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网台州供电公司首创“绿电碳效码”,盘活绿色能源发挥更大价值

2021-06-03 15: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黄码提醒,我们才知道公司的发电年小时数远低于理论值,大概只有一半。”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入“网上国网”APP,打开“绿电碳效码”告诉记者,“‘绿电碳效码’的实时监测,帮我们减少了一半的损失!”

“绿电碳效码”由公司协同浙江省综合能源公司开发试点应用,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该项目能动态更新展示光伏、风电、水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减少碳排情况、发电效能分级评价情况,并对异常项目状况及时发出提醒,从而协助项目业主开展效能分析和运行维护,解决异常故障问题,有效提升发电效率与低碳效能。简单说,通过“绿电碳效码”,绿色能源效能状态“一码了然”。

精细管理 盘活资源提升效能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对风光水等绿色能源建设提出了巨大需求。我国绿色能源发电效率偏低,以浙江分布式光伏为例,2020年平均发电小时数为816,距理论发电小时数1100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光伏行业‘跑马圈地’,发展迅猛,但运维体系建设不成熟;同时,绿色能源开发受到土地资源、屋顶资源等制约,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因此,如何挖潜增效,让存量项目充分发挥效能意义重大。”公司营销部专职刘子华介绍。

分布散、运维不成熟、发电效率低,“绿电碳效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按浙江1070万千瓦装机容量、提升年发电小时数至1000小时计,通过“绿色碳效码”的管理,至少可提升年发电量19.69亿千瓦时,每年为用户增加经济效益9.84亿元,相当于新增装机容量241万千瓦,节省社会项目投资96.26亿元。

“绿电碳效码”将项目发电情况划分为绿、蓝、黄、橙、红五色,为用户提供发电效率实时监控服务,相当于“免费体检”。依托网上国网app,构建“一个数据中台,一个监测体系,一个提升体系”的逻辑架构,为绿色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护航。

经过公司员工的现场勘查发现,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装机容量为600千瓦,无专职运维人员,2020年全年发电小时数为483.53小时。通过运维后,用户设备发电年小时数预期可达到980小时,效率提升达到102.67%。按照设备生命25年周期来计算,可为该用户增加发电量1061.92万千瓦时,增收993.21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1.92吨。

精准服务 光伏扶贫转绿为盈

6月1日上午,在仙居县下各镇杏村的办公楼房顶,国网仙居县供电公司的人员正在对屋顶光伏进行检查。这是一座装机容量为30千瓦的光伏电站,光伏发电的收入将并入村里的集体经济收益。可就在不久前,这座光伏的扶贫电站的“绿电碳效码”呈现了红码,表示其近期的发电量为“0”。

属地化管理为精准服务提供极大便利。在检测到仙居县下各镇杏村的光伏电站存在异常情况后,国网仙居县供电公司立即派遣辖区经理徐旭剑、沈勇等人赶往现场,对光伏板组建、各类机器设备进行了检查,发现是由于低压光伏专用开关出现了隐患。

“村里没有专门的电工,要是等厂家过来维修也要好几天。我们当时就自己给他们把开关给换了。”考虑到光伏电站每天的发电量都会影响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徐旭剑和同事一下当场将出现故障的开关进行了更换。

“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发现问题又上门来给我们解决,到时候肯定是我们村里的损失了。”顾光福是杏村的村书记,当看到手机里的“绿电碳效码”从红色转变为绿色,他长长地舒了口气。等到了年底结算时,这座年均3万千伏发电量的光伏电站可以为村集体增加一万两千多元的经济收益,能给村里的五保户和贫困户添置不少的东西。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规模2636万千瓦,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通过对台州仙居48户县级扶贫光伏开展分析,年平均发电小时数为820.2,远低于理论值1100。2020年因运维缺失,仅仅浙江省光伏发电损失就达至少1.18亿度,若能成功挽回,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少8.8万吨。

通过政企合作,设立光伏扶贫项目目录,依托“绿电碳效码”形成社会化托底运维,将极大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实现地区绿电碳效监测,支撑政府开展测算、评估,可有针对性地助力地方“双碳”战略落地。

在台州试点以来,累计已有18138个项目纳入“绿电碳效码”动态赋码展示,实现241户容量共计8425.39千瓦发电小时数提升35.45%,每年增加发电量268.85万度、新增减碳2110.47吨、用户增收134.42万元,并结合现场服务推动问题解决和发电效率提升。同时,开发建设绿色能源项目综合服务平台,打破政府、电网、业主、运维等各方交互壁垒,依托国家电网属地运维优势,有效填补我国属地化专业运维模式空白,实现运维需求实时响应。

风物长宜放眼量。推行“绿电碳效码”,最终目的是探索构建绿色能源低碳效能监测与提升体系,支撑能源转型高效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绿色能源的降碳效益,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供稿/供图|刘子华 沈蒋蓓

(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新华网、浙江电力手机报等媒体平台相继报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