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正龙拍虎背后的环保焦虑

2015-02-16 21:37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八年过去,正龙拍虎这桩小小的诈骗案还在持续发酵。

        从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宣布重新发现野生华南虎,并公布周正龙拍摄的虎照开始,舆论就高度关注此事。

        一周后,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首次以权威科学家身份,担保照片为假。此后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二十天,“打虎派”和“挺虎派”的缠斗新闻不断刺激公众神经。证据逐渐有利于“打虎派”。一年以后周正龙被判有罪,涉案的13名大小官员受到处分。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周正龙一直不承认照片作假,出狱后仍在寻找华南虎。2月10日,他到了北京,称将向最高法院递交形式申诉状,认为当年对他错捕错审错判,应尽快撤销判决。

        同时,他还向义乌警方寄出一份针对义乌商人骆光临的刑事控告书,要求警方彻查骆光临“年画虎”来源,并追究其诽谤诬陷自己的刑事责任。

        一桩小小的诈骗案,仅仅因为涉及濒危保护动物华南虎,舆论八年不得消停,其中固然有官方人士与科技界人士参与以及当事人周正龙个性使然,但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中国社会普遍的环保焦虑。

        虎为百兽之王,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之一,它在野生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栖息地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物种经常在消失,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更严重,这些消失的物种却没有老虎这样大的威名能够为中国公众所熟悉。因此野生华南虎的存在与否,是公众最直接感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在文化上,老虎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有威猛的王霸气象,同时有“大虫”之名,有与“苛政”几乎同样恶劣的名声,但如今成为最弱势的珍稀野生动物,随时可能灭绝,这种境遇的翻转,极易成为一些人向自然界大发廉价善心的最佳对象。

        从一开始,就有包括媒体从业者在内的人士觉得周正龙的照片不太对劲,但很多媒体还是在头版头条位置刊播了新闻和照片,说明媒体包括公众在内,更愿意相信野生华南虎真的回来了。殊不知这是延续八年的一桩小小诈骗案的开端,它就像一面多棱镜,将公众对环境日趋恶劣的焦虑分解为公众的愿景、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绩冲动、科研人员的武断与偏颇、个人升官发财的良机……

        从限制公权力滥用角度来说,动用诸多社会资源证明照片作假是有意义的,毕竟它制止了一场政府有关部门参与乃至牵头的欺骗行为。

        但是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这种关注的意义极其有限。部分公众之所以关注此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抱着“万一真的有老虎”的侥幸心理,那不就成了泼天喜事?而事实上,哪怕能够发现几只野生老虎,对种群来说并没有实质性拯救,也并不能证明地区生态环境有实质性改善。换言之,有没有几只野生老虎,价值都极其有限,不必赋予它多少象征意义。

        对周正龙案件的过分关注,体现出生态环境保护上过分强调其“有用性”。生态保护本质上是“无用”之用,权衡所有的利弊得失才去保护它,已经晚了,包括华南虎在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就是如此。我们要郑重地问:没有野生华南虎,难道那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就不值得刻意保护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