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世纪”来了吗?经济学家说:要赶超美国还有很长路要走

阎学通、亚当·波森
2015-03-08 16:1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

       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越美国,同时进入了“新常态”,但有人依然认为世界经济仅剩美国一台“引擎”,全球关于中国未来的讨论再度大热。

       去年年底,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发文称,2015年将进入“中国世纪”,中国同世界的经济利益已然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美国应当正视这一事实,放弃以遏制为中心的对华外交政策,一道合作创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近日,《参考消息》就此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曾预测世界将形成中美两极格局的著名学者阎学通,以及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普森(Adam Posen),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斯蒂格利茨认为2015年进入“中国世纪”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普森

亚当·普森:中国赶超美国还有很长路要走

中美力量均衡未被改变

        问:施蒂格利茨说,2014年是美国能够号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一年,从2015年开始世界进入“中国世纪”。您认同他的看法吗?

        普森:从数字上看我同意;但是无论从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从美国投射力量的能力考虑,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美国虽然也存在地区差异,但是我们依然拥有比中国高的人均GDP和中国经济所没有的高端技术和可用资金。所以我完全不介意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经济总量。我也不认为这将改变中美之间的力量均衡。中国要想在经济、军事、软实力等方面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问:您认为世界舆论场为什么会一再出现“中国世纪”的说法?

        普森:施蒂格利茨提出“中国世纪”这个说法,是在回应上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所提出的“美国世纪”这个概念。二战后美国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这是美国的世纪”,意思是说美国将引领全世界,世界将跟随美国的价值观。这种观点走向极端,并跟民族主义情绪夹杂在一起,变得盲目自大。越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萧条,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在经济上的起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的自负。我觉得,施蒂格利茨提出的“中国世纪”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中国发展具有三大优势

        问:您认为中国影响力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比较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普森:印度、巴西和印尼都有可观的经济规模,但它们都谈不上强国。我认为中国能崛起为一个强国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得益于汉民族的认同感。中国有少数民族,但95%的中国公民都认同他们的中国人身份。至少从目前来说,地区间的差异没有造成民众间的隔阂。第二,它得益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而中国经济的成功主要来自市场经济而非国有企业。总而言之,政治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原因。

        经济规模是中国的第一个优势。但只有在满足两个前提条件(政治统一和市场经济)下,经济规模才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优势。如果没有国家的政治统一(如印度、印尼),政府就不能大规模移动人口;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如巴西),就不能带动经济的健康成长。

        第二个优势在于中国年轻人尤其是中国最近两代人的适应能力。现代企业在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都发生了众多变化,中国的年轻人通过不懈的努力适应了这些变化。这本身是很难得的。

        第三个优势在于中国以相对和平和开放的方式处理外交事务。与某些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引进外资,积极发展贸易,从包括美国的其他国家学习经验。

        问:中国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普森:中国无法用软实力打动其他国家。美国也有很多垃圾电影,但好莱坞的电影全世界的人都爱看。美国最畅销的书往往不是什么文学巨著,部分因为这些书是英文写的,部分因为这些书经过了市场的选择。很多美国出版的图书在全世界畅销。中国也有很多有才华的作家和导演,但是由于文化和政治的原因,这些文化产品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中美仍是世界经济“引擎”

        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中国进入调整经济结构的深水区,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普森: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有些夸张。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过渡期,这不是经济崩溃,而是一个正常的必经过程,并且我们预计经济增速将逐渐稳定下来。现在大家都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我认为,即使中国增长放缓到6.5%左右的水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这样的增速仍然称得上是世界经济的另一大重要“引擎”。

        美国经济近来表现出稳定的复苏态势,预计今明两年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我只能说,在可预见的10到20年里,美国将继续保持头号经济强国地位,在这期间中国经济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问:施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应当调整外交政策,加强对华合作,远离遏制。您认为美国将会如何面对中国崛起?中美两国在未来会和平共处吗?

        普森: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夸张。美国正在积极地与中国接触,而不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没有遏制中国,中国也没有被遏制,中国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地投资、销售商品。中美两国已经和平相处了多年,并将继续和平相处下去。任何要打破目前和平状态的想法都是十分愚蠢的,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问:中国周边国家会欢迎“中国世纪”的到来吗?“中国世纪”将给邻国及世界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普森:坦率地说,实际的情况是,地理上离中国越远的国家越欢迎中国的崛起。中国与邻国存在领土争议,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比处理与非洲、拉美与欧洲的关系更为困难。美国与墨西哥及其他拉美邻国也有矛盾,如非法移民问题。但最终美国为这些国家的民众提供了市场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他们渐渐对美国产生了好感。因此,(中国周边国家的态度)也部分取决于中国对邻国开放多大市场。

        同时,中国的发展确实可以给其他国家创造巨大机遇。比如,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进行技术转让,对非洲经济的积极作用已经可以与欧美相匹敌。中国主导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也将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

        (《参考消息》驻华盛顿记者刘劼采写)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

阎学通:中国须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中美两极化趋势明显

        问:您是如何理解“中国世纪”这一说法的?

        阎 学通:“中国世纪”一词,沿袭了历史上的“英国世纪”、“美国世纪”的说法。所谓19世纪是“英国世纪”和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说法,是以这两个国家 曾经在一极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言的。21世纪刚过去15年,虽然不能排除中国在未来85年里有成为一极格局主导国的可能性,但这个预测显然没有现实根 据。我在2013年出版的《历史的惯性》中预测中国将于2023年成为超级大国,但美国仍是实力强于中国的超级大国。美国很可能将其超级大国地位维持到 2040年。只要美国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就不会形成中国主导的一极格局。

        问:施蒂格利茨以购买力平价法推断2015年进入“中国世纪”是不准确的吗?

        阎 学通:我以为,以经济实力为标准将2015年说成是“中国世纪元年”是不科学的。美国GDP在一战前就超过了英国,但并没有成为“美国世纪”的元年,真正 的“美国世纪”开始于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实力只是综合国力的一个要素。日本的GDP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超过了苏联,但仍成为不了超级大国。

        问:所以您认为,在21世纪,中美两极化是大势所趋。

        阎学通:21世纪还有85年,我无法预测未来85年的国际政治趋势。我认为,今后20年内都是中美两极化的趋势,即在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差距缩小的同时,双方都拉大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

国力取决于开放程度

        问:您认为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

        阎学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放缓,但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已是世界第二,因此增长速度和美国之外的国家一样快,就能拉大与它们的差距。2014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60%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比美国大一倍,就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中 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大一倍并不难,因为中国是混合经济,政府可不断向民企开放国企垄断领域,经济就能快速增长。只要政府坚持对外企和民企开放的政治 原则,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很可能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同理,我国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能否进一步对外开放。印度的发展速度 之所以赶不上中国,其原因就是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速度都远远小于中国。

        问:您在《历史的惯性》一书中写到一个公式:国家综合国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

        阎 学通:是的。2013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中的政治实力增长最快。虽然反腐败、减少两极分化、加强国防建设等可能会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由于政治实力增 强,根据综合实力公式,我国综合国力增速还是加快的。这表现为,政治实力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军事实力和文化实力的快速增长。为什么国际舆论频繁提到“中国世 纪”?这也是外界对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认知。

        问:与美国的综合国力相比,中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阎学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努力。如果将各种努力抽象为一个原则,我以为就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改 革就是各领域都要改进工作,革除弊端。之所以外界认为中国今后发展势头强劲,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本届政府的改革能力普遍看好。开放就是学习先进的经验并 用于民族复兴事业。开放的基础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党和人民有识别能力、纠偏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苏联解体和颜色革命不是对外开放的结果,而恰恰是 长期封闭的结果。这如同一个长期在室外生活的孩子不易得病,而长期在温室内的孩子一到室外就容易生病。可以有绝对把握地说,在全球化时代,不加大对外开放 力度,就不可能形成“中国世纪”。

美对华政策基本稳定

        问:不论“中国世纪”是否到来,今后中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将会如何面对中国崛起?

        阎 学通:美国对华政策自克林顿第二任期以来,只有程度变化,没有性质调整,即经济上合作,安全上防范。在今年2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前言中,奥巴 马明确讲:“我们与中国的合作范围前所未有,我们同时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保持警觉,并拒绝通过恐吓解决领土争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不过是加强军事防 范的一面。下一任美国领导人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很可能继续这一政策。美国目前还下不了决心用战争方式阻止中国崛起,随着中美军事实力差距的缩小,美 国下决心的难度会更大。这是有利方面。然而,美国强化亚太军事同盟的政策对中国崛起不利。因此,在大国战略关系方面,中国处于不利地位的状态将会长期持 续。

        中国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其中的铁路建设是重要内容。在铁路建设中,安全保障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怎么保障铁路 沿线安全?在没有同盟条约的条件下,沿线国家不但不会同意中国去保障铁路沿线安全,而且自己是否愿意投入资源也是问题。所以,从现实发展需要来看,发展和 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应当是我们周边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消息》记者邓媛采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