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古树茶十年价涨近千倍,行家防调包雇外国人入境“盯采”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发自云南西双版纳
2015-03-31 15:2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老班章村。 文内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云南省勐海县30公里外,是布朗山乡老班章村。

        很多人说,老班章村是全国最富裕的山村之一。

        3月25日11时,刚下过雨。波浪式的山路泥泞不堪。不时有皮卡车陷进淤泥,“挣扎”多次才脱身。司机启动去年刚花20多万元购买的越野皮卡的四驱,车子几乎斜趔40度冲进淤泥坑,旋摆着驶上陡坡。

        这个因普洱树致富的“茶王村”,茶叶年产值近2亿元。这里只有127户人家,每户采茶平均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又到春茶时节,大批茶商赶到老班章村。看似平静的茶乡里暗流涌动,茶农、茶商的又一轮“斗智斗勇”,开始了。

 
外人不得带茶进村 

        普洱茶的“疯狂”,从2002年开始。当时,老班章毛茶每公斤不过6元;2004年,已经涨到40元,开始有广东商人到村里收茶。爱伲人(少数民族)十分淳朴,茶商给多少就是多少。

        60,180,400、600、1200元……普洱茶一路飙涨。2007年4月起,前来“抢茶”的茶商络绎不绝,甚至有搭直升飞机来的。很快,村民学会了随口喊价:一个价钱被茶商拒绝,来下一个茶商,村民喊出一个更高价,对方竟立马掏出几沓现金。

        2007年底,普洱茶因炒作崩盘。

        但随着社会的炒作,普洱茶知名度更高了,价格也逐步回升。2010年,古树茶概念大“火”,老班章一路飙涨。去年,老班章毛茶5000元/公斤左右,古树茶毛茶6000~8000元/公斤。村民们估算,全村127户,茶叶年产值近2亿元。

        为保护品牌,避免外面的茶叶被运进村,摇身变为“老班章”,村民们在周边路口设卡执勤,茶叶只能出不能进。

        3月26日,澎湃新闻看到,几名穿绿色制服的村民,正在寨口挨个检查过往车辆。不过,知情人士表示,村子处在山中,小路很多,设卡“主要还是防外人”。

        短短13年,村民们从穷得一家10多口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内,甚至讨饭,到现在的别墅、豪车。甚至,因为“暴富”,村民们到县城买家电“装车就走”,也不还价,被骂“抬高了县城物价”。

        不再为钱发愁的村民们,喜欢上喝酒、唱KTV,赌博。一些村民们承认,全村文盲较多,有村民的儿子考进大学,书没读完,却被喊回家,因为父母担心儿子毕业后留在大城市不回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有茶叶,每年赚那么多钱就够了。

        亲自采茶的村民,基本也没了,而是雇人干活,自己做老板。在外人看来,老班章村民们在与茶商、茶企的“斗智斗勇”中,愈发精明。

诚信的缺失

        老班章村里,随处可见古茶树(树龄100年以上)、大树茶(树龄30-100年)。普洱茶价格飙涨后,村民们种植了许多选育品种茶树,因不打药不施肥,称之为生态茶。

        多名茶商、茶农说,受暴利驱动,有的茶商、茶农,用生态茶、大树茶冒充古树茶,或将不同季节茶(注:分为春茶、雨水茶、谷花茶,价格悬殊,春茶最贵)混拼。甚至,用台地茶(密集、高产、价低、需打药施肥)拼配,调制出口感类似冰岛、老班章等名山的茶。

        这些,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不过,对于拼配,许多茶商有自己的解释:使茶口感更全面。

        外界普遍认为,云南古茶树的产量每年不过两千多吨。按照2014年云南普洱茶产量11.4万吨计算,前者占比不到2%。

        老班章产量如何?原村主任三爬告诉澎湃新闻,2014年约55吨,古树茶、大树茶、生态茶产量各多少“没有统计过”。

        “即使按60吨算,连云南都不够供应,何况全国。你上网搜一下,还有9.9元一饼的老班章呢。”一位业内人士说,纯料的老班章等名山古树茶,更因稀少难求,多被业内玩家买走。而盯着采茶、制作,是买到纯料古树茶“最笨但最实用的办法”。

        数年前,普洱古树茶发烧友陈刚带电视台的朋友去某名山,茶农竟趁他们不注意,将他们购买的古树茶调了包。“每个新手都要交学费。”陈刚说,自己有将近两年的痛苦经历,收茶被调包、甚至到最终一道程序压饼,茶被换掉。

        盯采,一般是雇缅甸人采茶,因其不懂汉语,无法和茶农串通。采摘、杀青、晾晒过程,也要亲自或雇人每天24小时盯着。

        偶有疏忽,便可能中招。有一次,晾晒古树茶时,陈刚去上厕所,回来发现暗地里做的记号没了,立刻拒绝付款。

        许多时候,茶农会给茶商泡不同的茶,观察后者的反应,“只有真正懂茶的人,才能拿到最好的茶”。有一次,陈刚给一位朋友泡了两份茶,让朋友品,其中一份是真的纯料老班章古树茶,没想,朋友品完却说另一份是真的。

        “喝多了假的,假的就成了真的。”陈刚说,普通消费者很难喝出是哪个山头的茶,是古树茶、生态茶还是拼配的。

        云南省茶叶商会会长夏雪认为,茶价飞涨,使逐利的茶农变得更加精明,需要盯着采摘、制作古树茶,展现了诚信的缺失,是很无奈的办法,更是一种畸形的市场表现。

古茶树保护困境

        如今,是否拥有古茶树,已成茶农财富水准的衡量线。

        1988年到1990年,为提高茶叶产量,勐海县通过行政命令,让茶农们对茶树进行矮化,把古茶树砍掉,使其重新长枝发牙,结果,许多古茶树都死掉了。

        勐海县副县长何青元说,矮化行动中,共有2万亩古茶树被砍。他强调,当时古树茶和小树茶价格一样,只有几块钱一公斤,而且矮化并非全面开展,主要是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坝区。

        目前,勐海县古茶树面积为4.8万亩。

        茶叶新村小组,是1991年从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半坡老寨搬出去的。村民王英(化名)回忆,因为距政府号召种植的台地茶近,为干活方便避免来回跑,许多村民将自己的古树茶和半坡老寨村民的台地茶交换,“现在,后悔得都想哭。”

        王英的公公手中曾有28亩古茶树,很早前以1500元的价格卖出,按照目前的行情,价值200-400万元。“谁能想到古树茶现在这么火。”王英叹气说,她家每年卖台地茶收入约7万元,而同村有古树茶的竹林小组,收入多在20万元以上。

        从老班章搬出去的新班章村民,因嫌路远,懒得打理,就将茶园送给村集体。普洱茶涨价后,他们想要回去,却没老班章村民肯让出来。有老班章村民调侃说,古茶树上长的不是叶子,都是钱。

        澎湃新闻从贺开村委会到班章村委会途中,看到路两边的古茶树,有些被松过土。对此,一位要求匿名的村民说,松土是为增加产量,会降低茶的品质,损伤古茶树。此外,村民们从3月到10月不间断采茶,对茶树伤害极大,甚至有古茶树因此死亡。

        老班章村原村主任三爬说,过度采摘确实存在,很难管理。

        村里召集村民们开过会,有村民直接质问村领导。“说春茶能采100万元,雨水茶就按50万元算,如果雨水茶不采,全村100多户就损失5000万元,这个损失谁来承担?”三爬说。

        对古茶树保护问题,勐海县的材料称,除村民的古茶树保护意识不强外,个别企业和单位在项目开发中,有损坏古茶树的情况。目前,古茶树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勐海虽然在林业局成立了古茶树保护办公室,但无编制,无经费,工作推动困难。此外,对古茶树鉴定尚属空白,对古茶树的界定只能凭目测推断,没有科学依据,造成古茶树保护执法无法开展。

喝的是茶还是心理?

        曾有媒体报道说,“用老茶拉动新茶,用一个山头拉动整座山,用几座山拉动整个产业链。这绝对是超级操盘手的手笔。”

        勐海县副县长何青元向澎湃新闻表示,政府也在着力打造名山名茶,“我们说满园春色,一枝独秀。我们正在从一枝独秀开始,从老班章、南糯山、那卡等,一座一座名山在推,在塑造品牌,特别是结合不同民族特色,不同的古茶资源,来打造品牌。”

        何青元说,跟去年相比,高端古树茶价格有所下降,跌幅在20~30%,“非名山的”跌幅较低;去年“有炒的成分”,而今年是正常的普洱茶价值的体现,这也和整体经济环境有关。

        动辄一饼(357克)上万元的古树茶,真的价值这么高吗?

        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2013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没必要盲目追求“山头茶”。他介绍,古树茶树大根深,吸收营养全面,口感协调性好,个性明显,“但从成分上说,古树茶与台地茶几乎没有差别”。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古树茶生态并且稀缺,使其成为业内玩家追捧的对象;对这个圈子来说,价格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拿到保真的古树茶。

        3月28日,澎湃新闻在老班章村碰到昆明人赵先生,他在村里包了几十亩茶树,其中有两棵古树茶超过800年。如果谁指定要这两棵古树产的茶(业内称为“单株”),毛茶15万元/公斤。不过,这属于“有价无市”。而且,两棵古茶树产量很低,每年春茶也就产两公斤毛茶,他不舍得卖,都是自己喝或者送人。

        “其实茶就是一种饮品而已。”对于古树茶热,多名茶商在聊天最后,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