以经济作为优先项,把周边国家外交和大国外交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