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5岁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曾彦修去世,曾自划右派完成指标

澎湃新闻记者 陈诗悦
2015-03-03 12:30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曾彦修先生于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杂文家鄢烈山3月3日在新浪微博发布了曾彦修先生去世的消息:“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杂文界前辈曾彦修老师,即严秀先生,于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他被称为“罕有的好人”,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老先生享年95岁,据悉,其遗体告别会将于6日举行。

头脑清醒的“老运动员”

        1919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曾彦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青年时代投身延安,身份从中共宣传部门高官、报社与出版社社长跌落至右派分子,再在古稀之年成为研究苏联崩溃历史的学者,一生波澜起伏。

        1933年,曾彦修入本县叙州联中读书,1935年在重庆北碚兼善中学毕业。1936年在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做初级练习生。1937年上半年在成都联中(石室中学)读书。1937年12月,19岁的曾彦修到延安,入陕北公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后入马列学院学习、工作。1941年夏调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3年3月调任中央宣传部。

        曾彦修曾先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亲身经历了整个1940年代延安政坛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他早年的岁月中,曾彦修曾经接受了左翼文化运动的洗礼,也用自己的良知,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政治运动进行了冷静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

        1949年曾彦修思随军南下,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1954年3月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57年划“右派”,1959年摘帽。著名出版人沈昌文曾说,“六十年前,我就在彦修同志麾下当小兵。从那时开始,我已深深感到这位老领导敢于坚持真理,绝不退让、动摇。1957年他成为当年出版界最大的‘右派分子’,我对他的信赖并未动摇。”

        曾彦修曾自称是“老运动员了”。青年时代的他曾与毛泽东多次“接触”(送文件),毛泽东管他叫“小鬼”。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曾彦修的一生堪称政治运动史的缩影。他是高级干部中少数头脑清楚、没有被革命锻造为工具的人之一。曾彦修晚年常自庆幸的,是平生未整人,这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是凤毛麟角的个案。

微觉此生未整人

        三联书店的前主编李昕回忆说,2009年他曾受作家李晋西的请求,帮助曾彦修先生整理撰写一本口述回忆录。书稿交来,李昕发现这是一本“说真话的书”。书中曾彦修详细完整地记叙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在历次政治运动和党内斗争中的经历和回忆,“大约有一般时间他处在挨整的地位,另一半时间他则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良知,努力避免在各种运动中整人。”

        可惜的是,因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该书的送审备案迟迟未有回应,不得已由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在香港出版,曾彦修以《九十自励》诗中的句子自题书名“微觉此生未整人” 。

        古人有谚:公门之中好修行,然而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轰轰烈烈的特殊年代,自保尚且不易,“整人”是家常便饭,又如何做到“好修行”?

        2014年6月,曾彦修以94岁高龄写下的回忆录《平生六记》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之前多以笔名“严秀”出版杂文集的老先生,记录了他一生中记忆深刻的几件事,都和普通人的命运相关,其中就有1950年代他将自己划为“右派”的故事。

        世人大都知道时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曾彦修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两年后才得摘帽,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自己就是出版社的“反右”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也是他主动将自己划为右派的。直到去年出版《平生六记》,他才透露这一事实。

        回忆录中记载,在“反右”运动中,人民出版社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曾彦修觉得没有什么人应当被划为“右派分子”,可是上级追得紧,又有相对应的指标。他便想出办法,将自己报上去。

        划归右派需要有材料,而对于揭发曾彦修的大字报大都断章取义。他曾引用杜甫的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提醒党要吸取历史教训,掌握政权后避免专制和腐败,可是这句话就被上纲上线,据说,康生对这两句特别反感,用红铅笔在《简报》上划上了杠杠,批示“单凭引用这两句话,曾彦修就该划成右派”;而对人民出版社编辑戴文葆的庇护,也成为了批判曾彦修的“有力武器”。

        被划为右派后,曾彦修被开除出党,也不再担任人民出版社的领导职务。1957年7月1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正题是《曾彦修蜕化变质了》,引题是《党内也有右派分子》。

        被打为右派却仍觉幸运的大概除曾彦修外再无他人了,“像1957年那样九十级地震式的反右派运动,没有被打成“右派”的人固然是大幸,像我这样被提前一点反了右从而免掉了我去发号施令去打他人为‘右派’,其实也是大幸。在我尤其是大幸。再不去打他人了,这不是大幸是什么呢?”

严谨的出版人、杂文家和学者

        1960年到1978年,曾彦修在上海辞海编辑所做编务工作。1978年夏调京。后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作为出版人,可就是曾彦修和范用拍板,出版了《干校六记》。

        尽管已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曾彦修在编书时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从作者对谈到最终定稿,无不事必躬亲。

        杂文家陈四益回忆说,他在《瞭望》周刊担任编辑时,曾向曾老约稿,收到来稿后发现老先生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这对彼时年轻的编辑陈四益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

        1983年,曾彦修从编辑岗位上离休。他以“严秀”为笔名陆续出版了《严秀杂文选》、《审干杂谈》、《牵牛花蔓》、《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半杯水集》、《天堂往事略》、《微觉此生未整人》、《京沪竹枝词》等杂文集。

       《求是》杂志副总编、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朱铁志曾评价他,“是他,系统开启了新时期杂文创作的先河,提携和发现一大批老中青杂文作家,迎来了杂文创作的春天;是他,集中编辑整理《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1949-1966、1976-1982),使杂文发展的历史渊源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是他,最早系统研究分析当代杂文创作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杂文创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博大胸怀最早关注苏东剧变,深刻剖析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提出许多振聋发聩的见解。”

        1990年代,曾彦修以古稀之高龄研究苏联崩溃的历史。在《天堂往事略》一书中他提出:“思想专制与武力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是苏联这个国家的根本统治方式。而思想专制又是高于其它任何专制的。其核心是个人专制,一切真理出自最高权力。” 

        曾彦修那本未在大陆付梓的书,是以一个禅宗故事作为“代开场白”的,说的是禅师为自己挑选衣钵传人,便发给每位门徒一袋花种,若谁能种出最漂亮的花,就传位于谁。比花之日,众人捧着各自鲜妍的花朵来见禅师,只有一位弟子手捧空盆,坦然自若。最后禅师将衣钵传给这位弟子,因为他发给大家的种子都是煮过的,不可能发芽,而只有那空盆里开出了诚实之花。

        诚实,是曾彦修对读者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一生良知的拷问。他的一生虽有惊亦无险,长寿安康,鄢烈山在2014年11月记曾彦修的文章末提及,“不仅本单位上下人等都对他很好,在外面从叶帅到‘文革’中的工宣队、军宣队员,也都尽可能支持和保护他”,这又何尝不是“德不孤,必有邻”的仁者福报呢。

曾彦修在奈良

《平生六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