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魏加宁:不加快改革下调多少利率都无济于事

澎湃新闻记者 李雅琦
2015-03-24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 资料图

        演讲人:魏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

        主题:2015中国宏观经济(上海)论坛

        时间:2015年3月22日

        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

        【编者按】

        中国经济怎么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对中国经济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中国经济还没有到跑不了、走不动的地步,虽然速度要放慢一点,但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但是,要想发展快,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加快改革。如果能够真正加快改革进程的话,他相信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经济下行不是常态,经济波动才是常态。

        必须加快推出那些看得见、摸得着、不可逆的真改革,必须是真正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大改革!

        魏加宁提醒到,要特别警惕改革陷入“塔西佗陷阱”,这将意味着政府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无论是在讲真话还是在讲假话,公众都会认为你是在讲假话;无论是在做好事还是在做坏事,公众都会认为你是在做坏事。所以改革千万不要落入“塔西佗陷阱”。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魏加宁的演讲实录:

        我同意林毅夫教授的看法,我也认为,中国经济还没有到那种跑不了、走不动的地步。虽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质量,速度要慢一点,但是不是说经济增长就应当一路下行,一路跌下去,中国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

        上海虽然很发达,但是到内陆地区去看看,还有很多不发达的地方。

        但是,对于林教授的观点,我想补充一点,就是要想发展快,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如果加快改革开放的话,我相信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扭转的。我个人认为,经济下行不是常态,经济波动才是常态,所以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中国经济未来的三种可能

        这几年我一直在讲中国经济前景无非是三种情景:

        一种就是如果改革开放形势大好,中国经济增长就会提速,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是根据过去35年的基本经验看到的基本规律:每一次遇到了危机、经济进入了困境,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然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高潮,随之经济增长迅速升温,这是过去35年的一个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

        第二种情景就是如果改革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胶着状态,就有可能出现所谓的中国式滞胀,一边是经济增长放缓,一边是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第三种情景就是,如果改革的预期一旦出现崩溃,大家对改革丧失了信心,就一定会出现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高速增长下掩盖的各种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经济风险都会统统暴露出来。

导致当前经济下行的四种因素

        我认为,当前的经济下行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统统归结为所谓的“新常态”,以为一说是“新常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可以不用改革了。

        我个人认为,导致当前经济下行至少是四种因素:

        一种是外部因素,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美国一枝独秀。但是,美国经济一枝独秀,是否会像过去那样,美国经济一好,中国的出口就快速增长呢?现在来看也未必,由于美国再工业化等各种变化,所以美国经济好未必对中国有利。同时还有可能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元一升值,美联储又要加息,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会使得我们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进退两难,所以说美国经济向好对中国经济未必是一个好消息。

        另一种因素就是长期因素,也就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问题,或多或少和我们长期以来改革滞后密切相关。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周期性因素,中国过去35年的经验就是每一次陷入危机,就会来一个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带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改革开放的高潮带动了新一轮经济增长。

        最后一个是短期因素,暂时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所以,中国经济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改革开放。

        但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使经济社会更加协调,而不是加剧失衡。

        还有就是要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要确保改革能够前进,而不是后退。有一些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它是可逆的,来一场金融危机,换一任央行行长,或是下一个红头文件,就可以一下子回到原点。比如韩国当年利率市场化也走得很快,但是金融危机一来,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点,像这样的一些改革都是可逆的,现在缺乏的是不可逆的改革。

        比如欧元区设计者就曾经讲过就是设计这样一种基本结构,改革推出去了就不能回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回来就是危机,逼着你必须往前走。现在要特别警惕改革陷入“塔西佗陷阱”,就是政治学的一个词汇,当政府一旦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无论你是在讲真话还是在讲假话,公众都会认为你是在讲假话;无论你是在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公众都会认为你是在做坏事,所以改革千万不要落入“塔西佗陷阱”。

亟待改革

        每逢经济下行处于低谷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派主张是“动手术”,也就是通过改革来调结构;另一派是主张“输血”,也就是发货币。

        “输血”可以,但是要有助于“动手术”;当前必须赶紧抓紧时间“动手术”,如果不动手术,等到“麻药”过了劲“病情”会更加恶化,所以你得抓紧时间调结构,抓紧时间促改革,否则如果不加快改革,你就是下调多少利率、下调多少准备金恐怕也无济于事,甚至可能是饮鸩止渴。增长没上来,通胀先上来,形成中国式“滞胀”。

        比如金融改革,如果不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把商业银行去国有化,不去推行这样的改革,这些所谓的金融管制就永远都不会放松,因为所有管制的理由都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比如利率管制、贷款规模控制、存贷比管制,都是以防范风险为理由设置的,但是如果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了,商业银行去国有化了,那么防范风险就是商业银行自己的事了,这些管制就都可以放松了。

        还有就是地方债,这些年我们一直主张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这样的话,哪个项目该上哪个项目不该上,哪个地区的项目该上哪个地区的项目不该上,就是市场说了算,投资者说了算了。

        最近财政部准备推行的地方债置换是非常及时。必须趁着中央财政日子还比较好过的时候赶紧把地方政府债务解决掉,否则的话,等中央财政也不行了再来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恐怕就难上加难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不能轻易地把这么一个倒逼改革的好机会丢掉。要学习IMF对待希腊的办法——就是通过救助来倒逼改革。

        所以,置换地方债千万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平均分配”,一定要看哪个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搞得好、国有企业改革搞得好,给你额度就多一点,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大家推进改革,通过加快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根据主办提供的速记整理,经演讲人审订并授权刊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