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于CRISPR技术,研究开发基因屏障

2021-06-06 1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在发现的7年后首次用于生物化学实验,随后迅速成为人类生物学、农业和微生物学等领域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技术可以说是生物科学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其具有精准、廉价、强大、易于使用等特点,影响极其深远。从改变老鼠皮毛的颜色到设计不传播疟疾的蚊子和抗虫害作物,再到修正镰状细胞性贫血等各类遗传疾病,CRISPR表现得都十分完美。

CRISPR编辑系统利用一种酶,能把一段作为引导工具的小RNA切入DNA,并可在切断处做其他改变。以往研究表明,通过这些介入,CRISPR能使基因组更有效地产生变化或突变。

近日,基于CRISPR技术,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带有内置基因屏障的基因驱动装置,其可使驱动装置受到控制。在分子遗传学家Omar Akbari实验室的领导下,研究人员设计了合成苍蝇物种,在释放出足够数量后,作为基因驱动器,其可以在当地传播,并在需要时被逆转。

基因驱动带有内置基因屏障的装置,提供了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逆转的控制种群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苍蝇物种中的黑腹果蝇,使用CRISPR遗传编辑技术开发了带有内置基因屏障的苍蝇,这些苍蝇与野生版本的黑腹果蝇在生殖上不兼容,这就需要通过将其种群限制在50%以下来控制和逆转种群。

当带有内置基因屏障的物种以足够的数量部署在野外时,它们可以可控地成为一个种群,并在传播过程中取代所有的野生对应物。以疟疾为例,开发出带有遗传元素并有内置基因屏障的蚊子,其就无法传播疟疾。而随着带有内置基因屏障的人造物种完成其暂时替代野生种群,它们的数量可以随着野生型种群的重新引入而减少。

尽管物种转换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但创造一个新人工物种实际上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生物工程。CRISPR系统简化了这一过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套确定的工具,实现了在任一生物体中进行物种进化的方法。

该发明传播的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未来,可为消除疾病和保护作物提供可能性。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