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传统失落

2015-02-23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的文化拥有长久而特别的传统,但对这一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今天又以什么形式存在,一直众说纷纭。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传统抱有本能的自豪感。而且,中国经济增长提升了人们在文化方面的信心,也让他们更急于寻找自我认同。有些知识分子已经着手重新阐释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内涵,以便满足政治方面对文化不断滋长的需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不便下定论,但越是从长期的角度看,如何看待传统的当代角色,就越是显得急迫。

        春节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审视中国人对传统的真实看法。过春节是80%以上中国人的传统风俗。而且,春节作为一项国定假日,以及伴随而来的春运和春晚等较为晚近的现象,总是会吸引大众媒体投入极大的资源加以报道。所以中国人都能感受到春节的存在。

        根据东方早报和澎湃新闻记者历年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反馈,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印象,传统的春节因为无法适应快速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其民俗一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固然,现代商业和观光业仍然借重灯会之类的传统资源,而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传统,也为城市人口返乡提供了情感上的动力。但这些微妙或显著的现代转型并没有挽救人们的失落。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这不是记忆中或曰期待中的春节。人们纷纷说,现在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啦。

        春节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一项传统。它必须置身于所有农时和节令的周期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意义。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都限于生存经济,动物蛋白和糖如此稀缺,以至于人们把大量消费这类产品视作奢侈,而春节的存在,使消费行为和节约哲学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人们为春节囤积食物,某种程度上也囤积闲暇,仅仅是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强烈的期待。这些令春节成为传统的特征如今都不复存在。春节不再能提供特殊的情感体验,其价值与其他国定节假日渐趋同。

        要复活这种传统是不可能的。如今的春节提供了一些新的体验。它见证了中国城乡生活方式之间的分裂,它放大了人们的物质焦虑,并且日渐变成体力和情感上的负累。这些体验加剧了人们的失落。当中国人试图从传统中汲取力量,以缓解十几亿人在短时间内进入现代社会的不适时,简单地呼吁尊重传统或是提升文化自信毫无意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的负面体验。对那些以召唤传统支持现实为志业的新传统主义者来说,这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