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肉身佛到底是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15-03-30 20: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前不久,荷兰为一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佛像做了个CT,发现佛像里隐藏着一具内脏被掏空、处于冥想打坐状态的和尚遗骸。这尊佛像日前在匈牙利一博物馆展出时,被人认出与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失窃的章公祖师像高度相似,而福建章公祖师佛像的失窃时间、佛像名称以及肉身年龄都与展出佛像完全吻合。

        暂不管这尊肉身佛的归属问题,我们想要问的是,肉身佛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肉身佛在佛教的意义。

肉身宝像所坐蒲团的资料照片
宝像上刻有一个“佛”字
肉身宝像局部的资料照片

肉身佛是舍利的一种

        “肉身佛”,又有“身佛”、“入定佛”、“真身”等叫法,是“肉身舍利”或“肉身菩萨”的俗称。要认识肉身佛现象的内涵,就必须从“舍利”现象谈起。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也译作“设利罗”“室利罗”,意思就是尸体、身骨或灵骨。通常又有“法身舍利”和“生身舍利”的区别。“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的全部经卷,“生身舍利”起初仅指佛陀的遗骨,后来也指高僧死后不腐之肉身或焚烧产生的遗骨,甚至扩大化到袈裟、佛钵等遗物。

        “生身舍利”又包括“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我们现在说的肉身佛就是“全身舍利”。

        有关舍利的记载,从部派佛教时代就出现了。当时建塔庙供奉舍利,以佛塔彰显、昭示舍利的存在,见佛塔如见舍利,见舍利如见佛祖,认为瞻礼、供奉舍利可以“生获福利,死得上天”。所以,在释迦牟尼涅槃后,迦毗罗卫国周边8个小国的国王率领军队争夺舍利。

        舍利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慧皎《高僧传》所载的孙权召见康僧会问及佛教灵验之事。此事也见于僧祐的《出三藏记事》,可见在南朝齐梁时代已有舍利信仰和崇拜。但是,大规模的崇奉舍利,却是要到隋唐时期。唐代,太宗开端,此后,高宗、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先后七次迎法门寺佛舍利到长安和洛阳两地皇宫中供奉、礼拜。

        而关于“肉身舍利”,文献记载中,最早是唐代苏州重玄寺的高僧智俨。《永乐大典》中说他常诵《金刚经》,忽然一天坐着圆寂,当时正是酷暑,但是肉身不坏。到贞观七年,寺内僧众将其身漆塑成像,以便供养。此后,肉身舍利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著名的肉身佛有禅宗六祖惠能法师(638-713年)、九华山的金地藏法师(696-794年)、台湾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1893-1954年)等,就地域上来讲,陕西、福建、安徽等地均存在着多尊肉身佛,而仅在安徽九华山,有据可查的就有14座。

九华山肉身佛坐化缸
僧侣坐化后,用泥水灰将坐化缸密封起来,能更好地保存肉身

佛家为何崇奉舍利

        一般认为,佛家追求四大皆空,既然如此,何必要对舍利,尤其是肉身舍利进行供奉,这不是在进行偶像崇拜吗?其实,这和拜佛、礼佛是否是偶像崇拜是同一类问题。

        根据佛家的说法,早在佛教初创时期,佛教是没有佛像、菩萨像的,仅雕塑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释迦牟尼涅槃前曾言,我死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在其涅槃后,弟子们从内心尊总佛陀的人格,为了永恒怀念,便制作了佛陀的像以慰藉信众。

        佛教经典《般舟三昧经》《道行般若经》等初期大乘经典中说,造立佛像是为了修习般若三昧、观佛三昧的方便,通过观想佛陀,与佛合一,这是佛教实证的方法之一。因此,佛菩萨像不仅是单纯的偶像,主要是为佛教徒怀念佛陀,学习佛陀,成就像佛陀一样的圆满人格的修行法门。

        而对舍利的供奉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信众对舍利的信仰,是为了表现其对佛陀或高僧大德的追思感念之情,而因为舍利是佛陀的真身遗物,相比起其他的佛教象征物更具象征意义,甚至可认为是佛陀最具意义的象征物,因而使信众更感真实贴切。因此,佛舍利逐渐成为信众虔诚的信仰对象。

肉身如何不坏

        和古埃及的木乃伊不同,肉身佛都呈坐姿,外部覆盖有泥塑。如果不考虑信仰层面的解释,仅仅通过泥塑,是无法保持肉身不坏的。

        2009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曾在西安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的一个明清僧侣墓中,发现了这座墓葬里仅有一个类似家用的水缸,这就是肉身佛形成的必要工具——“坐化缸”。西安的这个坐化缸高67厘米,缸口最大直径有79厘米,呈土灰色。当时,考古专家在坐化缸里发现了一副白色的骨架,上半身虽已倾斜,但双腿依然盘坐,依稀能看到高僧盘腿坐化的模样。

        在“坐化缸”里,考古专家根据提取出衣服的纤维,还有吸潮气的麦草、炭灰等分析,这位高僧可能生活在明清时期。专家推测,高僧坐化后,安放在坐化缸内,放上麦草等,然后用盆子将缸口盖上密闭,经研究,这样比起棺材等安葬形式能够更好地保存肉身,有时经过好几年都不会腐烂。

        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古尸与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系罗学港教授曾向媒体介绍,“佛教对遗体保存有一套程序,如去世前不饮食、口服一些中草药等,目的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去世后,有人对尸体进行净身、消毒,采取一些措施,将身体与空气隔绝,防止外部细菌污染。”如此,可致尸体千年不腐。

九华山肉身菩萨

        而济南长清大灵岩寺住持弘恩法师也曾对媒体表示,佛教以前的确有为死去的高僧保存肉身的习惯。高僧圆寂之后要封缸,高僧坐到缸里,再用另一口缸扣在上面,封缸之后观察3-7天,若有腐烂或者表皮生黑斑现象,则立即烧掉,为此寺院还设有化身窑。如果7天后尸身不腐,则以后也一般不会腐烂了,就可以留下来,在外面镀金供奉。

        帮助将高僧大德塑制成肉身佛的人,并非一定是僧侣,而可能由“外人”来完成。据《广州日报》3月29日报道,老工匠朱国胜和他的服务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为僧侣塑成了多尊“肉身佛”。

        朱国胜介绍,要塑制肉身佛,一般要分坐缸、封缸、开缸3个步骤。为圆寂的僧侣坐缸的程序很简单,只需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便可。最后便是开缸,这个时间一般是在封缸3年半后,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被塑成“金身”。

        (本文参考了黄世福:《佛教肉身舍利崇拜的宗教阐释》、任瑾:《佛舍利信仰的起源和在中国的传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