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校园时光机好玩吗?武汉大学推出“珞珈故影”App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5-03-10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3月到了,武汉大学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樱花季。对不少游人来说,武大不仅是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也富有历史故事和人文气息。为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赵杨及其研究生团队自费开发了一款名为“珞珈故影”的App,意在通过图景融合,还原当时的校园情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武大这所百年老校。

        “我们觉得是在做个时光机呢。”开发团队里的研究生高婷如是说。这是一款以旧景还原为主题的免费App应用,也是App Store上首款以此为主题的校园App。其中收集了300多张武汉大学老照片,重现了武汉大学的发展沿革和历史风貌。这款App于3月5日正式上线,赵杨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对于软件,团队还打算进行更多功能的开发和技术完善。

此App最大的亮点是玩“穿越”

        “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视察武汉大学,为表示纪念,武汉大学将大操场定名为‘九一二’操场,并勒石以志。”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蒋介石在武大开设‘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12月,蒋介石在武大奥场(即‘九一二’操场)阅兵。”

        “1947年,陈如丰在六一惨案中遇害,学校将他殉难的地方命名为‘如丰门’,位于三座拱门的最东侧,连接黄字斋和荒字斋。”

        ……

        移步行政楼、奥场、樱花大道……有关武大的历史与旧闻伴随一张张老照片“活跃”于屏幕。赵杨告诉澎湃新闻,这款App的目标用户其实是武大学子及游客,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身处武大校园中的人,打开定位系统及摄像头,就可以在现实环境下,看到当前武大校园景象与历史照片的今昔融合。一边是色彩明艳的当下,一边是黑白相交的老照片,赵杨用了“穿越”一词去形容这样的视觉体验。

        而对于不在武大校园里的用户,赵杨坦言,确实难以体验到实景与历史融合交织的“穿越”感。不过,身处任何地方的用户在打开App后,都能看见一张布满红色图钉的武大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红色图钉即为老照片的拍摄地点。点击图钉,该地点的旧景照片依然能呈现眼前,同时包括地点名称、拍摄年代和背景介绍。换言之,对武大历史和风景感兴趣的人,也可以用它作为一份了解指南。

        “确实有点意思,更适合游客。不过介绍及功能还有点简单,可以和导航结合,比如再往哪里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故事。”武大研一学生小雨在使用后提议。而已毕业两年的小琪也表示:“个人认为这一App目前的很多功能,如定位和照相,都只针对在校用户。建议里面增加更多文字介绍,甚至是语音介绍。”对此,赵杨表示,会听取大家的意见逐步完善,另外目前App还只有苹果版。“其实安卓版的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但由于安卓开源,我们担心源代码被人轻易复制,所以暂时先只有苹果版。”

一边寻找老照片,一边了解武大

        2013年春季的一节课堂,赵杨在为学生们介绍移动电子商务案例时提到了国外的App,其中有一例是大英博物馆的“旧景还原”项目。同学们听得兴致盎然,赵杨也突然心中一动:武大历史悠久,为什么不做一个类似的武大的“旧景还原”?想法一出,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很感兴趣。

        “考虑到本科生的技术限制,App还是由我研究生的团队负责开发,不过照片都是同学们(包括本科生)一起找的。”赵杨告诉澎湃新闻,这款 App从设计到上线,中间要经历资料照片的搜集及处理、用户需求分析、代码设计这几步,耗时约五个月。

        就设计、代码编写这些环节,赵杨表示其实难度一般,而最“麻烦”的莫过于武大老照片的搜集整理。“我们上网、找老教授、去武大档案馆查资料、去武大图书馆查阅小册子。”在寻找这些散落于各个角落的照片时,赵杨觉得团队也是幸运的。“武大档案馆那有一本《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要几百块,我们团队当时想要不狠狠心买一本,结果档案馆知道我们要做校园App,干脆送了我们一本。”

        “照片难找。”高婷也说,“筛选、处理也麻烦。”前前后后,团队共搜集到了500多张照片,但不是每张照片都“合格”。“重复的、特别模糊的先被剔除。因为我们要把老照片和现在的实景结合起来,所以有些实景拍摄角度不好找的也被剔除了。”

        更困难的是,许多照片并没有配以文字说明,且照片中有的地方已不复存在,这意味着对照片景物所在地理位置的坐标定位难上加难。“我们开发这个App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大,了解那些历史,所以确保我们提供的说明一定是正确的。”高婷说,“有时到珞珈山上,我们看到上了年纪的人就会凑过去聊聊。”

        “可以说,我们自己对武大的历史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爱武大。”高婷感慨,从赵杨老师到研究生再到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参与其中的人越做越有动力。

武大约三分之二早期建筑得以保留

        过去和现在之间,即便部分景象能“完美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时间刻下的差异。武大现有校园初创于1928年,当时国民党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同年成立了武大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并任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为委员长。紧接着李四光、叶雅各等人开始在武昌东湖之滨的珞珈山(闻一多改名)一带筹备新校舍的建设。当时,负责武大早期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是美国建筑师凯尔斯。在他的设计下,武大第一期工程于1929年3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

        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涂上飙告诉澎湃新闻,武汉大学现有建筑群其实源于校史中几次建筑修缮,其中诸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等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分为1929年到1932年、1933年到1936年这两批建造的。“1946年,武大从乐山迁回珞珈山。那时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又有了第三批建筑,主要是位于现今工学部办公楼的农学院;解放后生物标本楼、新闻学院、物理学院等建筑群拔地而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又有了新图书馆、人文馆、生科院、经管院文科楼群。”

        “可以说,三十年代那些经典建筑群有三分之二,甚至近百分之八十都得以保留。”涂上飙表示,确实也有一些建筑如App开发团队所言不复存在,“但基本上是一些邮局、石屋等小建筑,主体建筑群没有动。”而这些建筑群,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保留至今,令武大后人得以在“旧景还原”中说起老校的故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