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伦特手册》就像电话簿一样让读者可以迅速了解阿伦特”

澎湃新闻记者 邢春燕
2015-01-27 10:2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阿伦特手册》中文版 

       近年来,阿伦特一直是国内文化界研究的热点,从《极权主义的起源》到随后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反抗“平庸之恶”》等,阿伦特的代表著作都已在国内翻译出版。

        事实上,阿伦特并非是那么容易理解和好读,刚刚翻译成中文出版的《阿伦特手册》可以看成是阅读和理解阿伦特思想的一本指南,它由柏林政治学者沃尔夫冈·霍尔、贝恩德·海特尔和斯特凡妮·罗森姆勒共同主编,以工具书的体例,以简短传记的方式,描述了阿伦特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和状况,全面介绍阿伦特所有的重要著作,罗列其思想活动中的关键词,并阐释了阿伦特对后代哲学家的影响和对当今政治哲学议题的贡献。

        今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汉娜·阿伦特对奥斯维辛、大屠杀的解读成为战后反思二战的重要的文献,阿伦特提出的“平庸之恶”概念至今依然有效。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前夕,《阿伦特手册》编者之一的沃尔夫冈·霍尔正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访学,在上海期间,霍尔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沃尔夫冈·霍尔

父母一辈德国人不愿提及历史,因为不想谈自己的过错

        澎湃新闻:今年的1月27日是奥斯维辛解放70周年, 400万人遭到屠杀,其中90%为犹太人。作为德国人,您如何看待奥斯维辛?

        霍尔:奥斯维辛集中营不仅是把人集中和隔离起来,而且还对他们惨无人道地灭绝。就像二战期间的其他集中营一样,奥斯维辛的唯一目的是实施大屠杀,它是纳粹党试图消灭整个犹太民族的象征。当我第一次在照片和电影中看到集中营里那些死去的尸体时,我吓坏了。当时我才十四五岁,从小在一个经济进步、社会稳定的环境里长大,一切都很美好幸福,但是突然间,德国的过去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就像其他人一样,我的父母也没有对我谈起这段往事。人们不想说,是因为有的人曾经是纳粹党人,有的人曾经因为幻想支持过纳粹政权,还有人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被纳粹迫害的人们施以援手。他们不想谈论自己的罪恶和过错。

        不过,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讨论过去和曾经发生的事实,讨论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本该因璀璨的文化遗产而自豪的国家,发生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文明和强盗同时存在!战后出生的我们这一代,并不为出生前的事感到罪恶,但是我们有责任,因为它发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在我们的政治共同体中。 

艾希曼接受审判

        澎湃新闻:汉娜·阿伦特参加了艾希曼审判,她提出了“平庸之恶”概念,你怎么看阿伦特对艾希曼审判的解读?        

        霍尔:对阿伦特来说,奥斯维辛是用工业化方式进行种族灭绝的象征,这种方式以前从未出现过。现代社会让这种新形式的大规模杀戮成为可能,因为现代社会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商品,有高水平的劳动分工和大规模的工人和失业者,而他们却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推卸责任。艾希曼是组织大屠杀的理想人选,他是优秀的工作人员,渴望用最好的方式完成工作,并且完全地不负责任,完全没有思考自己在做什么,没有个人独立的判断。        

        艾希曼审判表明,艾希曼没有变态人格,反而像许多纳粹领导人一样完全正常,这一点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时得到心理学家的证实。这引起了不少流言蜚语。普通人在没有任何缺陷、没有任何憎恨或愤怒的情绪下,却能犯下大屠杀的罪行。我们更喜欢罪犯像怪兽一样拥有怪异的行为,这样才容易理解。因此,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证明艾希曼是不正常的,尝试证明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并不存在,证明他是一个愤怒的反犹分子。

        的确,艾希曼是个反犹分子,阿伦特在书中忽视了这一点。但艾希曼首先是一名优秀的工作人员,在纳粹统治之下,反犹太主义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整迅速地实现意识形态的目标,消灭其他人,消灭病人,实现统治世界的目的。

艾希曼接受审判现场

编《阿伦特手册》是为让人更好理解她        

        澎湃新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阿伦特研究感兴趣的?她的观点中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霍尔:我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阿伦特,当时我很偶然地将法国作家的一篇文章翻译成德语,里面引用了阿伦特书中的文字,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她的思想与我那个时代的观点是相矛盾的,当时的主流研究领域是德国的过去,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政治。但是我感觉阿伦特在试图与读者对话,这让我很着迷。当时,阿伦特只出版了几本书和一些文章,这对于研究她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后来我找到了一些引用她观点的论文,这些论文出自很多专家之手,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观点,虽然中间我转向研究其他领域,但是后来又回头来研究阿伦特。       

        她的思想中最吸引我的是“行动理论”,可以描述成“集体行动”或“行动的乐趣”,它不像政治一样苦难重重、涉及管理或互相争斗,而是一起做一些事情,一起合作创造新的东西,它不是暴力,却充满力量。        

        澎湃新闻:这本《阿伦特手册》可以看成是一本工具书吗?怎么会想到为阿伦特写本手册或者指导书?

        霍尔:在德国,有一些用其他语言编写的关于阿伦特的入门书,也有传记,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她,我们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手册,就像词汇书和电话簿一样简单易懂,对她的每本书、每一个概念,以及人物关系做简单介绍,以便人们快速、深入地了解她的作品。我的一些学生也一起做了很多研究,得到了阿伦特的很多细节信息。这本书花了大概3年时间,总共有35个作者,有科学家和科研同事,有老有小,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        

        澎湃新闻:某种意义上,这本手册也是一本人物传记,书中有不少阿伦特的生平介绍。        

        霍尔:在这本书之前,已经有很多介绍阿伦特思想的书,伊丽莎白·扬-布鲁尔1980年代写的《爱这个世界:阿伦特传》就是一本很好的传记,介绍了阿伦特的生平和作品。她从阿伦特朋友和同事处获得了一些信息,并且研究了阿伦特的著作,这是最广为人知的阿伦特传记。多年来,我们与德国、美国的一些学者一起合作,交流观点:为什么阿伦特这么想?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观点?对于不同的主题,我们咨询了相应领域的专家,有人是人权方面的专家,有人擅长阿伦特的著作,有人研究她与海德格尔的关系,等等。

阿伦特是在处理政治和普通人的关系

        澎湃新闻:汉娜·阿伦特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是知识界的热门名字,从未过时,为什么会这样?        

        霍尔: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民主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政治,政治不仅是议会和政党的事,也涉及每一个普通人,我觉得阿伦特就是在处理政治和普通人的关系,我们都是公民,我们时刻都在接触政治,对社会中发生的事情都有责任。        

        澎湃新闻:您会完全认同阿伦特的观点吗?    

        霍尔:我觉得她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令人信服,唯一有点复杂的是,她描写了针对少数族裔的种族主义,她对公民权利做了区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权利,她称之为“积极歧视”。当然我也认同,我们不能被迫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在公共生活中,我不赞成歧视,但是她赞成,她说,让一些社团只对白人开放,一些只对犹太人开放,一些只对黑人开放。但是这在现实中行不通,因为这样区分,就意味着社会中存在歧视。所以这是个很复杂的任务,这样太不道德了。       

        澎湃新闻:您认为阿伦特哲学思想的起源来自哪里?        

        霍尔:阿伦特拥有独立的哲学思考形式和乐趣,过去的学习生涯给了她启蒙,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都是她的导师,海德格尔像一个诗人哲学家,阿伦特对通过解读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很着迷。从雅斯贝尔斯那里,她获得了民主思想和思考的责任,两种思想对她来说都很重要,也影响了她很多。

        阿伦特从海德格尔那儿学会了重读经典文本,重新定义概念,发展自己的思想概念,将思考看成重新解读和发现世界的过程。至于她和海德格尔的个人关系,阿伦特对海德格尔很痴迷,但他有很多学生,她不是他的唯一,他有妻子和两个孩子。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包括他的政治观。

        海德格尔认为思考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行为,阿伦特用“出生”的概念来反击他,她批评海德格尔“哲学家应该沉思,就像死去一样”的概念,她说不,“出生”的概念很重要,我们永远拥有重新开始的可能性,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生理意义上的“出生”,参与政治生活则是人的“第二次出生”。在阿伦特看来,沉思是用来评价行为,而不是产生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阿伦特的思想超出了哲学和政治学。

汉娜·阿伦特

当前社会仍存在极权主义的因素        

        澎湃新闻:《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阿伦特最重要的思想著作,在您看来,阿伦特所认为的极权主义因素有哪些?

        霍尔:在她的书里面,不仅写到了极权主义,还特别写到了极权主义发生之前的反犹主义和帝国主义。她说极权主义的根源来自非极权主义社会,而导致极权主义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现代化带来的未解决的问题,涉及民主、权利、法律等,每个公民都要有相同的公民权,法定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族裔的区别只是文化上的区别,不能变成政治区别,与这个相关联的是自然主义,在她看来,现代化社会的自然主义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因为你属于哪个国家,其实更重要的是你拥有怎样的公民权利,所以多数族裔或者某个国家统治了其他国家,这些理论在她的书中有描写。

        第二则是,民族主义为阶级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一战后德国的犹太裔人迷失了方向,变得孤立,思想的基础被打破,这一点在她的书中多有描述。       

        澎湃新闻:阿伦特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极权主义是否也永远成为历史?        

        霍尔:她认为,极权主义的要素来自非极权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在我们目前的社会有没有极权主义的要素。我们现在仍然有不少问题涉及少数民族权利、人权、民主、公民权利等,全球各地仍然有民族主义等问题,还新形式的宗教运动,虽然一些不涉及宗教问题,但有人将其看成统一意识形态的方式,所以,这些现象都和以前很相似。我认为,我们要理解这些形式,并且想想如何避免极权主义发生。       

        澎湃新闻:阿伦特称现代社会一大批“孤独”“无力”、自感“多余”的人,形成了极权主义暴政产生的土壤。现代社会也充斥着孤独、自感无力的人,除了您刚才提到的其他因素,这是否也是极权主义可能再次发生的土壤?     

        霍尔:在现在这样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消费社会,有很多独立隔绝的个体,但是阿伦特对隔离和孤独做了区别。孤独意味着社会凝聚力丧失,因此人们对新的思想方向很欢迎,思想越简单,就对人们越有说服力和煽动力。事实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似乎给那些停止不前的社会中迷失方向的年轻人、或者富裕国家受到歧视的少数群体灌输了他们的思想。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思想。1920年代是纳粹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现在是宗教原教旨主义,而马克思和穆罕默德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的思想被误用了。在欧洲,我们目睹了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崛起,我们必须严肃地思考当下是否有新极权主义的危险。但是阿伦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极权主义的分析及其起源的探究,而且在于对政治的定义。如何防止我们的文明社会被破坏?我们必须意识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是防止极权主义再度兴起的最好方式。     

        澎湃新闻:《阿伦特手册》中提到,阿伦特关于极权主义的论述超越了左右,怎么理解?        

        霍尔:欧洲传统中,有左派和右派之分,保守派不希望改变世界,认为权力来源于政府,左派则希望将一切社会化,他们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而阿伦特的思想既推崇强大的政府力量,又受到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影响。她认为在公民社会或者共和政体中,人们可以参与政治或实现自治,人们都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所以阿伦特的思想不左也不右,而是共和民主,不认为多数可以否决少数,而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尽管多数统治,但是共和政体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阿伦特的观点超越了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        

        澎湃新闻:阿伦特强调公共性,批评自由主义,那么,能否以集体主义来概括阿伦特的政治思想?        

        霍尔:我认为阿伦特的思想超越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东方的集体主义,在两者之间。她认为,所有的现象如自由、政治、权力、政权、暴力等,都没有本质,没有抽象的自由,自由只存在于人们的集体行动中。所以她的观点不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也不是东方社会主义者所推崇的集体主义,是超越两者的,可以称之为“共同事务”或“公共空间”。        

        澎湃新闻:您认为阿伦特的政治思想对现在的世界格局有哪些具体的现实启示?        

        霍尔: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巴西学生研究阿伦特思想一年后,又回来了,他成为了巴西的精英,成为了外交部长和文化部长,他成为巴西在WTO上的代表。他此前就读于圣保罗大学法律系,经常将阿伦特的观点融于思考。德国绿党以及公共生活中的很多人,有时也提到阿伦特,所以我认为阿伦特是一种影响力,鼓励人们团结在一起,对我们的政治命运负责。        

        澎湃新闻:阿伦特曾批评美国消费主义,以著名的比喻来描述现代社会“功能化”的趋势。她说:像其他妇女一样,我也喜欢用皮鞋后跟往墙上钉钉子,这是鞋后跟起了锤子的作用,根据功能主义的理解,我是否应该叫我的鞋后跟为锤子呢?阿伦特对消费主义的观点与马克思一致吗? 

        霍尔:在研究极权主义要素时,阿伦特学习了很多马克思的观点,所以阿伦特对消费主义的观点和马克思很接近,阿伦特反对消费主义。但是,在马克思那里,政治不存在,未来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政治将化为乌有。但是阿伦特不同意,她说没有政治我们无法生活,政治不仅是阶级的产物,而且也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条件。        

        澎湃新闻:阿伦特以“代议性”来描述政治中的判断,有句名言是:政治生活中,没有真理,只有意见。对于她的这一观点,您怎么解释?        

        霍尔:这让我们免于互相争斗,当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真理,那是谁赢呢?但是如果说,每个人只有对生活的意见,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哪一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尽管如此,彼此还是有冲突和争议,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读。所以,我们有真理,但是我们必须有对政治观点的解读。        

        澎湃新闻:有学者认为,阿伦特的理论是强调“美”的价值,她的政治理论是一种“政治美学”。政治生活就象审美一样,它一方面追求公共性,追求他人的同意,另一方面,它是纯粹的唯美的活动,与其他经济、社会活动截然分开。您认同吗?       

        霍尔: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首先,阿伦特区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经济涉及生活必需品,社会则与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个人取向有关,而政治涉及公共福利、自由、责任和公正。其次,当阿伦特在思考如何评判政治的时候,她从康德的《批判力判断》中找到了答案,她称之为“康德的隐蔽政治理论”。

        康德区分了“归类”和“反思判断”。“反思判断”涉及判断艺术时的单一性,不能被归类到统一标准意义下的美或者丑。阿伦特将此运用到政治中,所以我们在判断每一件事时也是如此,没有客观的好或者坏。她也据此评价德国非纳粹党人对希特勒的看法。她认为,他们没有考虑新型的灾难,反而将未知的新极权主义运动归类到大众所知的旧极权主义形势下。不过,阿伦特对康德“反思判断”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她持有“政治美学”,尽管在政治行为中有美学因素存在。       

        澎湃新闻:您看过电影《汉娜·阿伦特》吗?您觉得电影内容与阿伦特生平相符吗?        

        霍尔:是的,我看过,电影对阿伦特生平的描述基本符合实情。很高兴看到导演和主演都做了很多研究,他们看了她的书并且和她的朋友接触过。在电影中扮演阿伦特的女星巴巴拉·苏科瓦,做了很多哲学方面的研究。她说,我可以扮演一个银行女员工,一个女管家,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扮演一个哲学家。所以后来她做了很多准备和练习,学会怎样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每个了解阿伦特的人都说很不错,我很高兴看到这不是一部糟糕的电影。除此之外,电影故事情节也很棒。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