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人君@权益 | 月薪2.5万员工学历造假,被公司开除后索赔10万;高考进行中,这些诈骗“套路”要…

2021-06-07 1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资讯

月薪2.5万员工学历造假,被公司开除后索赔10万

近日,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于某某2015年5月5日入职一家公司,当日,其填写了《员工入职履历表》,上载明于某某取得本科学历,并签字确认如下申明:“我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及所提供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同意公司获取关于我过去及目前雇主的所有信息及其他合适的资料,公司已经告知本人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相关制度已知晓其内容,我知道歪曲这份求职申请表上任何信息都是可以无偿解聘的”。

于某某的职务为JAVA工程师,当时的工资为12000元。自2017年3月起,于某某的职务调整为技术部门项目经理,月工资调整为25000元。并于当年5月,续签了劳动合同。

2017年11月1日,公司发现于某某存在学历造假,向于某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载明“由于你提交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在国家指定的查询网站上查询不到任何信息,且你在我公司对其提出疑问后,不能做出合理的说明或解释,亦未提交任何材料证实你的真实学历,我公司认为,你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入职时的承诺,亦构成对我公司的欺诈。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十八条(后补正为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

当天于某某办理了离职交接手续。但对于被开除一事,于某某一直心有不甘,他认为其学历并非公司录用其所考虑的因素,且其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并续签了劳动合同书。

于某某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9600元及赔偿违法解除合同违约金10万余元。

经核实,于某某认可其在入职时提交的毕业证书系虚假。法院认为,诚信入职本就是劳动者入职的最基本的要求,提供虚假学历证明属采用欺诈手段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无效,公司解雇不用赔钱。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对于两级法院的审判结果,于某某均表示不服,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

最终,北京市高院裁定:做人要诚信,以欺诈手段建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高考进行中,这些诈骗“套路”要小心

提前查分、内部指标、录取占位费……又一年中高考在即,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企图编造多种诈骗“套路”,准备将“黑手”伸向考生及考生家长。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常见的5种中高考诈骗手段需警惕。

一是不要点开鼓吹“提前查分”的链接。2020年高考结束后,安徽省有考生点击链接,按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转账1000元后发现被骗,还泄露了个人信息。

二是不要相信所谓“内部指标”。中高考招录期间,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的熟人,声称可以买到“内部指标”,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三是中高考“补助金”小心有诈。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四是志愿填报指导莫轻信。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五是“录取通知”验真伪。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诱导其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户。

出于好奇和骗子过招,小伙儿没裸聊仍被骗11万

近日,江苏常州一90后,明知可能遇到了裸聊骗局。出于好奇,他想看看裸聊骗子是怎么骗钱的。结果好奇害死猫,只因露了一下脸,就被骗子AI换脸技术坑了,做了一段他的“裸聊视频”。骗子把伪造的“裸聊视频”发给小伙后,又发来他的手机通讯录,告知如果不花钱消灾,就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在骗子威逼之下,小伙只能答应对方的转账要求。直到11万全部转走,没钱了,骗子才罢休。

据紫牛新闻报道,从加陌生人为加好友,到通讯录被获取,再到“AI换脸”,最后小李被逼转账。小李的通讯录是怎么被获取的呢?警方介绍,骗子很可能是将木马病毒隐藏在了二维码里或者一些链接里。小李打开这些链接的时候,手机系统里就被安装了木马程序,这导致小李的通讯录泄露以及短信被监控。

大妈嫌让座慢辱骂乘客,律师:或涉嫌违法

近日,一则公交车上女子嫌让座慢辱骂其他乘客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极目新闻报道,网传视频中,一位中年女子自称肢体残疾,因为车上一年轻女孩未及时给她让座,便反复大声责骂:“没素质,老弱病残上来不给让座,我瞧不起。”车上有乘客好言相劝,女子未理会。

目击者之一李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第一时间主动让座,并且当时还有空余座位,“她当天可能心情不好,故意找茬。”此事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涉事女子是否违法,公交集团无权界定,需由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律师认为,网传视频比较短,仅凭视频确实不好予以处罚,但是如果不听劝阻,仍然持续对女孩进行辱骂,影响正常行车秩序,则涉嫌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7岁女生涉运毒案被刑拘 律师:已取保将参加高考

近日,武汉一高三舞蹈生涉运输毒品案被刑拘。律师称,毒品系女生合租人持有,女生曾沾染毒品。目前女生已被取保候审,等待参加高考。据看看新闻报道,律师表示:“女孩学舞蹈,在武汉租了一间房子,这个房子里面还有另外的两个人,其中一个男的姓周,他因为贩毒被公安机关抓了,他被抓了之后,他女朋友在外地打电话给涉案女孩说‘你帮我去我男朋友的屋里看一下,他有箱子什么之类的东西帮他搬一下’在她搬的过程,公安机关之后带着个男孩回来指认现场。”据律师介绍,女生今年17岁,曾沾染毒品,于5月17日被刑拘。6月4日取保候审。而公安机关也表现出了人性化执法,让女生先等待参加高考。

家长起诉培训机构“交钱不能上课”

毛先生在2020年年初给孩子报名了培训公司某培训机构的75个课时并支付8490元培训费,双方签署《会员协议》。2021年春节后,毛先生称在北京市培训机构都已陆续恢复正常教学情况时,培训公司机构仍未通知恢复教学,并至今仍无法继续提供培训服务。现毛先生剩余70课时未使用,折合7896元,其寻找培训公司退还剩余费用无果后将其诉至法院。培训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该机构现无法正常开课,但其计划通过筹措资金、寻找合作方等方式努力解决问题。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法官组织双方调解,建议双方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彼此体谅、尊重,协商解决。经近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毛先生宽限培训公司还款期限,培训公司分两个月支付毛先生剩余费用,法院当场出具调解书。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首次入法

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了‘应当’的字眼,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律依据的问题。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以及各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细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和上位法的指导作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朱征夫说。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公安部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中增加了儿童乘车安全的内容,对禁止儿童乘坐副驾驶和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系统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罚则。如对于应当乘坐安全座椅的对象采用了140厘米的身高标准,相较于之前地方立法的年龄标准,更科学、更便于操作。

消费者预定房间不成功起诉酒店,律师:缔约过失责任取证难

上海一消费者小吴今年“五一”期间通过手机旅行APP订阅酒店,自认为预订成功后却不能入住,他将酒店及APP母公司告上了法院。

据红星新闻报道,小吴今年5月5日通过一款手机APP软件搜索发现并预定了一家酒店的房间。当他到达酒店后,却被告知预订不成功,让其重新预订房间。他认为,酒店方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同时,APP也有连带责任。于是,小吴于5月31日向北京市互联网法院提交了起诉书,要求酒店赔偿其缔约损失1126 元(房费262元、交通费864元),APP承担连带责任。

APP所属母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称,上述订单是在今年“五一”酒店入住高峰期产生,很容易出现“预约不到房间”的服务缺陷。并表示,当天上午9点左右小吴预订房间后,10点10分13秒的时候,就给小吴发送了“没有预定成功”的短信通知。“至于为何没有收到,我就不清楚了。”该工作人员还展示了短信通知发送凭证。

据透露,目前他们正与酒店沟通,详细了解整个事件经过,也会应酒店和消费者的诉求尽力协调双方。

对此,有律师分析称,除非当事人有对方恶意、隐瞒、违背诚实信用等行为致使其未预订成功并造成了一定损失的证据,否则法院很难支持小吴的请求。“缔约过失责任的举证很难。”律师认为,此案中,消费者的取证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APP和酒店有无恶意、故意隐瞒、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等情况;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少。不过,由于这种损失目前没有标准,在现实中很难去取证。“

对此,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节假日预定酒店,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服务商进行的,要及时关注预定流程,如果发现没有预定成功,应及时重新预定,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共享消费”行业企业要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针对目前“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的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要求“共享消费”行业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哈啰、青桔、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主体参加会议。

据人民法治报道,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有关负责人向参会企业现场送达行政指导书,要求“共享消费”行业企业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整改,在收到行政指导书30日内提交整改报告。

图 表

原标题:《工人君@权益 | 月薪2.5万员工学历造假,被公司开除后索赔10万;高考进行中,这些诈骗“套路”要小心;小伙儿没裸聊仍被骗11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