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公开官员财产时机成熟

2015-02-0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在2月2日的广州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吴翔对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和纪委书记说,“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请你们先公开。”一时成为舆论焦点。实际上,舆论近年来已经多次聚焦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其预防腐败的良好作用路人皆知。但这项制度除了多年来在全国二十来个地方反复试点,一直没有向全国推开。

        究其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公开官员的财产可能曝光过多的腐败问题,引起公众不满,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打乱国家发展战略,从而错过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此外,一些官员获得过“合法但不一定合理”的福利分房、津补贴奖金,他们担心这些财产一旦曝光,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尚未被发现的贪腐分子更不愿意财产曝光。

        一些官员则担心隐私暴露。的确,如果对财产公开的范围没有明确详细的界定,财产公开后的隐私保护措施没有设计好,有可能给一些官员的私人生活造成困扰,甚至招致不法分子的觊觎。

        再有,相关配套制度仍不完备。国土资源部统一进行不动产登记仍在进行中,公安部在去年初决定用三年时间,实施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唯一性举措。此外,中国的金融实名制、个人信用制度等都没有建立,大笔现金交易和洗钱仍无法做到有效监管,赠与税和遗产税的相关法律尚未颁布,贪腐分子仍可利用复杂社会关系对财产实施转移。

        以上原因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更应该看到,通过两年有余的反腐败斗争,公众见识了贪腐分子的猖狂,开阔了“眼界”,并对贪腐的严重程度已有相当承受力;随着一只又一只大老虎落马,更多的苍蝇坠地,中央反腐的决心赢得了公众的衷心拥护。那种担心全力反腐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看法根本不成立,可以说实施财产公开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

        今天实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已经有哪些支持条件呢?

        首先,通过两年有余的反腐败斗争,原来附着于部分官员身上的“合法不合理”收入、灰色或隐性收入已得到初步遏制,进一步反腐败的阻力大大减小。而把这个反腐成果固定下来的方式之一,就是财产公开。如果一边反腐一边反对财产公开,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拆解了很多信息壁垒,纪检监察部门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易对接公众,公众大规模直接参与监督成为可能。

        再次,相关的制度安排在快步推进,比如不动产登记制度正在实施,户口与公民身份证号唯一性为期三年即可完成等等。此外,个人隐私的界定并不是太大的法律难题。

        反腐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实施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是公认的治本之策之一。如今,从制度到人心准备渐趋充分,改革良机难再,拖延恐生变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