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民间文献中理解中国:追思欧中坦教授

赵思渊
2015-02-10 14:2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欧中坦教授(Jonathan Ocko)

        今年1月2日,收到北卡州立大学欧中坦教授(Jonathan Ocko)的邮件,询问我是否注意到徽州契约里中人与立契人的代际关系,是否有更多族内年长者担任中人。因为去年7月间在上海时,欧中坦老师曾经和我讨论过亲属关系在契约信用机制中的作用,所以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大概他自然想到来问我。汗颜的是,我之前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只能回复我还没做过相关的资料分析,要花些时间才能用手头的契约做一些统计,看是否能说明这个问题。

        其实这问题要想得到一些初步的印象并不必花太多时间,可是自己太过疏懒,一直拖到2月6日才写了一些简短的分析发过去。契约中的关系网络和信用机制是我最近的兴趣点,所以心里期待着能和他再多讨论些这方面的问题。信发过去很快就有回信,我还以为他的邮箱设置了自动回复,并没有在意,可看了信的第一句话我就愣住了: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Dr. Jonathan Ocko passed away suddenly on January 22nd.欧中坦教授在我印象中身体一直是非常好的,来上海的时候谈笑风生,经常逗得我们大笑,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就不在了?

        邮件里提供了北卡州立大学官网上追思欧中坦教授的新闻链接,杜克大学和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的官网也都建立了追思欧中坦教授的专页。看过之后,心里黯然:月初还联系过的那个风趣的老爷子,真的是不在了。1月22日晚上他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因为没有病史,家人和朋友都措手不及,送到医院时,已经回天无力了。

相识两年,谋面不过一两次

        我认识欧中坦教授不过两年,见面的机会只一两次,但好像很有缘分似的,从读研究生到工作,自己做的几个研究都和他有所重合,冥冥中得到他的指引不少。欧中坦教授曾经研究丁日昌及京控制度,我在写博士论文时也曾有一章处理太平天国战后丁日昌主政期的江苏,还有一章讨论道光朝的“告漕”案件,因而他的研究都是我的重要参考。转作契约文书研究后,他和曾小萍教授等人所编的《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又是无法绕过的著作。所以2012年第一次见到他时,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欧中坦、曾小萍教授等人所编《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欧中坦教授对于推动中美学界的交流一直很热心,与上海交大也颇有渊源。早在2005年他就参与杜克大学法学院与上海交大共同举办的金融法论坛,此后与上海交大法学院建立经常联系。

        2012年6月,欧中坦教授到法学院开会,期间了解到上海交大历史系有丰富的契约文书及地方档案收藏,随即与系主任曹树基教授联系。当时我刚刚到历史系工作,正好在处理一批刚刚入藏的徽州契约,材料刚送过来,还用旧报纸包着,曹老师引着欧中坦老师进办公室,看到我在,就向他介绍新收集到的这批契约的情况。

        当时已接近中饭时间,但三人仍然一起读了其中一些,欧中坦老师兴趣很浓,犹记他当时对红契中用印以及书手身份提了些问题。如同他后来与我讨论的问题类似,他始终很感兴趣契约信用在民间传统与官方秩序两套系统中如何运作。我后来用这批材料陆续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现在回想起当初与欧中坦教授一同打开旧报纸的情形,心中是很感慨的。

        
2012年欧中坦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授课照片。(图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欧中坦教授回国后,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并提出了共同举行工作坊等很多建设性的研究建议。2013年,历史系作为上海交大首个组织国际评估的文科院系,邀请欧中坦教授作为评议专家,他不仅慷慨应允,还提了很多中肯意见。此后又答应为我们7月份举行的“明清契约文书”国际暑期学校授课,他讲座的内容是“从静态的到动态的:形象展示清代地方档案的大数据”,当时给所有学员都留下很深印象。他始终对技术领域的革新保持高度敏锐,对于历史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批量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有独到见解。在北卡州立大学及杜克大学官网的追思文章中,都盛赞欧中坦教授推进数字人文研究的贡献。

少年时就对中国充满感情

        欧中坦教授最负盛名的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事实上他自少年时代就对中国抱有热情,他上高中时仍值冷战时期,由于大量收集、阅读中国报纸,甚至引起了FBI的注意。后来他进入康涅狄格州三一学院学习,此后在耶鲁大学度过硕士、博士生涯,专研中国史,于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欧中坦教授先后任教于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与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1977年加入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历史系,并于1993年升任教授,此外在1983年成为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法学院兼任教授。他担任北卡州立大学历史系主任长达13年,其优秀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精神为大家所认可,同时他还是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 History)的创建者之一。

        欧中坦教授以研究丁日昌主政时期的江苏获得博士学位(Ting Jih-Ch’ang and Restoration Kiangsu, 1864-1870: Rhetoric and Reality),这份博士论文经过修改后于1983年出版(Bureaucratic reform in Provincial China: Ting Jih-Ch’ang in restoration, Harvard :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1983.),此书未翻译为中文,在中文学界似乎影响不大。但他可能是最早系统利用丁日昌奏牍、文稿的学者之一,迄今就对丁日昌研究的全面与深入而言,也少有能够超越此书者。在此书中欧中坦讨论了丁日昌在江苏的财政改革、地方行政,也涉及到当时与列强的交涉。

        
Bureaucratic reform in Provincial China: Ting Jih-Ch’ang in restoration

如何理解中国民间契约

        他更为中文学界所熟悉的是后来的法律史研究。1988年他发表《千方百计去北京:清朝的京控》(“I’ll take all the way to Bejing: Capital Appeals in the Qing”, Journal of Asia Study,vol.47),是对清代京控制度的开创性研究,他指出清代设立京控制度是出于皇权了解基层情况的目的,18世纪人口激增则是京控案在嘉庆朝大量增加的背景。此文后来收入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教授所编的《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因而为中国学界所熟知。

        由于对法律史的兴趣,此后欧中坦教授转入明清契约文书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他对中国民间契约传统与皇权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他与Gilmartin教授合作的中国与印度的君主制与法律传统比较研究也在学界反响热烈。(参见Journal of Asian Study, vol.68,2009的专题讨论,欧中坦和Gilmartin对Paul Kahn 的论点提出讨论,当期Paul Kahn 又做了回应。)

        欧中坦教授对明清时代产权的理解无疑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他在与曾小萍教授等人合著的《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中,区分了西方法学传统、中国政治传统中产权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产权是嵌入经济与法律的“根本隐喻”,而在明清以来的中国,产权与政治显然并无紧密的关系,并非嵌入政治的“根本隐喻”。(《消失的隐喻:运用西方法学学术知识研究早期近代中国契约与产权的分析》)

        欧中坦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契约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面:虽然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很早就存在契约,在明清以降的乡村生计中,契约的实践以及订立契约的观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契约实践以及关于契约的观念却几乎从未进入中国的政治实践或政治思想,这与西方15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显然有着很大差异。

一个故事告诉你,历史学有什么用

        欧中坦教授不仅是卓越的法律史研究者,也投入巨大的精力致力于汉语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在不多的几次谈话中,他都不时提及对历史教学的思考。有一次聊到很多人质疑历史学“有什么用”,他笑笑和我们说:“我是系主任,所以每年招生时我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我喜欢给他们讲一个故事……”

        故事来自他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后来成为驻伊拉克美军的一个上尉,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地区驻扎时,周边有两个村落,一个村落抵抗非常激烈,另一个村落则比较支持美军。两个村落距离非常接近,不论地理或经济条件都大致相同,何以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军官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名上尉提议在两个村落中做口述史,逐渐了解到两个村落的家族结构以及家族历史有很大的不同,使得他们采取不同的立场面对美军。根据这样的情况,他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和冲突。上尉后来回到学校演讲说,自己怎么也想不到,在战场上给自己最大帮助的不是武器装备、信息技术或是其他专业知识,而是从历史学中学到的思维方法。

        虽然从未上过欧中坦教授的课,但我大概可以想见,他的教学也一定是极认真而富有趣味的。教给学生们好的历史学思维方法,应该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吧。

        北卡州立大学官网发布了追念欧中坦教授的悼文后,有一位校友留言说:“欧中坦教授是我在北卡州立大学最喜欢的教授,也是他让我爱上中国。1994年上过他的课后我就来中国旅行并从此留在这儿……他对北卡州立和中国都充满了感情。”(Prof. Ocko was my favorite Prof at NC State and one of the reasons I fell in love with China. I moved to China shortly after taking Prof Ocko's course in Modern China in 1994 I think it was, and have been here ever since.……He was so passionate about China and NC State.)他对于中国史教学与研究的热情,对于中国的热爱,这位学生的话是最好的说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