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境日|青海互助北山林场:从伐木卖钱到守护“中华水塔”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21-06-05 11:4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西宁市区东北110多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赵昌宏在这片林子里工作了33年。1988年,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林场,那时他是指导工人伐木的检测员。天然林禁伐后,如今成为北山林场场长的他,与600多名森林资源管护人日日巡护这片高原森林。

赵昌宏介绍北山林场生物多样性状况。 视频部 仇依楠(01:42)
赵昌宏说:“北山林区属大通河的中下游地段,是本地区的生态屏障和大通河水源的重要贡献地,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好这片林子,就是守护我们的‘中华水塔’。”

青海生物多样性的缩影

6月初,驱车驶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通往北山林场的途中,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灌丛逐次进入视野。深入林场腹地,宽阔的浪士当沟内,生境湿润,紫色的马莲花遍地开放,植物种类变得多样且富有层次。

2021年6月4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浪士当沟植物种类多样且富有层次。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单独署名的除外)

在生态学家眼里,青海无疑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这个位于中国西北内陆的省份,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北山林场是青海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北山林场森林是我国由东北到西南寒温性针叶林带的构成部分,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环形森林带的一部分,为祁连山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青海省最大的次生林区。赵昌宏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林区森林以寒温性针阔叶林为主,由于地处省域东部,因此在林区下部尚有部分温性针阔叶林分布,二者相嵌,复合带较宽。林区灌丛分为高寒灌丛和寒温性灌丛,高寒灌丛位于林缘上部,上接高寒草甸,寒温性灌丛处于林缘和沟谷地带,呈小片状或窄带状分布。

“这样的生态系统非常合理,病虫害少,生态防护上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赵昌宏在林子里边走边介绍说,北山林场总面积1127.23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达98%。林区已定名的高等植物有1209种,其中药用植物62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57种。去年,中科院植物所在林区首次发现一级保护植物玉龙蕨。

植物的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场所,在林下行走,不时有鸟声嘀咕不断。林区初步查明有野生动物198种,其中鱼类14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2种、兽类40种、鸟类13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属全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雪豹的发现

除了藏羚羊等少数明星物种,人们对生活在青海境内的绝大多数物种了解少之又少。现在研究者们通过布设红外相机,掌握了大量的高清照片,可以清楚地观察不同物种如何在这里栖息繁衍。

2020年10月1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互助北山林场的浪士当沟内例行更换红外相机存储卡和电池时,意外发现9月4日红外相机拍到雪豹母子影像。这是青海海东首次记录到雪豹实体影像,从而将青海雪豹分布区延伸至祁连山东端,丰富了雪豹分布区记录。

2020年9月4日,北山林场内红外相机拍到的雪豹母子影像。受访者供图

“雪豹很警觉,他们不会主动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很多60多岁的老人听说过林子里有‘大猫’,但从未见过。”赵昌宏说,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令林场工作人员沸腾不已。

不仅有雪豹,斑尾榛鸡、荒漠猫、黑鹳、黄嘴白鹭等珍稀动物也频现北山林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林区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北山生态环境逐步向好的体现。”赵昌宏自豪地说。

从伐木到巡山护林

实际上,这片高原森林能形成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属不易。北山林场属国有林区,1956年林场建立后就承担着为当地甚至省外提供木材的任务。

“2000年以前林场以伐木为主来养活职工,砍倒的林木当地人用来盖房子,或通过水运卖到兰州。后来公路修通之后,也用卡车运到互助县城。”据赵昌宏回忆,他刚到林场工作时是负责指导工人们伐木的检测员,他会根据林木的疏密程度、树龄、病虫害情况提前摸查,标记哪些树可以砍伐。那时,林场每年有大约1500亩林木的砍伐任务,上世纪80年代木材价格最好的那几年,林场每年伐木收入能达到300万元。

“木材价格好的时候大家伐木热情高涨,到上世纪90年代末,林区的植被已破坏得很严重。”赵昌宏说,1998年洪水后,他最先是在看新闻时得知国家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来又接到上级通知,天然林真的要禁止砍伐了。但林场作为自收自支的单位,赵昌宏当时最担心的是木头不让砍伐了,发工资的钱从哪来?人员分流怎么分?

经过一年的改革,互助县委县政府把林场划为县财政的拨款单位,这下子“钱从哪来”的问题解决了,但人员分流怎么办?

互助北山林场里一块天保工程宣传牌。

“当时除了林场正式员工可以吃财政饭外,大量的伐木工人由于没有编制,无法给他们发工资,大部分只能回去种田或外出打工。”赵昌宏说,2001年他担任林场副场长,从曾经监测指导伐木的技术人员变成落实天保工程指导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的技术专家。林场逐步返聘原本伐木的技术工人回到林区,当起了护林员。

现在,林场从事森林资源管护人员610名,其中正式职工86名,社会护林员184名,生态护林员253名,分散面积管护人员87名。管护工作基本实现了以购买社会力量为主的模式,社会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管护的主力军。

6月4日下午,赵昌宏、陈金栋等人在林区巡护。

陈金栋就是北山林场扎隆沟天保站的巡护员。他说:“我觉得护林员是个不错的工作,就在自己门口,母亲和孩子在家可以照看,不用出远门打工,一年还多了15600元的收入。”

陈金栋说,巡护的时候他和队友总是能发现野鸡、兔子等小动物,旱獭现在也常会遇到。但在林子里巡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山林里没有现成的路,他们每天要自己摸索着穿行。赶到冬季进山上坟的村民较多,他们还要拎着一大桶水上山,时刻盯着火种以防引发火灾。

在陈金栋等人的巡护下,北山林区实现了连续2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和无重大盗伐林木盗猎野生动物案件发生的好成绩。

近年来,北山林场生态管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持续增加。2020年,中国林场协会通报表彰了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互助北山林场各项指标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认可,经各级推荐、资料审核、初步公示、表决等程序,最终入选“全国十佳林场”榜单。

赵昌宏对北山林场的变化感慨万千。原来,林区道路不通,林场职工因为收入低,经常被人看不起。如今,北山林场已改制成为一个财政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林场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收入越来越高,职工的人心越来越稳,而且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使命感、成就感。

他计划着,要将北山林区打造成为集科学研究、美学观赏、科普教育、生态教育为一体的高品质研学基地。而对山里的雪豹,他希望通过加强社区宣传,让他们在这片林子里一直繁衍下去。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