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军志|反思“高大上”武器策略?美军空前抬高电子战地位

澎湃新闻记者 吴挺 实习生 徐科峰
2015-03-24 16:2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美军新的“电子战执行委员会” 在上周成立,目标是提升美军使用电子技术有效制造和防御蓄意破坏的行为。

        从技术支持转变为核心战斗力,电子战在美国军方高层的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关键性的改变。

        美国从近期乌克兰危机中汲取的关键教训之一是,俄罗斯数十载的集中投入产生了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美国和北约的高级官员对外证实,俄罗斯利用其电子战能力切断了乌克兰的通讯。对于像美军这样在信息网络、传感设施、精准制导武器等关键设施全都依赖复杂的通讯和数据网络才能进行有效运作的军队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麻烦。

        根据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近日发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美军电子战战略一直是无力、不连贯和无效的。由此,新的“电子战执行委员会” 在上周成立,目标是提升美军使用电子技术有效制造和防御蓄意破坏的行为。

当昂贵遭遇低价

        “现在正在伤害我们军队的一点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只有非常、非常昂贵的高端武器系统,精密的武器系统,”五角大楼负责研究和工程的代理助理防长Alan Shaffer在2014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谈及了美军对电子战作用的重新认识,“不幸的是……潜在的对手们已经找出了如何使用非常廉价的电子战系统反击(这些高端武器)。”

        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上周在一场防务会议上呼应了这这种观念的变化,并进一步主张,应该改变过去“电子战时常仅被视为作战助推器”的看法,而是清楚认识其“重要的攻防武器”的潜在能力。

        由此,沃克签署一份备忘录,成立“电子战执行委员会”,功能是监督和调整美国在电子战方面的计划、策略和采购,同时在财务预算和电子战能力需求间找到平衡。该委员会由分管采购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温内费尔德共同负责。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电子战可能决定着导弹战的结果,甚至关乎战略威慑。“若做不到这点,不能让对手信服你具有主导冲突的能力,他们(对手)可能会变得胆大妄为去拉启扳机。”沃克说,“目前,竞争对手们在这方面已赶上我们,他们(可能)将向我们发射大量制导导弹。”

        这也是五角大楼去年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主要原因。沃克说,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确立在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的优势(即在成功躲避敌方精确制导攻击的同时摧毁对方),而电子战能力则是确立这一优势的关键。

        “它(电子战能力)将走向任何精确制导武器交火的初期阶段。”沃克说,如果可以致盲、骗过或是(激光)烧毁敌方的传感器,不论对方发射多少枚导弹,都击不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五角大楼来说,根本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于2012年所作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电子战预算每年短缺20亿美元,因此该报告建议,在电子战方面的投入每年至少要增加这个数。但肯德尔说,电子战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可能会对国防部预算产生一些影响,不过,可能无法获得20亿美元的预算。

        当前,美国空军只有少量笨重的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而且,其中很多即将退役。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有一些能够摧毁路边炸弹的短程战术干扰机。只有美国海军拥有能够进行电子战的战机。

        随着电子战威胁和电子对抗逐渐升级,美国海军准备抛弃以往“让传感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传统做法,正在试验新的“咆哮者”战机战术以充分利用战机上的无源传感器优势。不过,这种新战术需空中同时有三架电子战机,而以往的战术仅需两架。要想随时且长时间在空中保持三架电子战机,航空母舰就需配备更大规模的战斗机分队——七八架“咆哮者”战机,而目前每艘航空母舰只有五架。而战机保养、飞行事故、飞行员训练等因素尚未考虑在内。

        温内费尔德在随后的发言中也强调,军方当前正在重点发展有效载荷而非平台,电子战领域的进步将很好地契合这些有效载荷来实现新的作战能力。譬如目前无人机可携带武器、光电等传感器进入战场,特别是在宽松的作战环境中。而未来,无人机可以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额外的通信能力,自身具备的防御能力将允许无人机进入更加复杂的环境,甚至携带加油吊舱为其他空中平台提供支持。

        肯德尔说,快速增强电子战能力的关键是与合适的企业建立正确的商业模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