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导演高群书谈导协奖:不要让烂片收获票房后,还出来谈经验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5-03-21 10: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导演高群书(右)认为入围去年中国电影导协年度奖的片单有些让人失望。新华社资料

        “专业性、个性、影响力,应是导协奖入围的最基本指标。”

        3月20日,导演高群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中国电影导协年度奖是最有希望做成透明、公正、公开的奖项。可当看到2014年该奖项的电影入围名单时,他表示有些失望,“这确实不是能代表中国的最好片单。”

        3月17日,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以下简称导协)公布了2014年度导演协会表彰大会评选入围的21部电影。电影入围名单一公布,便招来网友“吐槽”不断:“鼓励拍更多烂片的表彰大会吗?”“奖项最后会全部空缺么?”“好片烂片放一起,评什么玩意”……

        在名单公布的发布会上,上任导协会长黄建新曾当场质疑今年的片单不合理。

        19日,导演何平发布微博称,“协会奖就是要坚持职业标准,这是协会奖存在与延续权威的意义所在。今年大陆协会奖,初评评委提名的入围名单公布,很多烂片在其中,这是大陆导演会六届以来最大耻辱的一年!”高群书转发了此条微博并表示,“昨天没来得及看名单,刚看了一遍,确实有点过分。丢人。”

        何平对导协的批评,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但随后,这条微博被删除了。

       《分手大师》前不久刚获得由电影人程青松发起的烂片“金扫帚奖”的“最令人失望女演员”、“最令人失望编剧”,转眼又博得导协2014年度表彰大会五项入围提名。反转之大,令人跌破眼镜。

        面对为何《亲爱的》等优秀电影未能入围的问题时,导协会长李少红回应称,《亲爱的》不符合“内地导演”的参选标准,同时该片并没有报名,因此没有进入候选流程。同样的,即便是内地导演,《一个勺子》《心花路放》因为没有报名,也榜上无名。

        此次导协年度奖的评选规则和标准亦遭诟病。“其实我们每一年都会在评选之前讨论有没有要修改和变更的规则,改完再交给初评委和终评委去执行,但即便这样也跟不上现在的电影发展。”李少红曾表示,“我们会把问题带到明年,看要不要改变一些东西,来适应这些变化。”

        高群书认为,规则需要遵守,但可以讨论,“因为电影形势、市场都在发展,遵守规则是对的,接下来怎么做可以讨论。”

对话高群书

谈评奖:专业性应放在第一位

        澎湃新闻:大家对片单有些失望,对评选规则产生了质疑,您怎么看?

        高群书:规则肯定要遵守。每个奖都有自己的规则,可以讨论,但必须遵守。

        其实,导协奖是我在国内最看重的一个奖项,我觉得它有希望做成透明、公正、公开、干净的奖。我看了今年的名单,确实不是能代表中国的最好片单,也发表了一些观点。

        澎湃新闻:现在不少电影是内地和港台“混搭”制作,导协奖“内地导演”的参选标准会否阻碍好片得奖?

        高群书:大家可能把这个奖看得太重。我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公正独立的奖项,但它本身只是中国导协的一个奖。首先要符合导协里的标准,才有资格参加。

        遵守规则是对的,但接下来该怎么做可以讨论。近年,电影形势、市场都在发展,现在和港台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很多香港导演基本把内地当成工作、生活的主要场地,(规则)可以讨论。

        澎湃新闻:您曾提到“导协奖应坚持三个指标均优:专业性、个性、影响力。否则,宁缺”,为何是这三个指标?

        高群书:既然是导协的奖,必须有其专业性。这是对一个专业群体的评奖,不是群众评奖,就像建筑奖一样,不是只要炫,而要在结构上是合格的、优良的,所以专业性应放在第一位。

        专业性包括表演、剧本、叙事、塑造、表现力、美术、摄影、声音……这些都必须是优良的。

        从这次的片单来看,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电影是达不到的。不少电影连叙事技术、表演技术都不过关。

        第二点,个性。即片子有独到的发现、思想性和艺术性。有鲜明的个性、独树一帜,有一种独特的意味在其中,而不是趋同。

        第三点,要有影响力。导协奖应照顾受众欢迎度,可能有的片子在票房上不高,但大众口碑好,或者票房也好,那就更好了。

        这三点应是入围的最基本指标。中国每年有七百多部影片,按照这个标准选出二十多部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基础上来评选,不能出现过于参差不齐。过于参差不齐,就表明我们太不专业。在个性上可以有天南海北的差距,但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应有共同指标,必须达到指标才能入围。

谈电影:烂片赚高票房不能成为普遍现象

        澎湃新闻:当下有一个现象,大家都说片子不好,可票房却很高,比如此前的综艺电影就遭人诟病,有人称会对好电影造成冲击。您怎么看?

        高群书:前两年,中国电影形势过于迅猛发展,因此出现大量有利可图的机会,有的人会把利摆在前面,扔掉了电影的专业性。作为市场,这无可厚非。但是,在一群号称专业导演的群体里,则应在专业性上分出高下,基于上述的三个标准来评。

        当下中国电影差距过大,好电影不一定有好票房,而烂片不一定没有好票房,这不光违背了电影规律,也违背了社会的正常规律。一个正常、文明的社会应是鼓励先进、鼓励优秀的,应该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不优秀的变优秀,这才是正常社会运行的机制。

        在中国,出现了一些投机取胜现象和问题。越是投机之人,获利越多,这让老实做事、认真做工艺的人得不到更好的鼓励。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关于工匠、匠艺的东西越来越少?因为靠这个吃不饱。

        国外的情况却不一样。比如,意大利做皮鞋的工匠世家一做就是几百年,日本的拉面馆传承几百年的随处可见。而这在中国却越来越不可能,还出现很多工匠断层的现象。因为国内外对手艺人的待遇差别太大。在国外,相对而言在打工人群里蓝领收入较高。

        这种现象、形势,会令人忽略了社会上辛勤研究技艺的人,最后他们的手艺不得不走向末路。这是对整个社会、社会文明的破坏。

        不管怎样,不好的电影能赚来好票房,可以成为偶然现象,但不能成为普遍现象。如果成为普遍现象,那就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值得反思。

        澎湃新闻:如今电影业出现红火、蓬勃之势,不可避免地吸引不同人进来,这些问题也就不可避免?

        高群书:现在很多人都拿着热钱想进电影这个领域。要看到的是,一方面,会有一些“土豪”进来,比如以前做房地产、煤矿、钢铁生意的老板,这两年生意不太好,会转向电影,这种纯粹的商人自然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另一方面,热钱涌进来也有好处,比如有文化、底蕴、觉醒的人也会进来这个领域,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会提升整个行业的含金量、技艺水准。

        我希望,舆论在引导时,能提升这些有思想、文化的人对电影的参与热情。千万不要让坚持好的东西的人,因没赚到钱,被认为是失败了,只能离开;而急功近利的人却赚到了钱,成了欢呼的对象被追捧,到处总结经验。这会破坏整个行业。

        纵观美国好莱坞的发展,它是有效的、规律式的,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没人做规律,都去拼“黑马”。很多上市公司也在靠“黑马”赚钱,而不做规律。这不只是令中国电影业堪忧,而是非常混帐。

        澎湃新闻:能靠规则和标准规范这些现象吗,比如由导协牵头把关?

        高群书:其实,这原本是我看重导协奖的原因之一。不管别人怎样,我们自己不能乱,要坚持鼓励一些规律的、优秀的好电影。我们导演聚在一起时也会说,要如何做出好电影,可闹半天,自己沦陷了,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

        很难出现一个部门或协会能对此进行把关,毕竟协会不是审查机构,中国导协只有组织、联络的作用。

        实际上,重要的是靠社会自觉、人性自觉。作为一个社会人,要自觉遵守商业规律、社会规律和道德规律。

        我的片子也曾被人骂,我无话可说。不管烂片票房多高,有人说它不好,这就是对的现象,这个社会还有救。如果一个烂片票房好,口碑也好,那这个社会肯定完蛋了。

        实际上,更多要靠媒体的力量,不要让各种烂片收获票房后,还出来谈经验。对于受众而言,媒体的力量还是比较重要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